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3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12篇
  121篇
综合类   195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PCET技术在沿海防护林建设中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应用PCET技术(节水型盐碱滩地物理—化学—生态综合改良及植被构建技术)的江苏启东滨海工业园基干林带(苏北滨海盐土)和天津大港十米河基干林带(华北滨海盐土)为例,阐明PCET技术在淤泥质滨海盐土海岸的沿海防护林建设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62.
滨海盐土综合改良措施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天津滨海盐土综合改良措施及其改良效果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经过近1.5年的综合改良,0~60cm土壤平均脱盐率达71.78%,表层土壤含盐量降低79.54%;且表层土壤盐分组成由氯化物型向硫酸盐型转变,降低了土壤盐分对植物的毒害效应;排水系统良好的条件下,灌溉淋洗有很好的脱盐效果;施用有机肥和种植绿肥能够明显增加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63.
本研究对盐土和非盐土种植多花黑麦草进行氮肥施用试验,研究施氮对不同土壤条件下多花黑麦草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有效改善牧草产量品质提供依据。试验分别在江苏大丰金海农场和南京六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设置N0(对照)、N1(氮用量100 kg/hm2)、N2(氮用量150 kg/hm2)和N3(氮用量200 kg/hm2)4个处理,分别在多花黑麦草拔节期和初穗期进行刈割,测定牧草产量和饲用品质。结果表明在盐土和非盐土施用氮肥对多花黑麦草饲草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非盐土条件下不同施氮处理的多花黑麦草产量和饲用品质均高于盐土,其中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粗蛋白(CP)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非盐土条件下高于盐土,且第1茬高于第2茬;CP含量随着施氮量的上升而升高,而NSC含量随着施氮量的上升而下降;作为NSC主要组分的淀粉在盐土条件下的含量高于非盐土;施氮组的IVDMD高于对照,但不同施氮量间差异不显著;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盐土条件下高于非盐土,第2茬高于第1茬;盐土不同茬次、不同施氮处理的干物质含量(DM)均显著高于非盐土,且第2茬高于第1茬,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非盐土条件下的牧草产量高于盐土,且第2茬高于第1茬,随着施氮量的上升而升高,N2处理组,即氮素施用量150 kg/hm2的产量最高;但在盐土上施氮,多花黑麦草的产量增加幅度高于非盐土。  相似文献   
64.
徐德芳  王智华 《农业科技通讯》2013,(12):158-160,258
滨海盐土改良利用是一项世界性难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为干旱少雨使开发的部分盐土地重新荒芜,以洗盐为核心的传统滨海盐土改良利用的技术暴露出了许多不足,因此,迫切需要滨海盐土改良利用的新技术.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滨海盐土“三水”(淡水、海水和雨水)改良利用的新技术即淡水区域盐土改良利用技术、海咸水区域盐土改良利用技术、雨水区域盐土改良利用技术.“三水”区域化盐土改良利用技术能够准确地解释建国后盐土改良利用取得的巨大成就,又能找到盐土改良利用的方向,同时根据不同“三水”资源条件研究出了多项滨海盐土改良利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65.
周才良  林玉娟 《农林科学实验》2013,(24):244-244,247
开展了外滩沙土区栽培水稻施用磷肥不同用量的效果试验,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相关依据。结果表明:沙质脱盐土上种植水稻,在施用等量氮、钾的基础上,施磷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施用磷肥(P2O5)量以90-108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66.
不同钠吸附比的咸水结冰融水入渗后滨海盐土的水盐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室内利用相同矿化度(10 g·L-1)、不同钠吸附比(5、10 和30)的咸水进行咸水结冰融水模拟试验、结冰融水入渗和咸水直接入渗的土柱试验, 以淡水处理为对照, 分析不同钠吸附比咸水结冰融水入渗下滨海盐土水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咸水冰融化过程中, 融出水的矿化度和钠吸附比均呈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咸水结冰融水入渗速度和入渗深度均快于和深于淡水。咸水钠吸附比越小, 结冰融水入渗速率越快、深度越深。水盐分布也表现为低钠吸附比咸水结冰处理的表层土壤含水量较低, 水分向深层迁移, 这种水分分布也使盐分向深层运移, 表现为表层土壤含盐量低, 深层土壤含盐量大。土层含水量低钠吸附比咸水处理高于高钠吸附比处理, 10~45 cm 土层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 表层土含盐量低钠吸附比处理高于高钠吸附比处理, 且咸水处理下土壤脱盐的深度大于淡水处理。钠吸附比5 的咸水结冰处理, 0~10 cm 土壤平均含水量和含盐量分别为30.3%和1.1 g·kg-1, 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为比较咸水结冰灌溉和咸水直接灌溉的效果, 室内利用含盐量为10 g·L-1、钠吸附比10 的咸水进行直接入渗的土柱(土壤含盐量为21.3 g·kg-1)模拟试验, 结果表明: 与咸水直接入渗处理相比, 咸水结冰融水处理盐分淋洗效果更好, 该处理0~25 cm土层平均土壤含盐量为2.9 g·kg-1, 显著低于咸水直接入渗的10.6 g·kg-1。  相似文献   
67.
滨海盐土暗管排水降渍脱盐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永  王为木  周祥 《土壤》2011,43(6):1004-1008
在江苏省滨海盐土按不同埋深和间距埋设地下暗管,其降渍、脱盐作用主要表现在丰水期(7-9月)内,在试验区范围内,10m间距暗管的降渍效果最显著,10m和15m间距暗管的脱盐效果相差不明显;在较小间距(10m)时,1.4m埋深暗管的降溃效果优于1.2 m埋深,埋设间距≥15m后,埋深对暗管降渍效果无明显影响,而在所有埋设间距处理中,1.4m埋深暗管的脱盐效果都优于1.2m埋深.综合比较分析各相关试验结果,并考虑暗管埋设的初期投资和后期维护成本,推荐间距15m、埋深1.4m为江苏滨海盐土降渍脱盐的地下暗管工程最佳布设参数.  相似文献   
68.
根据246个盐渍土剖面的调查分析资料,对本省滨海盐渍土的盐分消长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各类盐渍土的含盐量变幅较大,多数为0.2~2.0%,并随土壤物理性粘粒的增加而提高.物理性粘粒每增加10%,土壤含盐量提高0.25%,且与地下水,海水的矿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不同生态条件、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围垦年限和耕作利用方式,对土壤盐分的含量与分布及土壤剖面盐分的组成的影响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究菊芋在滨海盐土改良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分析菊芋和碱蓬根系分泌物的组分差异,明确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进一步为盐土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种植菊芋和自然碱蓬植被为样地,对菊芋和碱蓬的根系分泌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在根系分泌物作用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从而系统地阐明根系分泌物介导下盐土改良的微生物机制。[结果] 菊芋根际土壤中含有果糖(2.343×10-3 g/kg)、葡萄糖(4.235×10-3 g/kg)、蔗糖(2.670×10-3 g/kg),分别是碱蓬根际土壤的9.28,1.52和2.43倍。而菊芋根际与非根际中的果糖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根际中含量为非根际的12.02倍。菊芋土壤还含有低聚果糖(蔗果三糖、蔗果四糖和蔗果五糖),而碱蓬土壤中未检测出低聚果糖。除糖类外,菊芋根系分泌物还含有烷烃、酚、醛、酯、有机酸、醇、酮、酰胺,其组分较碱蓬土壤更为复杂且某些组分为菊芋特有〔1-氯—十八烷、正十六烷酸、2-甲基-Z-4-十四碳烯、十二酮、(Z)-9-十八碳酰胺、苯丙酸十六烷基酯等〕。功能性根系分泌物(如低聚果糖、果糖、十六烷、十八烷酸等)为根际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和营养元素的同时,使菊芋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显著高于碱蓬土壤(p<0.05),其值分别是碱蓬土壤的1.95和1.6倍,且菊芋根际的微生物量碳、氮约为非根际的1.69和1.50倍,优势菌群(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所占比重达到90%,土壤有益菌群(Actinobacteria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土壤生物活性提升。此外,菊芋根际特有的分泌物(十六烷、烯醛等),抑制了病原菌的生长,优化了微生物群落结构。除过氧化氢酶外,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活性显著提高(p<0.05),其活性分别是碱蓬土壤的1.83,1.88和3.30倍。[结论] 种植菊芋后,通过根际分泌物介导,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增加土壤酶活性,使土壤生物活力得以整体提升,与原生植被碱蓬相比,降低了土壤含盐量,起到了改良盐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施地佳盐碱土壤改良剂施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施地佳盐碱土壤改良剂在禾田市以芒硝为主的硫酸盐盐土上的使用效果,采用不同剂量的盐碱改良剂施地佳在玉米地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