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54篇 |
免费 | 817篇 |
国内免费 | 144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968篇 |
农学 | 985篇 |
基础科学 | 1244篇 |
3030篇 | |
综合类 | 10627篇 |
农作物 | 731篇 |
水产渔业 | 1440篇 |
畜牧兽医 | 2473篇 |
园艺 | 1064篇 |
植物保护 | 16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1篇 |
2023年 | 683篇 |
2022年 | 966篇 |
2021年 | 946篇 |
2020年 | 769篇 |
2019年 | 892篇 |
2018年 | 522篇 |
2017年 | 721篇 |
2016年 | 914篇 |
2015年 | 867篇 |
2014年 | 1208篇 |
2013年 | 1116篇 |
2012年 | 1286篇 |
2011年 | 1329篇 |
2010年 | 1249篇 |
2009年 | 1283篇 |
2008年 | 1525篇 |
2007年 | 1243篇 |
2006年 | 956篇 |
2005年 | 951篇 |
2004年 | 837篇 |
2003年 | 839篇 |
2002年 | 699篇 |
2001年 | 661篇 |
2000年 | 529篇 |
1999年 | 404篇 |
1998年 | 442篇 |
1997年 | 382篇 |
1996年 | 336篇 |
1995年 | 380篇 |
1994年 | 337篇 |
1993年 | 242篇 |
1992年 | 279篇 |
1991年 | 284篇 |
1990年 | 246篇 |
1989年 | 254篇 |
1988年 | 105篇 |
1987年 | 56篇 |
1986年 | 42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20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9篇 |
1974年 | 10篇 |
1973年 | 9篇 |
1957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基于内蒙古100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日降水数据,选取气候变化监测与指数专家组(ETCCDI)推荐的9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Sen’s斜率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以及空间地统计方法,研究了极端降水指数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区域平均的全部极端降水指数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且年际波动显著;分区的年际趋势有所差异,即东部地区潮湿日数(NW)呈增加趋势,其余极端降水指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持续干燥指数(CDD)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中部地区所有极端降水指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年总降水量(PRCPTOT)减少趋势较明显;西部地区持续湿润指数(CWD)、强降水量(R95)、单日最大降水量(Rx1day)、5日最大降水量(Rx5day)呈减少趋势,其余指数均呈增加趋势。从极端降水指数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区域差异显著,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的站点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部和中部地区,而呈上升趋势的站点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北部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3.
84.
为揭示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协同改良盐碱土的效果,明确滨海农区向日葵生产适宜暗管埋设间距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研究设计10 m(S1)、15 m(S2)和20 m(S3)3种不同暗管间距和100%有机肥(100%OF)、75%有机肥+25%无机肥(75%OF)、50%有机肥+50%无机肥(50%OF)、25%有机肥+75%无机肥(25%OF)、100%无机肥(0%OF)和不施肥(CK)6种施肥处理,观测向日葵产量、品质、氮素利用和土壤速效养分、有机质、全盐含量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暗管间距下,25%OF施肥处理增产效应最为明显,而相同施肥处理下,S2间距向日葵产量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处理以S2条件下25%OF施肥处理向日葵产量最高,达到3.82 t/hm2;有机肥施用比例提升有利于增加向日葵籽粒粗脂肪、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施肥处理明显增加了向日葵植株氮素吸收量,S1、S2和S3间距下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18.1%~47.2%、8.6%~40.5%和8.8%~34.5%;向日葵氮素利用效率随有机肥比例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S2-25%OF和S1-25%OF处理处于较高水平,分别达到... 相似文献
85.
为明确黄土高原流域坡面土壤水分特征,进一步指导该地区生态建设,本研究选择该区一西南朝向、相对平缓的典型坡面,对不同坡位下的土壤含水率进行定位监测,并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相对差分等方法分析其时间稳定性.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平均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含水率变异性在上坡位及中坡位表现为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86.
旋耕碎土质量的分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旋耕土壤块体大小分布的分形方程,导出了土块分布均值方差表达式,并用已有的旋耕试验结果验证了方程的正确性。利用该方法分析了前进速度、刀轴回转速度及斜置角对斜置式旋耕的碎土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以四川白河自然保护区连香树为研究对象,采用访问法、样线法和样方法相结合,调查连香树的空间分布位点、种群特征和干扰因素。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有连香树365株,适宜面积约1 995.46 hm2;海拔1 900~2 200 m区域的连香树株数占总株数的89.53%,尤其是海拔2 000~2 100 m分布最为密集(占43.01%);径级分布为纺锤形,自然更新差,种群呈不稳定状态,胸径在12~32 cm之间的有238株(占65.20%)。连香树主要分布区与传统耕作区和放牧区的重叠性高,林地转化成耕地及放牧践踏是连香树种群数量和栖息地下降的主要原因;减少人为干扰、就地保护与监测、建立天然母树园、种子繁殖和扦插是保护连香树种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8.
89.
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研究小麦籽粒元素的共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增加粮食可食用部分微量营养元素的浓度, 需要更好地了解其在植株, 特别是籽粒内的运输和分布规律。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是一种测定植物组织中元素空间分布的新技术。采用该技术对成熟小麦籽粒中锰(Mn)、铜(Cu)、锌(Zn)和磷(P)的空间分布及其关联程度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所测元素在籽粒不同部位的浓度分布差异很大。Cu、Zn和P浓度均以糊粉层最高, 胚乳最低, 胚居中, 浓度最大差异分别达15、42和33倍; Mn浓度则以胚最高, 胚乳最低, 糊粉层居中, 浓度最大差异达9倍。籽粒同一部位不同位置的元素浓度亦不相同, 外周胚乳(靠近糊粉层)的元素浓度大于内侧胚乳部位对应元素的浓度, 胚最外侧盾片部位的元素浓度大于胚中间位置的元素浓度, 且各元素趋势一致。比较分析发现, 麦粒不同部位元素的浓度变化存在明显的同步性, 籽粒中P浓度高的部位金属元素(Mn、Cu和Zn)浓度也高。这说明不同元素在向籽粒不同部位运输和积累过程中可能存在密切关联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