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林业   137篇
农学   475篇
基础科学   34篇
  52篇
综合类   2124篇
农作物   30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84篇
园艺   702篇
植物保护   41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开展了四氟醚唑、醚菌酯、丙环·醚菌酯、甲基硫菌灵4种药剂防治大棚苦瓜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均可有效控制大棚苦瓜白粉病发展,且对苦瓜安全无药害,以32%丙环·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防效最好,其次是4%四氟醚唑水乳剂1 000倍液、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在生产上防治时可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72.
阐述了山东省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流胶病、根霉软腐病和白粉病等4种主要病害的病原、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病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3.
新疆甜瓜在生长期受到各种病害特别是白粉病的影响,而传统的农药防治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影响人畜安全。植物抗性诱导剂SA(水杨酸)是一类新型的生物农药,可激发植物免疫系统,达到防病的目的。采用不同浓度SA溶液在甜瓜植株开花前1周、雄花开花后10 d、采收前10 d进行处理,在处理后3、6、9 d取新鲜的叶片测定其PAL、PPO和POD活性,处理后6 d调查病情指数,待果实成熟采收后测定产量、单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硬度及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SA处理均增强了PAL、PPO和POD活性,以100μg·m L~(-1)SA处理效果最好,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POD和PPO活性均呈现了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PAL活性则呈现出了逐渐降低的趋势。通过差异显著性分析,POD活性在处理后6 d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PO和PAL活性在处理后3 d时达到显著水平。通过采收后测定产量、单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硬度及维生素C含量,100μg·m L~(-1)SA处理能有效减少白粉病对哈密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为探明醚菌酯、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以及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胡麻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胡麻的安全性,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 表明,50%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对胡麻白粉病防效最好.在胡麻白粉病始发前或始发初期,用50%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540 g/hm2,兑水675 kg,第一次用药后,根据病情发展,一周后再喷第二次药剂,...  相似文献   
75.
利用华北地区流行的白粉菌菌株E09和E20,分别对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系)区域和预备试验参试材料908份(2009—2013年度)和412份(2009—2012年度)进行苗期白粉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与Pm2、Pm4a、Pm8和Pm21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相关抗病基因的分布。结果显示,抗E09的材料占21.9%(199/908),抗E20的材料占9.5%(39/412),同时抗E09和E20的材料仅占3.6%(15/412)。在908份供试材料中,580份含有1BL/1RS,占63.9%,含Pm8或新的1RS来源抗白粉病基因;另有2份材料含6AL/6VS来源广谱抗白粉病基因Pm21,8份可能携带Pm2,2份可能含有Pm4a;有6份材料可能含有多个抗白粉病基因。表明河南省近年育成的小麦新品种(系)依然含有对我国白粉菌菌系有效的抗白粉病基因,但抗源遗传基础较窄,部分已经或正在丧失抗性,应加快引进和利用新的多样化抗病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76.
通过小麦/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比较了单作和间作条件下不同氮、钾营养水平对小麦氮、钾养分吸收和小麦白粉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提高小麦子粒产量74.7%~133.9%,低氮条件下,间作提高小麦氮吸收量14.7%~169%;在高氮条件下,间作提高氮吸收量的优势降低;间作提高小麦钾吸收量32%~69%,增施钾肥提高小麦钾吸收量25.5%~57.3%。小麦间作蚕豆能明显减轻小麦白粉病的发生,间作平均防效达42.1%~83.1%;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小麦茎叶的氮吸收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23*~0.702*.*。  相似文献   
77.
25%腈菌唑乳油防治辣椒白粉病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辣椒白粉病是辣椒的一种常见病,该病往往在作物的生长旺盛期大面积爆发,导致辣椒叶子早期脱落及果实品质下降,产量大幅降低,一般药剂难以防治。采用25%腈菌唑乳油对辣椒白粉病进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达80%以上,产量较对照药剂小区提高40%。  相似文献   
78.
79.
葡萄白粉病( Uncinula necator )是造成云南葡萄减产品质降低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在金沙江干热河谷早熟葡萄产区,白粉病的流行会使葡萄减产30%,严重减产50%。通过田间试验对几种药剂对葡萄白粉病防效进行比较,从而选出防效较好的药剂。第1次药后7d,新高脂膜粉剂防治效果最高,达42.92%。第2、3、4次药后,15%三唑酮防治效果最高,分别达到51.50%、57.86%、51.81%,其余生物药剂防治效果都未达到50%,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0.
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了5种Strobilurin类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和苯醚菌酯对草莓白粉病均表现出很高的杀菌活性,其EC50分别为27.78、22.51、9.05、3.52和3.17 mg/L,活性排序依次为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苯醚菌酯,苯醚菌酯和肟菌酯的杀菌活性要显著高于嘧菌酯和醚菌酯。此研究结果可以为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