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1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257篇
林业   606篇
农学   120篇
基础科学   396篇
  1891篇
综合类   1831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308篇
畜牧兽医   217篇
园艺   96篇
植物保护   426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381篇
  2011年   429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372篇
  2008年   353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根据研究成果,本文简要论述了福建流域水文循环基本特征和河流不同水源重要特性的两大规律,在此基础上讨论试点流域“双蓄”的重要理念,初步提出试点流域保水保土保生态系统工程、试点流域干支流上游修建龙头水库群及其系统工程和试点流域主体水网(含供水和灌溉)系统工程的发展模式。应对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流域下垫面动态变化的共同影响下,洪...  相似文献   
42.
在对汉江流域历史时期降水变化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探讨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汉江流域降水相关气候要素的重建工作,总结认为:汉江流域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成果颇丰,具有多样的代用证据,为互相佐证提供了重要依据,且已有近几百年年分辨率的旱涝变化序列研究;但研究多集中于汉江上游,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对其时间分辨率和空间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3.
青藏高原西部的狮泉河是当地的主要水源,流域内各环境介质中高砷含量直接影响当地农牧业的发展和居民的生命健康。因此迫切需要查明流域砷含量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通过系统地采集地表水、地下水、底泥、土壤及岩石样品,基于GIS空间分析、离子比例系数、Gibss图、NMDS分析、δ2H与δ18O同位素等研究方法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水砷含量0.5-333μg/L之间;底泥在3.8-363μg/g之间;土壤在4.7-106μg/g之间;地下水在2.3-76.7μg/L之间;热泉在1160-8920μg/L之间;岩石在0.31-93.4μg/g之间;地表水和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主要受岩石矿物化学风化过程控制;热泉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型,主要受深部地热影响;流域内的砷源主要来自于:1)含砷矿物的水-岩反应产物。2)汇入地表水的高砷热泉。  相似文献   
44.
45.
瓯江彩鲤,俗称“田鱼”、“田鲤”,是瓯江流域颇具地方特色的淡水鱼类。该鱼陛情温和、生长快速、营养丰富、体色优美,兼有食用和观赏双重价值。据史料考证,瓯江彩鲤在浙西山区已有1200多年的养殖历史。有关该鱼的生物学、遗传学、营养学及其池塘饲养技术等项内容已有程度不等的研究,自发性的散户放养也在当地由来已久嘲,但迄今少见有关山区稻田精养瓯江彩鲤放养模式的专项研究。  相似文献   
46.
本文通过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中尺度流域降雨径流泥沙资料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砚瓦川流域处于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雨季,枯水期的降雨量非常少,因而年降雨量与汛期降雨量有非常相似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砚瓦川流域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在集中在7—8月,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7.4%。年际变化较小,趋势不明显。砚瓦川流域径流量、泥沙量的变化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具有基本相同的规律和特点。径流量和泥沙量呈逐年减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7.
草原不但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地,也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在面对经济发展与草原生态安全矛盾带来的种种挑战时,各级政府和群众已经行动,对草原保护、草原建设制定了具体的可行或试行办法,正在积极探索可持续的农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8.
以遥感影像和统计数据为基础,使用RS和GIS技术,系统分析了1995年—2015年阿克苏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近20 a,研究区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未利用地面积大幅度减少(-77 205.95 hm~2),建设用地、耕地面积不断上升。受此影响,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波动下降态势(-6.71%),1995年—2015年,共降低11.01×10~8元,生态环境出现退化迹象,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下降的主因是水域和林地面积减少。适当控制人口规模、贯彻国家政策、合理管理水资源是当前促进研究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49.
利用Landsat TM影像数据,结合乌审召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苏贝淖流域植被覆盖变化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在小尺度流域层面上探讨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系统排泄区湖淖流域植被变化与气候因子、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2000-2007年间苏贝淖流域年均NDVI呈增长趋势;2)空间尺度上,植被覆盖在2000-2007年里整体改善、局部恶化,退化区主要分布在可能受到工业活动开采地下水影响的苏贝淖、奎生淖、乌审旗碱厂附近,但之后的2009-2011年间植被覆盖由局部退化发展为整体退化,水体面积也逐渐缩减,佐证了地下水开采对植被覆盖产生一定程度负面影响的论点;3)NDVI在月份尺度上与气温、降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与气温的相关性大于降水。  相似文献   
50.
<正>近年来,随着三江源区、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等工程的持续实施,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监测依托工程建设得以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建成水土保持综合站16个,布设各类巡测点57个,基本形成了地面监测与遥感监测结合、驻测与巡测相结合、点面互补、天地一体的监测站网体系,逐步形成了符合青海水土保持生态监测实际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