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940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2篇
  63篇
综合类   677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关帝山天然次生针叶林的林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西省关帝山天然次生针叶株中63个林隙的调查,研究了林隙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关帝山天然次生针叶林林冠空隙的大小变化范围为5.78~234.48m^2,平均为60.07m^2;扩展林隙的大小变化范围为18.49-349.68m^2,平均为114.92m^2。大多数林隙是由1~4株形成木创造的。径级为20~40cm,高度在20~30m的主林层树木形成林隙的可能性最大。林隙形成时间以5-20a这段时间为主。不同森林类型的林隙大小存在较大的差异,云杉Picea spp.林以小林隙为主,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则分布着不同面积的林隙。林隙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人为砍伐、折干、掘根风倒和枯立等、表7参19  相似文献   
72.
针对白桦木材易变色的特点,探讨了东北白桦变色菌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分离变色茵时采用80%的酒精液作为表面消毒剂比采用0.1%的升汞液更为适宜;采用PDA作为分离培养基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3.
74.
根据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样地调查资料,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杨桦次生林种群内树种构成、主要种群及不同径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杨桦次生林中乔木层共有11个种群,种群密度差异较大,山杨和白桦的株数比例、断面积占有明显优势。②在研究尺度范围内,山杨和五角枫均呈显著性聚集分布,白桦和棘皮桦分布格局,均呈先聚集分布、后随机分布,在大尺度上均匀分布,优势种群的空间关联性以正关联为主。③不同径级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大部分属于聚集分布,只有部分大树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④不同径级之间空间关联性以正关联为主,大树和幼树的空间关联性随尺度的增加呈负关联趋势。  相似文献   
75.
该研究应用东北林区调查的119天然林标准地数据,通过绘制各林分直径分布直方图,分析林分的直径分布规律,运用SB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WeibuU分布和β分布函数对其进行拟合,建立直径回归模型,并采用矩解法求解参数,更精确地比较各种分布函数对实际数据的拟合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林木株数随着直径的增大呈减少的趋势;指数分布和Weibull分布的拟合效果较好,但指数分布优于Weibull分布.观察指数分布函数的各参数的变化规律,发现参数a基本不变,而参数b在变化.绘制参数b与林分调查因子间的散点图,发现指数分布中的参数b与林分平均直径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相关性分析,选择函数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幂函数的拟合效果最好,相关系数最高.通过对参数b的再参数化建立模型,最终得到最优的天然次生林林直径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76.
【目的】明确辽河源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Populus davidiana)0~100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垂直分配特征,为评价其碳汇功能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北辽河源自然保护区山杨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7个土壤剖面(0~100cm土层)的土壤样品,对土壤体积质量、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土壤有机碳密度,并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其他土壤理化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辽河源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土壤的体积质量为1.07~1.69g/cm3,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3种林龄山杨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53~17.59g/kg。0~10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为15.31t/hm2,相同林龄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林龄整个土壤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N、全P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呈正相关;中龄林、近熟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体积质量、土壤全K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体积质量、土壤全K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与土壤含水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辽河源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10~20cm土层为近熟林成熟林中龄林,20~100cm土层则表现为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  相似文献   
77.
闽楠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12块标准地调查获取数据,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分析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并采用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将其划分为5个评价等级。结果表明:(1)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525,林木为强度混交;平均大小比数为0.506,林木分化属于中庸向劣态过渡状态;平均角尺度为0.518,林木呈聚集分布。(2)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值为0.08~0.89,与理想的空间结构差距较大;仅5号标准地评价等级最高(Ⅴ级),其表现为林木混交程度高,林木大小分化不明显,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闽楠为主要优势树种,在林木竞争上占有优势地位,是较理想的空间结构模式。研究结果可为优化闽楠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经营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目的】比较研究河北塞罕坝地区落叶松林纯林和混交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为保护该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经营利用提供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以研究区内的落叶松纯林和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对象,于2013年7月,用Tulligren漏斗法分离林分内凋落物层的中小型土壤动物,分析比较其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同时测定凋落物理化性质,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土壤动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结果】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11 609只,隶属于11目24个类群,其中落叶松纯林4 529只,隶属于10目18个类群,落叶松白桦混交林7 080只,隶属于10目19个类群;两种林分内的优势群类群均为弹尾目和蜱螨目。方差分析显示,落叶松纯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低于混交林,其中个体密度差异显著(P0.05);落叶松纯林的香浓维纳多样性指数和匀性指数显著高于混交林;相关分析表明,全氮含量是影响土壤动物多样性的主要因子。【结论】落叶松纯林更新成混交林,能够吸引更多数量的土壤动物,在人工经营过程中应避免营造单一结构的落叶松纯林。  相似文献   
79.
热带次生林演替过程中环境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热带森林次生演替的群落环境特征变化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以两种不同演替阶段的热带滨海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非参数检验以及Kendall秩相关分析的方法,对两群落内部的环境因子及其对植物多样性、均匀度以及物种周转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环境因子在群落间和群落内均存在差异。在热带常绿季雨林(TEMF)、灌木林(SHR)内,光合有效辐射(PAR)对物种多样性和周转率有显著影响。在两个群落内,土壤相对湿度对物种分布均起到重要影响,对SHR中物种分布的影响更强。在TEMF中,土壤温度、坡度及坡位对物种多样性和周转率限制显著;在SHR中,空气相对湿度成为限制物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80.
白桦全同胞子代测定及优良家系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种子园全同胞家系造林试验不仅能够选择出优良杂交亲本和杂交组合,而且也能加快种子园的改良进程。本文以白桦种子园中产种母树为试材,按测交系交配设计进行控制杂交,共获得20个杂交组合,在帽儿山试验点营造试验林,对6年生试验林各组合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等性状进行调查分析。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在不同母本子代间和不同杂交组合间均表现极显著的差异(P<0.01),胸径与材积性状在不同父本子代间也表现显著的差异(P<0.05)。根据多重比较结果分别进行了优良父本和优良母本的初选,同时,采用多目标决策法对参试的杂交组合进行多性状综合评价,将综合评价值大于0.80的前5位组合评选为优良杂交组合,入选率为25.00%,其中Q2和Q19家系为最优杂交组合。入选的优良杂交组合各性状均值分别较参试整体均值高3.85%、10.01%、20.82%,3个性状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90%、7.64%、16.22%。研究结果不仅为白桦全同胞子代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也为白桦高世代种子园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