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09篇 |
免费 | 53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48篇 |
农学 | 26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64篇 | |
综合类 | 695篇 |
农作物 | 14篇 |
畜牧兽医 | 13篇 |
园艺 | 33篇 |
植物保护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68篇 |
2014年 | 80篇 |
2013年 | 75篇 |
2012年 | 101篇 |
2011年 | 107篇 |
2010年 | 88篇 |
2009年 | 106篇 |
2008年 | 93篇 |
2007年 | 74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7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根据冀北山地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的立地条件、群落结构特征,划分为毛榛-山杨林、沟谷山杨林、绣线菊-山杨林和胡枝子-山杨林4种林型,分析了其生长发育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林型、立地和林分特征,针对不同林龄期和生长发育阶段的山杨次生林的生长规律及演替特点提出了混交造林、轻度抚育、疏伐更新和补植造林4项优化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22.
采伐干扰下次生林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采伐干扰下的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适应性,用Levins、Schoener和Pianka等生态位测度公式定量分析闽北天然次生林采伐后灌木层主要树种生态位动态。结果表明:样地中黄绒润楠和刺毛杜鹃的生态位最大,属优势树种;甜槠、石栎和映山红为衰退树种,在林分生产作业中需加以保护。采伐干扰促进了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位释放,各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在伐后10~15 a达到峰值,随后下降,伐后20 a接近于未采伐林的生态位;各树种弱度和中度择伐的生态位宽度值约占其生态位宽度总值的50%。生态位重叠值在伐后10 a最大,随后下降,到伐后20 a趋于稳定状态。因此灌木层主要树种生态位的最优期为伐后10~15 a,最佳采伐干扰强度为弱度和中度择伐。 相似文献
24.
基于GM(1,1)的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地分析已有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数据,通过灰色模型预测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各指标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天然林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以湖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典型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依据结构化森林经营理论,选取了混交度、竞争指数、角尺度、空间密度指数、开阔比数、大小比数、林分综合均质性指数作为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与预测的量化指标,构建了基于GM(1,1)的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灰色预测模型。模型将2008年林分空间结构各指标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并在研究区设置了面积为20 m×20 m的5个研究样地(M1,M2,M3,M4,M5),利用保护区2008-2018年典型样地林分空间信息,预测了研究区调研样地2019年-2021年林分空间结构各指标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利用精度检验机制对该模型的精确度进行了有效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指标预测合格概率P合=71.43%,良好的概率P良好=22.86%,优的概率P优=5.71%,表明该预测模型符合精度检验要求。【结论】样地未来3 a各指标整体变化尺度不大,林分空间结构基本稳定。从各指标在2008-2018年时空上的变化规律来看,各样地林分平均竞争指数、平均大小比数及平均空间密度指数是影响林分均质性指数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25.
文章基于生产育苗工作经验和部分试验结果,总结了白桦播种繁育实生苗的方法和技术要点、白桦种子质量鉴别、种子催芽处理方法和培育合格苗木育苗技术环节,可供从事白桦育苗的参考。 相似文献
26.
27.
28.
29.
【目的】通过增温对比试验观测天然次生林演替序列森林内不同层次植物根系呼吸速率生长季的变化,揭示森林演替和模拟增温及其交互作用对根系呼吸速率的影响,为森林更新过程中土壤碳循环对气候变暖响应机制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关帝山4种天然次生林(杨桦林、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和白杄林)为对象,采用野外定点对比试验,以林下地面搭建温室模拟林地增温和用去根试验结合差减法区分根系呼吸组分。于2016—2019年利用Li-6400便携式分析仪观测根系呼吸速率。【结果】增温提高了4种林型细根生物量和根系总呼吸(土壤自养呼吸)的生长季碳通量;增温显著提高了灌木层和草本层根系呼吸速率,提高幅度分别为8.37%~15.26%和10.88%~14.00%,降低了根系呼吸速率的温度敏感性(Q10)。但增温没有改变根系呼吸的生长季单极值变化特征。各林分细根生物量和根系呼吸速率均随演替进程而降低,而根系呼吸速率Q10的值则升高。【结论】灌木和草本层根系呼吸速率对增温和演替及其交互作用的响应程度显著,而乔木层根系呼吸速率对增温和增温与演替的交互作用响应程度不显著。随林地温度... 相似文献
30.
文中概述了次生林的内涵及中国热带次生林的2种产权形式和2种经营体制, 阐述了目前次生林经营的边缘化和人工化趋势, 并说明了这2种经营趋势不是可持续经营, 同时指出实现可持续经营的途径在于树立生态哲学的世界观, 接受"近自然林业"的经营思想, 探索促进多方参与的经营体制, 以及形成"激励相容"的经营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