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3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柏斌)由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旅游局、大理白族自治州主办,漾濞彝族自治县、大理州林业局、大理州旅游局承办的2011年中国大理漾濞核桃节于9月1日在漾濞县万亩核桃生态园光明村开幕。开幕仪式上举行了民间公祭  相似文献   
52.
今年春天 ,曾去云南一游 ,不但目睹了山川胜迹 ,而且还在洱海游艇上品尝了白族三道茶 ,欣赏了白族歌舞 ,真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四美具矣。我立于游艇的甲板上 ,面对浩浩乎一碧万顷的洱海 ,于左顾右盼、俯仰远瞩之际 ,觉得高远的蓝天融进了潋滟波光之中 ,白云如白莲似的撒满了洱海 ;东岸的群峰被碧水一衬 ,淡远有韵 ;苍山下的三浮屠一派“霖雨苍生”之貌。此时 ,我心早已被洱海的倩影丽姿陶醉了。赏罢海上风光 ,我回到了游艇的品茶室 ,室内已坐了不少茶客。据茶艺小姐介绍说 ,艇上有制茶室 ,专门烹制白族三道茶 ,第一道茶的烹制方法是…  相似文献   
53.
第一次来到云南喜洲时,就被喜洲那些古老庄严的建筑所震惊。它就像一个个活着的历史突然以其本来面目出现,因为没有思想准备,着实吃惊不小。沿着干净的青石板街巷,沿着老式的木板门店铺,我走进了喜洲。一幢幢造型独特的房子是白族民居建筑的典范。重檐的大门,雪白的照壁,青瓦深廊,与苍山洱海相映成趣。再看那官宦商贾之家,更是高墙大院,巍峨气派,精雕细刻,华丽儒雅。喜洲白族民居是中华民族民居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放眼看去,青瓦白墙,高低错落,蔚为壮观。这些民居建筑从平面布局上看,分独坊房、两坊房、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进五重堂、…  相似文献   
54.
邓川牛作为大理白族地区著名的乳用黄牛品种,对当地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衍生出了乳扇这一白族独具特色的乳制品。通过对白族传统乳扇加工制作进行回顾,对现阶段乳扇加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乳扇产业能够健康持续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5.
《云南林业》2013,(4):82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前身是昆明林校,始建于1955年,选址昆明市北郊小麦溪,隶属林业部。1956年更名为云南省林业学校,隶属云南省林业厅。1966年学校搬迁至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羊庄坪。1970年停办。1979年在昆明市王家营恢复建校。1982年学校搬迁到现址昆明金殿。1983年云南省林业干部学校并入我校。1993年被评为省部  相似文献   
56.
对大理白族社区用地现状、历史遗迹、绿地空间、道路空间进行分析,总结出大理古城存在着古城白族传统民居社区结构与现代生活需求之间、古城传统城市格局与现代城市发展之间和古城现有资源利用方式与当今资源环境状况之间的三大矛盾。籍此,采用创新性的理念和方法,在满足现代社会需要的同时,珍视场地价值,探究云南大理古城白族社区的传统民居、绿地空间、道路交通和水再生系统的保护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57.
视觉     
7月23日,湖北省鹤峰县铁炉白族乡渔山村村民张凡英和两个孩子坐索道铁篮子回家。该村被绝壁和深谷包围,1997年,当地在离谷底480米高的地方修建了一条长近1000米的钢缆索道,配备一个载人载物的铁篮子。196名村民过往峡谷两边,全靠钢缆索道上的铁篮子。来源:新华网  相似文献   
58.
三道茶.源自于白族的一种古老的敬茶习俗。也是白族人民创造的特殊茶道.大凡在逢年过节、生辰寿诞、男婚女嫁、拜师学艺等喜庆日子里,或是在亲朋宾客来访之际,都会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款待。  相似文献   
59.
湘西白族的《仗鼓舞》是白族人民的代表性舞蹈,既具喜庆节日时的自娱自愉性,又具借以祭祀祖先使本民族团结延续的象征性,流行于桑植县一带的白家山寨。论述了《仗鼓舞》的舞蹈队形、仪式、特征,并探索了《仗鼓舞》形成的历史渊源及其在白族人民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