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1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19篇
综合类   14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目的]探索白刺花硬实种子的休眠机制及解除休眠方法,为改进植物硬实种子播种育苗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开展白刺花种子种皮的吸水性、种胚活力及种胚萌发特性试验,分析其种皮和种胚对休眠的影响;测定其种子内源抑制物活性,利用酸腐、碱腐、激素、沸水和机械处理等方法进行破眠,筛选适宜解除白刺花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结果]白刺花种子剥除种皮后2 d即可充分吸胀,而完整种子吸水5 d后才达到饱和;白刺花种胚活力为73.5%,具有相对高的发芽潜力;剥离种皮的种胚发芽率最高,为72.99%,显著高于完整种子和仅具胚的种子(P<005);白刺花胚乳和胚中均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其中50.0%胚乳浸提液可使小白菜种子萌发率降至75.85%;划破种皮破眠法可使白刺花种子发芽率达72.42%,其次是98%浓硫酸+300.0 mg/L GA3浸泡12 h处理(发芽率为57.42%).[结论]白刺花种皮的透水和透气性、胚乳及胚中所含的抑制物是影响白刺花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机械划破种皮、用98%浓硫酸(酸腐)+300.0 mg/L GA3浸泡12 h处理(激素浸泡)软化种皮能有效解除白刺花种子休眠,提高其萌发率,可在植物硬实种子播种育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2.
3种白刺耐盐性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年生西伯利亚白刺、齿叶白刺和唐古特白刺苗为材料,设置0、100、200、300、400 mmol.L-1NaCl 5种盐浓度开展胁迫试验,测定并对比分析其对盐胁迫的生长及生理生化响应。结果表明:低盐浓度处理促使白刺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增加、叶绿素含量增高,高盐浓度处理下这种促进作用降低;在100 mmol.L-1的盐处理下,唐古特白刺、西伯利亚白刺、齿叶白刺叶绿素含量均达最高,分别为0.72、0.78、0.61 mg.g-1;在400 mmol.L-1的盐处理下,唐古特白刺、西伯利亚白刺、齿叶白刺生物量为最低,分别为10.49、12.42、10.19 g.株-1,仅为对照的75%79%;3种白刺中,唐古特白刺的Na+/K+最高,施盐处理下西伯利亚白刺的Na+/K+均高于对照,而齿叶白刺则低于对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3种白刺叶片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递增,可溶性糖含量则先增后减;低盐浓度处理的唐古特和西伯利亚白刺叶片中MDA含量比对照低,齿叶白刺却比对照高;3种白刺的POD和SOD活性在盐处理下高于对照,其中唐古特白刺叶片中POD活性最低,齿叶白刺中SOD活性最高;3种白刺在盐胁迫下均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353.
双向电泳技术分析白刺盐胁迫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从蛋白质分子水平上阐述白刺耐盐碱胁迫的机理,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技术和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了白刺在盐碱胁迫时特异性蛋白质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较,白刺在盐碱胁迫时,蛋白总量没有明显改变,但是特异蛋白表达有明显的变化。其中66,60,42,33,28,23,20kD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22,16kD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该研究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白刺在盐碱胁迫时蛋白与基因表达的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4.
黄土丘陵沟壑区白刺花促进生态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生态恢复理论和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在延安试验区布设固定标准地和临时标准地,在植物群落动态变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退耕还林和封育后,阳坡、半阳坡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趋势,重点分析了白刺花(Sophora viciifolia)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植物群落演替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作用,提出利用白刺花采用二步到位的方法促进植物群落顺行演替,快速恢复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55.
为探讨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对盐胁迫下西伯利亚白刺幼苗伤害缓解效应,研究不同浓度GABA(0~10 mmol·L-1)对200 mmol·L-1 NaCl胁迫下西伯利亚白刺幼苗生长、生理特性、渗透调节及GABA支路中关键代谢物含量和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白刺幼苗生长指标显著下降,丙二醛(MDA...  相似文献   
356.
<正>1生物学特点西伯利亚白刺是蒺藜科白刺属多年盐生性小灌木。冀东沿海地区有较多的野生白刺群落分布,多分布于沿海土壤含盐量很高的沟渠埂埝或沟坡,群落结构简单,伴生植物极少,覆盖度较低,耐盐性极强。通过研究,白刺全身都是  相似文献   
357.
白刺夜蛾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应用3种检验分布型的方法分别检验了白刺夜蛾的分布型,结果表明:白刺夜蛾卵、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型均呈聚集分布,分布基本成本是个体群。应用Iwao模型中的参数估计的间调查时的达抽样数。  相似文献   
358.
焉耆盆地白刺灌丛沙堆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焉耆盆地白刺灌丛沙堆不同演化阶段和沙堆间低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白刺灌丛沙堆不同演化阶段土壤粉砂、黏粒、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均高于沙堆间低地,而土壤砂粒含量和pH值低于沙堆间低地;从白刺灌丛沙堆发育到稳定阶段,土壤砂粒含量和pH值逐渐降到最小值,而粉砂、黏粒、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达到最高值,从白刺灌丛沙堆稳定到活化阶段,土壤砂粒含量和pH值急剧增加,而粉砂、黏粒、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大幅度下降;(2)从整个剖面来看,由于白刺灌丛沙堆侵蚀和堆积的差异,随着深度的增加砂粒含量先减后增,而pH值、粉砂、黏粒、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先增后减;0—15 cm土层砂粒含量最高,而15—45 cm土层最低;0—15 cm土层pH值、粉砂、黏粒、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最低,而15—45 cm土层最高;(3)白刺灌丛沙堆发育和活化阶段强烈的吹蚀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白刺灌丛沙堆稳定后为降尘截存、凋落物积累和微生物的繁殖提供有力的保障,表层黏粒得以截存和地衣状薄层结皮形成,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359.
唐古特白刺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中过多的Na+会导致植物产生盐害,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质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SOS1介导植物细胞内过量的Na+外排,在植物抵御盐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唐古特白刺隶属于蒺藜科白刺属,是中国特有的盐生植物,主要生长于西北地区的荒漠或盐渍化荒漠,具有极强的抗逆能力。应用简并RT-PCR及RACE技术克隆获得唐古特白刺Na+/H+逆向转运蛋白NtSOS1基因(GenBank登录号KC292267)。序列分析显示,该 cDNA全长4 008 bp,包含3 49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分子量为127.59 kDa的蛋白质。疏水性分析预测NtSOS1基因编码蛋白N端具有11个跨膜结构域,C端具有一个面向胞质的长亲水尾部,包含保守环核苷酸结合区域、自我抑制基序及磷酸化位点等多个活性调控结构域。NtSOS1氨基酸序列与葡萄、霸王、拟南芥等植物的SOS1序列同源性较高,分别可达71.77%,68.94%,62.65%。系统发育分析表明NtSOS1基因为质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与液泡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属于不同分支。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冷、热、盐和干旱胁迫都可以诱导NtSOS1基因的表达,同时,NtSOS1基因随着盐处理浓度增加呈现出先上升(0~300 mmol/L)后下降(400 mmol/L)的趋势。结合植物的生境特点和NtSOS1表达模式分析,该基因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在唐古特白刺适应恶劣生境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本研究的开展为利用NtSOS1基因进行作物与牧草改良并深入研究唐古特白刺抗逆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0.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白刺群落空间分布及其环境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植被-环境因子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冗余分析(RDA)的方法,研究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白刺群落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白刺群落物种组成简单,31个样方只出现17种植物,隶属8科,17属。2双向指示种分析将白刺群落划分为4个群丛类型,白刺-沙蒿+沙蓬,白刺+红砂-画眉草,白刺-芦苇+猪毛菜,白刺+黑果枸杞-盐生草。不同白刺群丛类型之间环境因子的差异性是其物种组成变化的原因。3 RDA样方-环境因子排序第一轴代表以地下水埋深为主的水分梯度,第二轴代表样方与绿洲不同距离沙源条件及土壤质地的变化。TWINSPAN划分的4个群丛类型在RDA排序图中聚集分布,分类与排序结果较为吻合。所选环境因子的蒙特卡罗检验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和样方与绿洲之间的距离对白刺群落空间分布有极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