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91篇
  免费   998篇
  国内免费   2536篇
林业   760篇
农学   2298篇
基础科学   808篇
  1293篇
综合类   21758篇
农作物   937篇
水产渔业   1859篇
畜牧兽医   26638篇
园艺   7924篇
植物保护   2450篇
  2024年   412篇
  2023年   1328篇
  2022年   1560篇
  2021年   1472篇
  2020年   1306篇
  2019年   1752篇
  2018年   769篇
  2017年   1386篇
  2016年   1652篇
  2015年   1873篇
  2014年   3274篇
  2013年   3122篇
  2012年   4480篇
  2011年   4678篇
  2010年   3948篇
  2009年   4397篇
  2008年   4260篇
  2007年   3795篇
  2006年   3185篇
  2005年   2959篇
  2004年   2161篇
  2003年   1787篇
  2002年   1261篇
  2001年   1284篇
  2000年   1005篇
  1999年   918篇
  1998年   844篇
  1997年   815篇
  1996年   760篇
  1995年   643篇
  1994年   636篇
  1993年   610篇
  1992年   623篇
  1991年   547篇
  1990年   460篇
  1989年   446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4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3篇
  1955年   10篇
  1953年   6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71.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282-1288
为了探讨Meq基因簇microRNAs(Meq-clustered miRNAs)对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致病性的影响,本研究将MDV Meq-clustered miRNAs基因缺失株GX0101ΔMeq-miRNAs感染1日龄SPF鸡,并于感染后90d内进行毒株致死率、致肿瘤率、鸡体质量、免疫器官指数和鸡血液中病毒含量等方面的检测。结果显示:1日龄SPF鸡在接种GX0101ΔMeq-miRNAs后90d内累计死亡率和眼观肿瘤发生率分别为4%和8%,与亲本株GX0101BAC相比分别下降了23.5倍和2.5倍;与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fibroblast cells,CEF)阴性对照相比,GX0101△Meq-miRNAs感染鸡在整个试验期间体质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感染后14~21d,GX0101△Meq-miRNAs组的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亲本株相比,GX0101△Meq-miRNAs在血液中的含量及导致的显微肿瘤发生率均下降。结果表明:MDV Meq-clustered miRNAs基因的缺失降低了MDV的致病性,Meq-clustered miRNAs具有调控MDV致病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972.
本试验对15份疑似感染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患牛鼻腔分泌物样品提取病毒DNA,以gB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在15个样品中检测出3个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核酸阳性样本,检出率为20%,其中1个样本提交GenBank(KY348790),命名为IBRV-4T3-1,3个IBRV核酸阳性样本之间核苷酸同源性达到99%以上,而与IBRV参考株gB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8.8%以上,构建的gB基因遗传进化树表明,IBRV-4T3-1与参考株亲缘关系较近,处于遗传进化树中同一分支上,属于α疱疹病毒亚科水痘病毒属(Varicellovirus)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确认疑似患牛感染IBRV。  相似文献   
973.
小反刍兽疫又俗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绵羊、山羊等小反刍动物,在我国属于一类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发热、腹泻、口腔黏膜糜烂、流泪和肺炎。该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曾在中国、印度、孟加拉国等多地暴发疫情,导致大量羊死亡淘汰。但是很多人对该病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本文主要对小反刍兽疫及其防控策略进行简述,以期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74.
《中国兽医学报》2019,(8):1428-1434
为了建立高效灵敏的伪狂犬病病毒(PRV) gE蛋白的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诊断方法,本研究将PRV/HN/SMX/2012毒株gE蛋白的自身信号肽及胞外域片段克隆到pFastBacHT B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HTB-gE,并转化至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经过3次蓝白斑筛选获得含有gE基因的重组杆粒rBacmid-gE。随后,将该杆粒转染至sf9昆虫细胞中,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AcMNPV-gE。经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进行鉴定分析,发现重组gE蛋白在sf9细胞中表达。利用该sf9细胞建立检测血清中gE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DF)方法,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发现,将血清和羊抗猪FITC-IgG分别进行1∶40和1∶2 000稀释时所建立的方法能针对血清中gE抗体产生较强的特异性荧光;通过与商业化的ELISA检测gI/gE试剂盒(IDEXX)比较,所建立的检测方法与商业化试剂盒的总符合率为93.18%(164/176),阳性结果符合率93.75%(120/128),阴性结果符合率91.67%(44/48),2种方法存在很强的一致性(Kappa=0.832,CI=95%);-20℃条件下保存2个月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975.
通过对8日龄SPF鸡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QX株发病,分别在攻毒后3,7,30 d剖杀并采集气管、肺、肾、脾、胸腺、法氏囊制作病理组织切片。攻毒7 d后,采集上述器官相同部位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根据IBV-QX株N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构建质粒标准品,建立了IBV-QX Real-time PCR标准曲线,并跟踪检测试验鸡的口腔、泄殖腔排毒情况。此外,观察并记录了2组鸡的临床症状、体质量差异等信息。结果显示,发病初期(3 d),气管、肺几乎无明显病理变化,其他器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临床症状明显期(7 d),所涉及的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发病后期(30 d),气管纤毛有所恢复,肺、脾炎性反应有所减轻,但肾脏和法氏囊的病变依然严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到上述器官均有可见抗原聚集。30 d时被感染鸡的口腔、泄殖腔仍可检出病毒核酸。试验鸡临床症状明显,体质量差异显著。本试验旨在探究具有组织嗜性的IBV-QX毒株对宿主的免疫器官和该病毒的主要靶器官的病理损伤以及被损伤器官的自我修复情况,抗原分布差异,排毒规律等,为后续研究宿主免疫器官发挥天然免疫的相关机理打下基础,也为研发新的疫苗、相关药物的临床药效评价、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6.
非洲猪瘟(ASF)对我国来说属于外来输入型新病,大多数疫区只要感染几乎全部死亡,而且尚无有效菌苗可控,对养猪业的威胁极大,是当前猪场最为严重的疫病之首。而传统猪瘟(CSF),多年来在我国各级猪场中多以温和型或隐性型存在,死亡率约为30%-70%,防控有相应有效的疫苗,但随着猪瘟病毒的不断变异,发病情况常有变化,再因非洲猪瘟的影响,传统猪瘟仍然对猪场有着较大的威胁。本文就二者的区别和防控做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77.
为了对引起家禽重大经济损失和具有公共卫生意义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进行快速超敏检测,本研究研制了针对HA蛋白的4株单克隆抗体(MAb)杂交瘤细胞株,通过MAb的两两配对试验,以荧光量子点作为抗体标记生物材料,基于夹心法原理建立了H5亚型AIV荧光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出H5N1、H5N2等H5亚型AIV,而与H1N1、H3N2、H7N9、H9N2、NDV等其他病原无交叉反应;对标准检测抗原H5N1(Re-6)的最低检测量为1 ng/mL,比市售H5亚型AIV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灵敏度高100倍;该方法的变异系数(CV)值在10%以内,与商品化的试剂盒检测结果符合率达99.8%。本文建立的H5亚型AIV荧光检测试纸条快速、敏感,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为H5亚型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快速诊断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8.
979.
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对养殖业构成严重威胁,而精液传播是猪瘟的传播途径之一,容易被忽视,也未引起大连市养猪行业的重视,摸清大连地区公猪精液带毒现状,开展了精液采样和分子生物学检测,针对大连的21家公猪养殖企业的精液带毒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8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雏鸡免疫抑制、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该病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如果防治不到位,可给养鸡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主要以严重腹泻、法氏囊肿大、肾脏肿大(花斑肾)、腿部和胸肌出血等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