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16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3篇
  16篇
综合类   246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31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试验研究了采用不同管理方式对临产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选取某生态养殖场4栋猪舍共160头母猪分成8组进行对比试验,其中1、2组和5、6组为试验组,3、4组和7、8组为对照组。在正常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将1、2组母猪提前1周赶入分娩室并肌注氯前列烯醇0.1mg/头;3、4组母猪提前1周赶入分娩室但不注射氯前列烯醇;5、6组母猪待能挤出奶后赶入分娩室并肌注氯前列烯醇0.1mg/头;7、8组母猪待到能挤出奶后赶入分娩室但不注射氯前列烯醇。结果表明:产前注射药物的母猪其产活仔数比不注射药物的母猪高且差异显著(P〈O.05),死胎和木乃伊胎比例显著下降(P〈0.05),而且母猪的分娩时间明显集中;挤出奶水时再进产房的母猪其产活仔数比提前1周再进产房显著增加(P〈0.05),死胎率和木乃伊胎率显著减少(P〈0.05)。可见,注射氯前列烯醇和待挤出奶水时再进产房的母猪均可提高母猪的窝均产活仔数,降低死胎率;试验5、6组的母猪产仔性能最佳。其次是7、8组。  相似文献   
92.
猪场的成败,母猪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涉及到猪场是否能正常发展和盈利,因此,应高度重视。(一)后备母猪的选择和饲养管理1.后备母猪的选留。后备母猪必须符合品种特征,雌性性状突出并正常、有6~7对正常且分布均匀乳头、四肢强健、腹线明显、性情温顺。2.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100千克体重前自由采食,100千克体重后根据体况限制饲喂,怀孕料2.0~2.5千克/日;加强运动,  相似文献   
93.
张成福 《草业与畜牧》2013,(5):33-37,53
本研究选择24头藏北当雄牦牛为对象,分为组Ⅰ、组Ⅱ和组Ⅲ三组,每组8头,选用PG+FSH、Cu-Mate +FSH和Cu-Mate +FSH +PMSG三种方法分别处理进行超数排卵试验.结果表明:25~60h内的发情率为100%,其中,25~36h为16.67%,37~48h为62.5%,49~60h为20.83%,37~48h之间发情率与25~36h之间差异显著(P<0.05),37~48h之间发情率与49~60h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组Ⅰ、组Ⅱ、组Ⅲ黄体数分别为15、11、12个,头均分别为1.875、1.375、1.5个,回收胚胎数分别为7、4、5枚,可用胚胎数分别为6、4、4枚,三组之间在黄体数、头均黄体数、获得胚胎数及可用胚胎数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三种方法都能获得较好的超排效果.  相似文献   
94.
【目的】草甘膦是世界上用途最广的除草剂之一,磷是玉米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培育抗草甘膦兼具高效磷素吸收利用的复合性状对玉米生产有重要意义.【方法】构建由Ubiquitin1启动子驱动的两种叶绿体转运肽/CP4 EPSPs融合基因,和根特异性启动子GLU1P驱动的植酸酶基因phyA2双价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玉米茎尖进行转化.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实时定量PCR(RT-qPCR)分析、不同浓度草甘膦检测以及丙酮-磷钼酸铵法测定.【结果】获得9株阳性转基因植株;发现不同转运肽对EPSPs基因的表达量影响不同,且对草甘膦的抗性也不同;转基因植株植酸酶活性比野生型植株平均提高18.7倍.【结论】本研究为获得具有草甘膦抗性和磷素高效吸收利用复合性状的转基因玉米优良种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
《中国食用菌》2021,(1):157-157
据韩国联合新闻报道,近日,韩国国立山林研究院与成均馆大学药学院的联合研究发现了马勃菌中存在一种抑制乳腺癌细胞增长的甾醇类天然物质。研究发现,马勃菌中的该物质能够降低雌激素受体为阳性的乳腺癌细胞的活力,有望用于雌激素依赖型乳腺癌治疗。研究团队表示,新发现的天然甾醇与麦角固醇的合成高度相关。目前已知麦角固醇有助于吸收维生素D及增强免疫力。  相似文献   
96.
【目的】明确‘蜂糖李’果实有机酸组成与含量特点,揭示其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苹果酸代谢相关酶的关系,阐明有机酸积累的关键时期和关键酶。【方法】以‘蜂糖李’及对照‘四月李’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分析测试李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并测定苹果酸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结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李果实中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发现‘蜂糖李’果实成熟时总酸含量(ω,后同)为5.94 mg·g-1,包括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草酸、莽草酸和琥珀酸6种,其中以苹果酸含量最高(占总酸含量的88%),‘四月李’果实中有机酸组分与‘蜂糖李’一致,均属于苹果酸型。2个李品种果实中总酸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苹果酸含量的差异所致。通过分析李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发现‘蜂糖李’果实中苹果酸含量大量积累的关键时期在果实发育前期,整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草酸、酒石酸含量逐渐降低,而柠檬酸含量逐渐升高。与‘四月李’相比,‘蜂糖李’果实中苹果酸、草酸、酒石酸及总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之一致,且苹果酸及总酸含量在整个过程中均显著低于‘四月李’,而柠檬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最后通过分析苹果酸含量与相关代谢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表明‘蜂糖李’果实中苹果酸在果实发育前期大量积累主要是该时期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增强促进了苹果酸的大量合成以及NADP-苹果酸酶(NADP-ME)活性降低减少苹果酸的分解,与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关系不大,而‘四月李’苹果酸积累的关键酶是NAD-MDH。在果实发育后期,‘蜂糖李’及‘四月李’NADP-ME活性迅速升高,前者PEPC活性减弱,后者NAD-MDH活性下降,使得2者果实中苹果酸的降解大于合成而呈降低趋势。【结论】‘蜂糖李’是以苹果酸为主要有机酸的低酸型李品种,其果实中苹果酸积累的关键时期为果实发育前期,苹果酸含量的变化由PEPC和NADP-ME协同调控,而对照‘四月李’由NAD-MDH和NADP-ME起主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7.
《中国农村科技》2014,(4):64-65
<正>水果、蔬菜、香料和种子在无休止的"超级"植物的市场宣传中总是有着它们的身影。在市场各种各样的"超级"水果,如黑莓、枸杞等,"超级"蔬菜,如羽衣甘蓝,"超级"香料如生姜,甚至"超级"种子,如奇亚。"超级"疲劳开始出现时,可能"超级"植物概念更适合传统的植物——芦荟。"没有一个新事物可以在保健作用上与闻名几千年的芦荟相比。"——美国天然产品内部报告。古埃及人把芦荟称为"不朽"的植物,因为芦荟的治疗和药用价值而被使用,而古希腊人也认为芦荟是无数  相似文献   
98.
植物甾醇和甾烷醇降胆固醇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植物甾醇和甾烷醇的性质、来源、代谢及其降胆固醇作用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9.
为进一步验证氯前列烯醇对乏情后备母猪催情的效果,研究选择山东省威海市某规模化种猪养殖场,按照随机原则选择了120头日龄大于240 d、无任何发情记录的二元杂交母猪,将其划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使用氯前列烯醇及对其进行催情处理,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处理,使母猪自然发情,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60头乏情后备母猪经氯前列烯醇钠催情处理后,发情43头,发情率为71.67%;成功受胎36头,受胎率为83.72%;分娩33头,分娩率为91.67%;窝产仔总数15头,平均出生重1.26 kg。对照组母猪发情13头,发情率为21.67%;成功受胎6头,受胎率为46.15%;分娩4头,分娩率为66.67%;窝产仔总数12头,平均出生重1.12 kg。通过使用氯前列烯醇钠对乏情后备母猪进行处理,能很好地促进母猪发情,对提高养殖场繁殖效率有很大帮助,在今后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
巨型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gigantea)是羊体内一种常见寄生虫,多寄生于羊横纹肌内形成包囊,导致羊肉大量废弃,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研究尝试筛选能有效诊断住肉孢子虫感染的抗原。通过免疫印迹及质谱分析筛选到巨型住肉孢子虫候选诊断抗原烯醇酶,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扩增两侧翼未知序列并表达重组蛋白。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免疫印迹对该蛋白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筛选到的候选蛋白为巨型住肉孢子虫烯醇酶(SgENO),克隆得到1 181 bp的基因并获得重组蛋白rSgENO。对rSgENO应用进行初步评价,发现其与其他顶复亚门原虫的烯醇酶氨基酸相似性均较高(71%~92.1%),且能被弓形虫和新孢子虫阳性血清所识别,具有交叉反应性。本研究克隆并表达了巨型住肉孢子虫烯醇酶,后期评价发现该重组蛋白与新孢子虫和弓形虫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性,不能用于羊住肉孢子虫的血清学诊断,但有成为疫苗候选分子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