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林业   173篇
农学   253篇
基础科学   19篇
  114篇
综合类   1265篇
农作物   94篇
水产渔业   97篇
畜牧兽医   489篇
园艺   260篇
植物保护   19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目的】揭示小鼠卵泡膜细胞成熟过程中DNA甲基转移酶(Dnmts)表达的变化,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对新生昆明白小鼠第3、5及8天(days post parturition,dpp3、dpp5和dpp8)的卵巢进行切片,经H.E染色,分别观察原始、初级、次级卵泡膜细胞的形成情况,统计各级卵泡的比例并对卵泡外缘的膜细胞进行计数;半定量PCR检测成熟膜细胞特异性表达基因CYP17A1及Dnmts转录水平在dpp3、dpp5、dpp8卵巢中的变化;免疫组化观察Dnmt1蛋白在dpp3、dpp5、dpp8小鼠卵巢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小鼠dpp3卵巢中的初级卵泡外缘存在“梭形细胞”;随出生后时间的推移,原始卵泡比例持续下降(P<0.01),次级卵泡比例持续升高(P<0.01),dpp3、dpp5初级卵泡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而dpp8下降(P<0.05);初级卵泡周围“梭形细胞”数量的平均水平在dpp3和dpp5无显著差异(P>0.05),在dpp8上升(P<0.05);次级卵泡周围“梭形细胞”数量的平均水平在dpp3和dpp5无显著差异(P>0.05),在dpp8上升(P<0.01)。CYP17A1转录水平在dpp3、dpp5极低且无显著差异(P>0.05),在dpp8升高(P<0.01);Dnmt1s转录水平在dpp3、dpp5、dpp8持续升高(P<0.01);Dnmt1o转录水平在dpp5升高(P<0.05),在dpp8下降(P<0.01);Dnmt3a转录水平在dpp5升高(P<0.01),dpp3和dpp8转录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Dnmt1免疫组化显示,卵泡颗粒细胞在dpp5、dpp8卵巢中着色呈阳性,dpp3则呈阴性;同时,“梭形细胞”在dpp3、dpp5卵巢中着色呈阴性,dpp8则呈阳性。【结论】膜细胞成熟可能导致Dnmt3a转录水平下降。Dnmt1s转录及表达水平在膜细胞成熟前较低,分化成熟后上调从而在膜细胞增殖过程中维持新建立的甲基化模式。  相似文献   
992.
崔彦 《农村新技术》2011,(21):15-16
小麦播期和苗期也是很多病虫草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一旦防治不及时,往往造成缺苗断垄或弱苗病苗。主要病虫草害种类有地下害虫、土蝗、麦蜘蛛、早期麦蚜(黄矮病传毒媒介)、灰飞虱(丛矮病传毒媒介)、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黑穗(粉)病、恶性禾本科杂  相似文献   
993.
为筛选出脱色能力强的微生物降解菌,并确定其最佳降解条件,对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20株担子菌及20个腐木样品进行甲基橙脱色菌的筛选,并分析了染料初始浓度、pH和金属离子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白腐菌Ceriporia sp.HN-1脱色能力较强.最适染料脱色浓度为80~100 mg/L,最佳染料pH为5~7...  相似文献   
994.
以从茶树叶子中提取的总RNA为模板,结合RT-PCR利用RACE技术,得到咖啡酸氧甲基转移酶(caffeic acid 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全长1 381bp,其开放阅读框为1 092bp,编码393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39.661 9ku,理论等电点为5.66,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HM204933。其核苷酸序列与欧洲白桦、苎麻、中果咖啡和毛果杨的COMT基因相似性分别为80%、78%、77%、77%,氨基酸序列与毛果杨的COMT基因达100%。将该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pET-32a(+)中进行原核表达,经IPTG诱导,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茶树COMT基因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电泳检测到一条大约60ku的外源蛋白,与预测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相符。  相似文献   
995.
采用药浴方式,研究了一种新型消毒剂——聚六亚甲基双胍对凡纳滨对虾受精卵、无节幼体、幼虾、成虾的毒性及饵料藻类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h的LC50为64.1mg·L^-1和31.13mg·L^-1,安全浓度Sc为2.20mg·L^-1;聚六亚甲基双胍对凡纳滨对虾成虾24、48h的LC50为66.17mg·L^-1和32.16mg·L^-1,安全浓度Sc为2.28mg·L^-1,为了保证凡纳滨对虾的安全性,聚六亚甲基双胍的用量应控制在0.5mg·L^-1之内;聚六亚甲基双胍在125mg·L^-1浓度内对受精卵的孵化率无明显影响,0.5mg·L^-1浓度以内对无节幼体的变态率无明显影响。聚六亚甲基双胍对球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表现出了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对球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的生长不产生抑制的最高浓度为5mg·L^-1;聚六亚甲基双胍对球等鞭金藻48、96、144h的EC50为27.01、34.95mg·L^-1和33.14mg·L^-1;亚心形扁藻为34.65、28.73mg·L^-1和20.57mg·L^-1,聚六亚甲基双胍对两种藻类的安全浓度分别3.5mg·L^-1和2.9mg·L^-1,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对亚心形扁藻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996.
从烟草中克隆到1个受甲基茉莉酸和水杨酸双重诱导的糖基转移酶基因GT-MS,将其翻译起始位点5'上游800+1启动子序列取代pCAMBIAl301质粒的35S启动子,构建GT-MS启动子与Gus基因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采用花序浸染法转化拟南芥,得到阳性植株.对转基因植株进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GT-MS启动子在拟南芥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及不同器官均有表达,但主要是在维管组织表达,且韧皮部的表达高于木质部.MeJA和SA诱导后GUS活性增强,Gus基因RNA表达量成倍增加.表明GT-MS启动子与在烟草中相似,在拟南芥中也受MeJA和SA诱导.  相似文献   
997.
张永勤  王哲平  孙岩  詹志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643-15645
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几种多糖水解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并介绍了一些最新涌现的方法。还原糖测定法由于具有简便、快速、低成本、可高通量、实时测定的特点,仍是当前酶活力测定中的首推方法,其中灵敏度较高、可较准确地测定酶解初速度的3-甲基-2.苯并噻唑酮腙(MBTH)法将更加受到业界的推崇。灵敏度普遍较高的荧光法如果能克服底物成本较高,制备过程中分子量降低等问题,也将得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98.
金煌芒因其果型大,味香甜,果皮、果肉颜色金黄、肉厚、果核扁、薄、小,可食率高,而深受众多消费者追棒,也是作为芒果礼品果之首选.生产上,对果树的管理及果实套袋时间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对此,我们根据8年来的工作实践,在金煌芒果树花期、结果期管理方面,提出一些可行的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合成2-甲基-2-[4-(2-氧-2-(吡咯烷-1-基)乙基)苯氧基]丙酸.对羟基苯乙酸与氯化亚砜反应制得对羟基苯乙酰氯,后者与吡咯烷缩合得4-[2-氧-2-(吡咯烷-1-基)乙基]苯酚,然后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与丙酮、氯仿和氢氧化钠反应制得2-甲基-2-[4-(2-氧-2-(吡咯烷-1-基)乙基)苯氧基]丙酸.合成了2-甲基-2-[4-(2-氧-2-(吡咯烷-1-基)乙基)苯氧基]丙酸,总收率为38%.经1HNmR、MS、IR确证产物为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00.
依达拉奉对戊四氮致癫痫大鼠海马氨基酸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抗癫痫的机制。方法:应用SP法研究戊四氮致癫痫大鼠和褪黑素抗癫痫大鼠海马谷氨酸受体ξ1(N—methyl—D-aspartaterecepterξ1,NMDAξ1)和γ-氨基丁酸受体Aα1(γ-aminobu—tyricacid-Arecepteral,GABAARα1)的变化。结果:海马NMDAξ1的表达在戊四氮致癫痫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依达拉奉抗癫痫组明显低于戊四氮致癫痈组(P〈0.01),依达拉奉抗癫痫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GABAARα1的表达在戊四氮致癫痫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依达拉奉抗癫痫组明显高于戊四氮致癫痫组(P〈0.01),依达拉奉抗癫痫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抑制海马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NMDAξ1和激活诲马抑制性神经递质受体GABAARα1的活性与表达,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抑制癫痫的形成及发展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