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林业   157篇
农学   335篇
基础科学   22篇
  144篇
综合类   1577篇
农作物   113篇
水产渔业   96篇
畜牧兽医   430篇
园艺   291篇
植物保护   35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改性腐殖酸对染料甲基紫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改性腐殖酸对甲基紫的吸附特性。[方法]以甲基紫染料为例,研究改性腐殖酸对有机染料废水的吸附特性,同时考察温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酸性条件有利于改性腐殖酸吸附甲基紫。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改性腐殖酸对甲基紫的吸附量增加,24 h后,吸附作用基本达到平衡。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量增加,腐殖酸对甲基紫的吸附是吸热反应。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吸附量呈下降趋势。当改性腐殖酸的用量为0.8 g时,其对甲基紫的去除率达98.34%。25℃下,改性腐殖酸对甲基紫的吸附用Frendlich方程拟合效果最佳。[结论]改性腐殖酸对甲基紫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在染料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2.
毒死蜱、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小白菜上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检测了毒死蜱、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小白菜上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的半衰期分别为1.21 d、2.04 d和1.86 d。在同样条件下,毒死蜱的降解速度快于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连续用药不超过2次的前提下,毒死蜱、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7 d、7 d、9 d。  相似文献   
123.
黄月琴  盛玮  郭春凤  谢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233-18235
[目的]研究1-甲基环丙烯(I-MCP)、茉莉酸甲酯(Me-JA)和壳聚糖3种保鲜剂在低温条件下对菜用大豆的保鲜效应。[方法]配制不同浓度的1-甲基环丙烯、茉莉酸甲酯和壳聚糖溶液对菜用大豆荚进行处理,在(1±1)℃条件下,定期测定其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1.5%壳聚糖处理的豆荚保水性最好,失重率和腐烂率最小;1μmol/L 1-MCP处理的豆荚叶绿素含量在贮藏期间损失是最小的;10μmol/L Me-JA处理的大豆在VC和蛋白质含量变化方面表现出最佳效果。[结论]菜用大豆保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进行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4.
采用超声波法对以氯化锌溶液活化文冠果果壳制备的活性炭进行处理,并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时间、温度和pH对亚甲基蓝溶液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行为符合朗缪尔等温线,它在温度分别为30,40和50℃时,活性炭对亚甲基蓝溶液最大单层吸附量分别达到235.041,279.985和287.307...  相似文献   
125.
根据家蚕表达序列标签(ESTs),克隆了一个家蚕保幼激素甲基转移酶基因(JHAMT2)的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1007 bp,序列分析有4个外显子,定位于家蚕第12号染色体的nscaf 2 993上,推导的编码蛋白序列长度为266AA,有一个甲基转移酶超家族功能位点,与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JHAMT同源性达到38%。JHAMT2基因在家蚕丝腺、特别是中部丝腺组织特异表达,发育时期表现为4龄期有比较高的表达量,5龄期只在5龄第3日有表达,性别差异表现为雄性体内持续表达时间比雌性中长。JHAMT2基因表达受到外源激素MH的负调控和JHA的正调控,雌性对外源昆虫激素的感受更敏感。  相似文献   
126.
毒死蜱对大鳞副泥鳅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估测毒死蜱的环境毒性,以大鳞副泥鳅为试验动物,设置毒死蜱对其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研究毒死蜱对大鳞副泥鳅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和红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表明:毒死蜱对大鳞副泥鳅24、48、96h的LC50分别为524.76、291.53、193.20μ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26.99μg/L;试验各组(毒死蜱质量浓度分别为26.99、45.11、63.23μg/L)的红细胞微核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其最高微核率出现在最高剂量组(63.23μg/L)染毒后的第6天,为4.111‰,微核率与毒死蜱质量浓度和染毒时间呈正相关。毒死蜱具有较强的环境毒性,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27.
以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稻田土壤为对象,通过60 d的室内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毒死蜱在水稻土-上覆水系统中的消解与转化规律。加药后,15、25℃和40℃条件下上覆水中毒死蜱均在前期快速消解,后期消解速率逐渐降低,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3种温度处理下上覆水中毒死蜱的半衰期DT50(0.70~1.01 d)和消解速率常数(0.688 8~0.985 2 d-1)差异较小。毒死蜱投加之后,易转化成3,5,6-三氯-2-吡啶醇(TCP),在上覆水中发生累积。转化受温度影响显著,经过60 d的培养,40℃时17.3%~25.5%的毒死蜱转化为TCP。表层(0~3 cm)土壤中毒死蜱的积累受温度影响显著,未灭菌处理在15、25℃和40℃下,表层土壤中毒死蜱的残留量分别为163.66、80.29 μmol·kg-1和34.95 μmol·kg-1,约为其初始投加含量的57.38%、28.15%和12.25%。总之,土壤-上覆水系统中,在第60 d时,投加的毒死蜱中仅0.39%~2.24%滞留在上覆水中,10.18%~58.32%迁移到土壤中,0.47%~25.53%降解为TCP存在于上覆水中。总体而言,毒死蜱在上覆水中的残留率较低,在土壤中残留率较高且主要为表层土壤所吸附,温度与微生物对毒死蜱的消解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8.
芒果采后生物学及贮运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芒果为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迅速后熟,6~8 d便出现乙烯高峰,随后逐渐出现炭疽病、蒂腐病,果实耐贮藏性和抗病性显著下降.芒果贮运保鲜技术主要在于控制果实的后熟进程和腐烂发生.评述了近年来芒果采后生理、采后病害和贮运保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新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乙烯受体抑制剂在芒果采后贮运保鲜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9.
为探究1-甲基环丙烯(1-MCP)对猕猴桃后熟质地品质作用效果的差异,寻找适宜的1-MCP临界使用浓度,研究通过应用质地多面分析(TPA)测试法,以"贵长"猕猴桃为试材,比较不同处理果肉质地品质差异和好果率,分析各质地参数之间相关性,并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0.75μL/L和0.50μL/L 1-MCP处理均能够更好地保持猕猴桃货架期的好果率;果实的咀嚼性、弹性、硬度、回复性和凝聚性相互之间都有较好的相关性,但黏着性与其他指标相关性较差,所以用咀嚼性、弹性、硬度、回复性和凝聚性作为评价猕猴桃果实质购性能的主要参数。与对照比较,6种浓度1-MCP处理中,0.75μL/L 1-MCP的处理对维持猕猴桃后熟质地品质效果最好,其次是0.50μL/L1-MCP处理,两组处理均能够延缓果实硬度并且使果实正常后熟。而高浓度(1.50μL/L和1.25μL/L)的1-MCP对猕猴桃果实后熟质地的保持效果较差,出现"僵尸果"现象。另外综合主成分分析显示,货架末期(9 d)时,不同处理猕猴桃质地品质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0.75μL/L0.50μL/L1.00μL/L0.25μL/L1.25μL/L1.50μL/L0μL/L。因此,从经济和后熟质地品质考虑,采后用0.50~0.75μL/L1-MCP来处理猕猴桃对保持果实质地品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0.
为研究1-甲基环丙烯结合~(60)Co-γ辐照处理对蓝莓贮藏品质的影响,以蓝莓为试材,研究对照CK:不做任何处理;S1:1μL·L-1 1-MCP处理;S2:1.5kGy辐照处理;S3:1μL·L-1 1-MCP+1.5kGy辐照处理在(0±0.5)℃下对蓝莓贮藏期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S1、S2和S3处理在贮藏后期均能够显著延缓感官品质、含水率、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维生素C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的下降,提高蓝莓果实FRAP、还原力、DPPH·和O_2~清除力等抗氧化活性相关指标,且在S1、S2和S3处理中,S3处理在感官品质、含水率、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维生素C含量、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等指标效果最好。因此,采后用1μL·L-11-MCP+1.5kGy辐照处理对蓝莓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