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6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450篇
林业   2125篇
农学   330篇
基础科学   304篇
  915篇
综合类   3468篇
农作物   207篇
水产渔业   311篇
畜牧兽医   1323篇
园艺   244篇
植物保护   316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43篇
  2022年   427篇
  2021年   434篇
  2020年   403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373篇
  2016年   451篇
  2015年   386篇
  2014年   466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485篇
  2011年   524篇
  2010年   488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484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旨在维护国家稳定,为预判粮食生产前景、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湖南省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筛选关联性较强的影响因素,并建立GM(1,N)预测模型预测粮食产量。2008—2017年与湖南省粮食产量关联度最大的影响因素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科技因素是影响2008—2017年湖南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2018—2027年湖南省粮食产量有较小波动,且农业机械总动力和财政农业支出影响较大;农业机械总动力在前后十年对粮食产量都有较重要的影响,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粮食产量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受农业机械总动力影响最大,维持产量水平需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62.
应用辽宁省森林资源林地变更数据,采用蓄积量-生物量转换模型法和平均生物量法,结合不同树种含碳率,对辽宁省主要树种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算,并分析不同林种的碳储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天然林的碳储量为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经济林,其中防护林占比达66.7%;碳储量针叶林<阔叶林,碳密度阔叶林<针叶林。人工林碳储量为用材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薪炭林>经济林,其中用材林占比达58.3%;其次是防护林(38.2%);碳储量针叶林>阔叶林,碳密度是针叶林>阔叶林。全部森林资源碳储量中,防护林与用材林占全部林种的95.1%,用材林的碳密度比较大,而经济林的碳密度最小。  相似文献   
63.
以荷叶离褶伞为试材,以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分别采用不同碳源和氮源对5株荷叶离褶伞菌株进行单因素液体发酵试验,以期筛选荷叶离褶伞液体培养最适碳源、氮源及适合发酵菌株,并为探索其工厂化发酵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菌株ZY01、ZY02及ZY03的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其次为麸皮、尿素;菌株ZY04、ZY05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以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的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分别是尿素、蛋白胨;菌株ZY02的菌丝体生物量为12.626g/L与ZY03的胞外多糖产量为11.5148mg/L在分别以2%蔗糖+0.2%蛋白胨、2%蔗糖+0.3%蛋白胨组合试验中值最大;不同碳、氮源对荷叶离褶伞菌丝体生物量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不呈正相关,菌株ZY02、ZY03分别是各指标下的适宜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64.
《林业资源管理》2014,(4):62-66
分别对北川自然保护区巴东栎(Quercus engleriana Seem)、红桦(Betul a albo-sinensis)、冷杉(Abies fabri)、青川箭竹(Fargesia rufa)的生物量与其影响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其结果高度一致,即海拔对于上述4种植被的关联度最大,并且每种植被类型的生物量与海拔都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北川自然保护区灾后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一定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5.
林分起源对立木生物量模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杉木和马尾松604株样木的地上生物量和212株样木的地下生物量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非线性混合模型和哑变量模型方法,建立了包含林分起源的立木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模型,分析了林分起源对模型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起源的立木地上生物量模型没有明显差异,而地下生物量模型则存在显著差异,相同直径和树高天然林木的地下生物量明显高于人工林木;杉木天然林木的地下生物量比人工林木大近30%,而马尾松天然林木的地下生物量比人工林木要大约45%。  相似文献   
66.
67.
禾草/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草地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主要刈牧地之一,探究退化禾草/白三叶草地植物个体、种群、群落及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可一定程度为该类草地退化等级的划分提供科学依据。定量分析了显著退化(DG)和未退化(CK)禾草/白三叶草地多年生黑麦草分蘖和白三叶匍匐茎特征、群落特征、生物量构成、土草养分及群落稳定性。结果显示:1)群落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及多年生黑麦草分蘖密度和分蘖重均为CK>DG,白三叶匍匐茎密度和匍匐茎重在CK与DG之间相近;2)播种禾草(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地上生物量比例为CK(83.750%±2.067%)>DG(55.100%±4.593%),杂类草和白三叶地上生物量比例为CKDG;(4)CK草地植物种Raunkiaer频度直方图接近反J型,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群落演替度值为CK(42.25±3.43)相似文献   
68.
森林固碳可减缓气候变暖环境恶化,故碳汇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我国人工林已成为林业主体,西北地区将成为未来人工造林的主要区域,但西北碳汇和生物量的研究较少,为探明西北地区人工林碳汇功能,且不破坏原有基础设施,特开展本项研究。以绿洲田渠林路式新疆杨农田防护林带为调查对象,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按照胸径、树高由小到大,由胸径、树高与相对应的根生物量建立生长模型,以此模拟林带生物量增长过程。对根生物量调查,采取6个步骤和相应计算公式,设计了一种田渠路林式农田防护林带根生物量调查计算方法,最终建立了由胸径、树高与根生物量的增长模型,其中胸径与主根、侧根、根生物量模型分别为W=0.0268D_(1.3)~(2.1717),W=0.0191D_(1.3)~(2.1346),W=0.0465D_(1.3)~(2.1557)。模型经检验,回归关系极显著,与以往模型相比更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69.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用量对大白菜早熟5号生物量,植株氮、磷、钾质量分数及积累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长期,地上部单株鲜、干质量均成倍增大,N3处理的鲜、干质量均为最大值,但至收获期,单株鲜、干质量,氮、磷、钾质量分数和积累量在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并不显著,鲜质量介于41.0~49.8 g/株,氮、磷、钾质量分数分别为25.5~26.4,3.4~3.6,27.1~29.2 mg/g,氮、磷、钾积累量分别介于61.6~66.8,8.3~9.1,66.2~73.8 mg/株;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农艺利用率和氮素吸收效率均显著降低。因此,在大白菜生产中以N3处理(2.0 g/盆)的纯氮用量(理论N素83.4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70.
为提高甘蓝型油菜耐寒育种过程中的筛选效率,研究甘蓝型油菜耐低温机理,以8个不同抗寒性的甘蓝型油菜为材料,对低温条件下各材料的生物量、叶绿素、脯氨酸和相对电导率进行测定,发现在室外平均气温2.75℃时,抗性材料的生物量、叶绿素和脯氨酸的累积量都显著高于敏感材料,相对电导率没有显著差异;当平均气温7.52℃回升至12.39℃,抗性材料和敏感材料生物量的累积量无显著差异;在恒定低温10℃/4℃处理下抗性材料和敏感材料在处理前3周生物量均持续累积,但从第4周开始敏感材料新叶出现白斑,生物量减少,抗性材料老叶出现白斑,生物量维持不变。结果表明,耐低温材料在低温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受到的影响较小,脯氨酸的积累量持续上升,具有较强的快速适应能力,在低温下具有显著的持续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