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00篇 |
免费 | 50篇 |
国内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篇 |
农学 | 219篇 |
基础科学 | 36篇 |
66篇 | |
综合类 | 1577篇 |
农作物 | 29篇 |
畜牧兽医 | 20篇 |
园艺 | 934篇 |
植物保护 | 1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67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58篇 |
2015年 | 66篇 |
2014年 | 120篇 |
2013年 | 108篇 |
2012年 | 185篇 |
2011年 | 179篇 |
2010年 | 169篇 |
2009年 | 162篇 |
2008年 | 163篇 |
2007年 | 169篇 |
2006年 | 157篇 |
2005年 | 157篇 |
2004年 | 126篇 |
2003年 | 131篇 |
2002年 | 90篇 |
2001年 | 78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7年 | 3篇 |
1953年 | 2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几种类型甘蓝雄性不育的研究与显性不育系的利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隐性不育材料83121ms,不育株率仅50%。黑芥胞质不育材料CMSN78091不育花不能完全开放,蜜腺小。萝卜胞质不育材料CMSR1409等及其转育后代开花结实性状不良,且低温下叶色黄化,以上3类不育材料在甘蓝实际育种中应用困难。改良的萝卜胞质不育材料CMSR29551等及其转育后代低温下叶色不黄化,在其转育后代中筛选出几份开花结实性状较好的不育系,但多代回交后不育系配制的F1杂种优势弱,应用有局限性。改良的萝卜胞质不育系CMSR3625等,植株性状、开花结实特性及配合力均较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显性雄性不育系不育性及经济性状优良,已配制出中甘16号和中甘17号两个优良杂种一代,并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2.
在安定区对引进的甘蓝新品种(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B18-03、科绿50、B18-13、B18-12植株生长健壮,田间生长势强,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其中B18-03折合产量最高,为149 333.3 kg/hm2,较对照品种中甘21号增产22 266.6 kg/hm2,增产率17.52%;科绿50折合产量143 466.7 kg/hm2,较对照品种中甘21号增产16 400.0 kg/hm2,增产率12.91%;B18-13、B18-12分别较对照品种中甘21号增产8.08%、5.67%。这4个品种(系)可在适应地区进行生产试验和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73.
74.
早甘蓝杂种一代品种性状灰色多维综合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 ,采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 ,对甘蓝 8个杂种一代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估。构建一个参考品种 ,分别计算出各供试品种与其的关联系数 ,其中 2 0 0 8和 2 0 0 5两个品种都比较接近参考品种 ,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 相似文献
75.
甘蓝和花菜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与消解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并建立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花菜中的液相串联质谱检测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花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结果表明,采用乙腈提取、PSA净化、净化液氮吹近干后,用1 mL 01%甲酸溶液/乙腈(V/V,8/2)定容,液相串联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在10~1 000 μg·kg-1添加水平范围内,甘蓝样品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添加回收率在834%~883 %,变异系数为50%~66 %,花菜样品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添加回收率为832%~871 %,变异系数为58%~77 %。在甘蓝和花菜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检出限为05 μg·kg-1。田间残留试验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花菜中降解符合动力学曲线,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花菜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9和48 d。 相似文献
76.
77.
78.
79.
氟虫腈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建立了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该方法仪器最低检出量为5×10 -12g,最低检出浓度为0.0005mg/kg,平均回收率为85.4 %~95.8 % ,变异系数为2.3 %~12.0 % 相似文献
80.
为了揭示甘蓝Ogura胞质雄性不育系发生线粒体同源异型转化的分子机制,利用RT-PCR和转基因的方法分别进行了研究。 RT-PCR试验结果表明,甘蓝B基因AP3在雌蕊(心皮)发育初期异位高表达,C基因AG3在发生心皮化的雄蕊部位异位高表达,这可能导致了甘蓝Ogura胞质不育系线粒体同源转化的发生。而拟南芥转基因试验表明,线粒体定位表达载体p3301-ATP-ORF138能导致拟南芥雄性不育的发生,这说明orf138基因是发生线粒体同源异型转化的甘蓝Ogura胞质雄性不育系不育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