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1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19篇
基础科学   36篇
  66篇
综合类   1577篇
农作物   29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934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3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几种类型甘蓝雄性不育的研究与显性不育系的利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隐性不育材料83121ms,不育株率仅50%。黑芥胞质不育材料CMSN78091不育花不能完全开放,蜜腺小。萝卜胞质不育材料CMSR1409等及其转育后代开花结实性状不良,且低温下叶色黄化,以上3类不育材料在甘蓝实际育种中应用困难。改良的萝卜胞质不育材料CMSR29551等及其转育后代低温下叶色不黄化,在其转育后代中筛选出几份开花结实性状较好的不育系,但多代回交后不育系配制的F1杂种优势弱,应用有局限性。改良的萝卜胞质不育系CMSR3625等,植株性状、开花结实特性及配合力均较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显性雄性不育系不育性及经济性状优良,已配制出中甘16号和中甘17号两个优良杂种一代,并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2.
在安定区对引进的甘蓝新品种(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B18-03、科绿50、B18-13、B18-12植株生长健壮,田间生长势强,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其中B18-03折合产量最高,为149 333.3 kg/hm2,较对照品种中甘21号增产22 266.6 kg/hm2,增产率17.52%;科绿50折合产量143 466.7 kg/hm2,较对照品种中甘21号增产16 400.0 kg/hm2,增产率12.91%;B18-13、B18-12分别较对照品种中甘21号增产8.08%、5.67%。这4个品种(系)可在适应地区进行生产试验和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73.
谢云 《河南农业》2013,(3):13-14
紫甘蓝又名红甘蓝、赤甘蓝、紫包心菜等。它是结球甘蓝中的一个变种类型,因外叶和叶球呈紫色而故名。原产于地中海至北海沿岸,近年引入我国栽培,与普通甘蓝相比具有结球紧实、色泽艳丽、适应性强、病虫害较少、耐寒、产量高、品质好、口感脆甜、宜生食、营养丰富、耐储运等特点。露地和保护地均可栽培,经济效益显著。根据市场需求罗山地区相继引进了红亩、早红、旭光、紫云、紫阳、巨石红等品种,通过近几年的栽培实践,总结出了紫甘蓝的实用栽培技术。一、地域选择  相似文献   
74.
早甘蓝杂种一代品种性状灰色多维综合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 ,采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 ,对甘蓝 8个杂种一代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估。构建一个参考品种 ,分别计算出各供试品种与其的关联系数 ,其中 2 0 0 8和 2 0 0 5两个品种都比较接近参考品种 ,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  相似文献   
75.
甘蓝和花菜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与消解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烈  周宏  许敏球 《浙江农业科学》2014,1(8):1244-1246
研究并建立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花菜中的液相串联质谱检测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花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结果表明,采用乙腈提取、PSA净化、净化液氮吹近干后,用1 mL 01%甲酸溶液/乙腈(V/V,8/2)定容,液相串联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在10~1 000 μg·kg-1添加水平范围内,甘蓝样品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添加回收率在834%~883 %,变异系数为50%~66 %,花菜样品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添加回收率为832%~871 %,变异系数为58%~77 %。在甘蓝和花菜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检出限为05 μg·kg-1。田间残留试验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花菜中降解符合动力学曲线,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花菜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9和48 d。  相似文献   
76.
采用人工接虫法,探讨了不同密度菜青虫对春甘蓝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菜青虫百株虫量(x)与甘蓝产量(y)呈显著负相关,相关式为y=165.8904—0.0385x(r=-0.9902)。通过五种曲线模拟及回归分析,得出了虫口密度与甘蓝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为幂函数,即=0.0208x~(1.0057)(r=0.9961)。提出了豫南地区甘蓝菜青虫防治指标为百株虫量55头。  相似文献   
77.
二甲戊乐灵防除甘蓝地杂草应用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甲戊乐灵不同施药时间和处理方法对甘蓝的安全性及除草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前3d、移栽前1d土壤封闭处理对甘蓝安全性较高;移栽后3d喷雾处理对甘蓝的生长影响相对较大。二甲戊乐灵0.5,0.75,1.25kg/hm^2等3个用药量处理,药后50d总草株防效均达到89.6%以上,总草鲜重防效均达到87.4%以上。  相似文献   
78.
进行了甘蓝小菜蛾杀虫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种甲维盐混剂2.8%甲维盐.三氟氯氰菊酯微乳剂和55.8%甲维盐.毒死蜱乳油药后10 d防效分别为:87.30%、91.24%;4个单剂40%毒死蜱乳油、0.5%甲维盐微乳剂、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药后10 d防效分别为:80.18%、85.60%、82.90%、81.76%。可见4个单剂对甘蓝小菜蛾防效和持效效果相当,甲维盐混合剂总体防效和持效好于单剂。  相似文献   
79.
氟虫腈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建立了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该方法仪器最低检出量为5×10 -12g,最低检出浓度为0.0005mg/kg,平均回收率为85.4 %~95.8 % ,变异系数为2.3 %~12.0 %  相似文献   
80.
为了揭示甘蓝Ogura胞质雄性不育系发生线粒体同源异型转化的分子机制,利用RT-PCR和转基因的方法分别进行了研究。 RT-PCR试验结果表明,甘蓝B基因AP3在雌蕊(心皮)发育初期异位高表达,C基因AG3在发生心皮化的雄蕊部位异位高表达,这可能导致了甘蓝Ogura胞质不育系线粒体同源转化的发生。而拟南芥转基因试验表明,线粒体定位表达载体p3301-ATP-ORF138能导致拟南芥雄性不育的发生,这说明orf138基因是发生线粒体同源异型转化的甘蓝Ogura胞质雄性不育系不育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