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5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林业   32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8篇
  66篇
综合类   70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334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食盐是牦牛进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日粮中配合适当的食盐可提高食欲,促进生长。当误食过量时可引起中枢神经和消化系统紊乱而发生食盐中毒,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992.
为探究褪黑素受体(MTNR)在牦牛子宫中的定位及表达与妊娠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分别检测未妊娠、妊娠25~45 d、妊娠50~85 d、妊娠90~110 d牦牛子宫中MTNR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MTNR免疫阳性产物在牦牛子宫腺上皮细胞、腔上皮细胞、基质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肌层平滑肌细胞均有表达;不同妊娠阶段牦牛子宫中的基质细胞和肌层平滑肌细胞中均有MTNR的表达,但其差异性不显著(P〉0.05);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MTNR表达强度随着妊娠阶段时间的增加且差异性显著(P〈0.05);腺上皮细胞中的MTNR在妊娠后期表达强度增加且差异极显著(P〈0.01);腔上皮细胞的MTNR在妊娠后期表达强度降低(P〈0.01)。  相似文献   
993.
利用娟姗牛细管冻精,采取人工授精的方法改良色达草地型牦牛,结果显示:杂交一代(犏牛)公、母牛初生重平均达15.35kg,比本地牦牛初生重提高39%,2岁零3个月的公、母牛平均体重达166.7kg,比本地相同年龄的牦牛体重高60%;杂交一代母牛1.5岁初配,比本地牦牛提前2~3年;杂交一代母牛2岁零3个月产犊,第一胎年产奶量达1280kg,是本地成年牦牛产奶量的4倍。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探讨胞外焦磷酸酶/磷酸酯酶2(Enpp2)基因在母牦牛不同繁殖阶段生殖器官中的表达与定位,对Enpp2基因进行克隆,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NPP2在母牦牛生殖器官中的表达与定位.结果显示,Enpp2基因ORF全长2 669 bp,...  相似文献   
995.
母畜子宫全部翻出露于阴门之外,称子宫脱出。在兽医临床中,子宫脱出以黄牛最为多见,牦牛和犏牛次之。子宫脱出多发生于母畜产后第三期,即胎衣排出期,有时在产后数小时内发生。云南迪庆高原地区通常用黄牛与牦牛交配生产犏牛,  相似文献   
996.
997.
为选择适应于高寒牧区放牧牦牛大群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的理想剂型,在青海玉树曲麻莱牦牛养殖户选取120头0.5、1.5岁牦牛随机分为3组,其中试验1组(50头)用依普菌素搽背剂按0.5mg/kg体重剂量经背部皮肤浇泼给药,试验2组(50头)用伊维菌素注射剂按0.2mg/kg体重剂量经皮下注射给药,试验3组为空白对照组。对三组各20头1.5岁牦牛给药前和给药后20d时消化道线虫虫卵进行粪检,同时对药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翌年5月底对全部试验牛进行牛皮蝇蛆驱除效果检查。结果显示,试验1、2组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分别为90%和85%;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8.74%和98.77%;1、2组对牛颚虱杀虫率均达100%,对照组体内外寄生虫均无明显变化;两试验组牦牛皮蝇蛆病治愈率均为98%,而对照组的感染率为100%,平均感染强度为10.9(2~21)。依普菌素搽背剂对牦牛皮蝇幼虫的驱虫率达99.54%。结果表明,依普菌素搽背剂0.5mg/kg剂量安全,驱虫效果可信,可在高寒牧区牦牛体内外寄生虫驱虫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采用Dynal磁珠-生物素标记的(AC)12探针和牦牛基因组MboⅠ酶切片段杂交,富集牦牛基因组(AC)n/(GT)n串联重复序列并构建基因文库,阳性克隆率达到61.1%。通过对176个阳性克隆的测序获得含有(AC)n/(GT)n重复的序列92条,其中连续型重复序列40条(占43.48%),间断型41条(占44.57%),复合型11条(占11.96%)。从92条序列中又筛选出重复次数大于10次的(AC)n/(GT)n序列59条。相对连续型重复序列,牦牛基因组中间断型重复序列所占比率并没有显著上升,可以推测牦牛自身基因组DNA损伤修复能力的适应性进化水平较高,足以承受高海拔地区强紫外线导致的基因组核苷酸替换突变等自然选择压力。本研究从牦牛基因组分离的全新(AC)n/(GT)n重复序列将在牦牛品种/类群内遗传结构分析、品种/类群之间遗传关系研究以及牦牛个体/群体生产或适应性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为了发挥野牦公牛在复壮家牦牛中的作用,笔者于1992 ̄1995年对4头野牦公牛和8头1/2野血牦公牛的采精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观测研究。对4年的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野牦公牛(包括1/2野血牦公牛)平均每次采精量为2.92ml;7岁龄1/2野血牦公牛采精量最高,平均为3.78ml;11月份、每日下午和每日第1次采精时的采精量最高,分别平均为4.22、3.71和2.98ml,应予重视和利用;野牦公牛的  相似文献   
1000.
彭云飞 《中国畜牧兽医》2008,35(11):162-163
对青海省大通种牛场育种二大队母牦牛的繁育状况进行调查,结果6年来平均繁殖率为62.36%,其中2002年繁殖3993头,繁殖率65.42%;2003年繁殖2878头,繁殖率47.16%;2004年繁殖3698头,繁殖率61.47%;2005年繁殖3741头,繁殖率59.02%;2006年繁殖3876头,繁殖率71.76%;2007年繁殖4048头,繁殖率69.30%。牦牛初产年龄分布在3~6岁,其中3岁15%,4岁36%,5岁41%,6岁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