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5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5篇
  19篇
综合类   15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王光辉  胡苏杭  黄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854-12858
在β-环糊精(β—CD)的基础上,通过β-环糊精与半胱氨酸的反应获得一种新型的半胱氨酸-β-环糊精(CCD)。红外结果表明,CCD在保留β-CD原有空腔结构的同时还增加氨基、羧基及巯基,CCD能同时实现对氰草津的包结作用和镉的配位作用。增溶试验研究表明,CCD对氰草津和碳酸镉有明显的增溶效应,10g/LCCD对氰草津的增溶倍数可达21倍;碳酸镉的表观溶解度随着C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CCD浓度为10g/L时,水溶液中镉离子的浓度为599mg/L。10g/LCCD对复合污染土壤中氰草津和镉解吸去除率分别为81%和89%,解吸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规律,解吸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00493和0.01010g/(mg·min)。pH的降低和CCD初始浓度的增加有利于复合污染土壤中氰草津和镉的解吸。  相似文献   
102.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以聚乙烯醇(PVA)与戊二醛为原料制得聚乙烯醇纳米纤维薄膜(PVA—NF膜)。先在酸性条件下,使该薄膜交联成非水溶性的纳米纤维薄膜(c-PVA—NF膜),而后在碱性条件下,先将环氧氯丙烷与膜反应,将环氧丙基键合到膜上,继而将β-环糊精与环氧基反应修饰到膜表面,制备出具有选择吸附性能并可重复利用的纳米纤维材料(c—PVA—B—CD—NF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确定所制得膜表面已成功键合上β-环糊精,且键合前后膜表面形态无明显变化。本文以酚酞为探针,用于检测c—PVA-13-CD—NF膜对其溶液的吸附行为,用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所制得的c—PVA—B~CD—NF膜对酚酞的吸附效率。实验表明,相对于未修饰的c—PVA—NF膜,c—PVA—B—CD~NF膜对酚酞的吸附能力显著增强,并在30min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为88mg/g。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甲基化-β-环糊精·三氟氯氰菊酯包合物的制备及田间药效。[方法]用液相法制备甲基化-β-环糊精·三氟氯氰菊酯包舍物,用红外光谱法对该包舍物进行表征,并对其杀虫效果进行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甲基化.肛环糊精和三氟氯氰菊酯包合成功,2.5%甲基化-β-环糊精·三氟氟氰菊酯包舍物对大白菜无明显药害现象。[结论]甲基化-β 环糊精·三氟氯氰菊酯包舍物极具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探讨应用β-环糊精包合技术,制备二氢吡啶-β环糊精包合物以提高二氢吡啶溶解度和稳定性的方法.以二氢吡啶利用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研究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的最佳处方工艺.经普通光学显微镜,紫外光谱鉴定,确证为包合物并测定对比其溶解度.制备包合物的最佳主客分子质量比为5:1,最佳包合温度为75℃,最佳包合时间为4 h.9批包合物包合率在31.8%~48.2%之间.二氢吡啶经β-环糊精包合后,溶解度约为原料药的4.6倍,在光照条件下,包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约为原料药的4.5倍.二氢吡啶-β-环糊精包合物可提高其溶解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β-环糊精促进黄酮类化合物色谱分离的可能性。[方法]以银杏黄酮中的4种苷元作为研究对象,研究β-环糊精对结构类似物在溶液条件下的包合作用,通过相溶解度法测定β-环糊精与不同黄酮苷元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β-环糊精与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超分子包合常数分别为442.42、1 088.17、187.47、278.24 L/mol,说明β-环糊精可以高效选择性地结合一些黄酮,从而提高色谱分离度。[结论]β-环糊精可以尝试作为液相色谱流动相添加剂使用,提高不同黄酮苷元之间的分离度。  相似文献   
106.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农药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具有 "内疏水、外亲水"的特殊分子结构,可与许多客体分子包结形成包合物。环糊精与农药形成包合物对农药分子具有增溶、控制释放、提高稳定性等功能,在农药制剂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环糊精对农药污染物的降解有促进作用,对农药分子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因而在农药污染物治理、农药残留检测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综述了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作为农药剂型加工中的助剂、农药污染物治理和农药残留检测等方面应用的研究新进展,并对其在农药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7.
采用单因素实验确立微生物发酵法产环糊精糖基转移酶培养基的基本条件和工艺条件,利用此酶催化L-抗坏血酸和糖基供体β-环糊精合成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AA-2G),并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不同加酶量、反应温度、pH值等因素,确立环糊精糖基转移酶合成产物的最佳条件为:浓度为0.04mol/L的L-抗坏血酸,酶量20mL,pH值7.0,温度50℃下反应15h。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改善避蚊胺(diethyltoluamide,以下简称DEET)在水中的溶解度,首先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了避蚊胺/β-环糊精(diethyltoluamide/β-cyclodextrin,以下简称DEET/β-CD)包合物,其结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再采用离子交联法,以氯化钙为交联剂,制备了避蚊胺/β-环糊精/O-羧甲基壳聚糖(diethyltoluamide/β-cyclodextrin/O-carboxymethyl chitosan,以下简称DEET/β-CD/O-CMC)亲水性纳米胶囊,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其理化性质;最后,考察包合物和纳米胶囊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DEET与β-CD以物质的量之比1:1进行了包合,β-CD的加入使DEET的溶解度增加约27倍,该纳米胶囊的包封率为(79.93±2.08)%,载药量为(12.11±0.09)%,纳米胶囊呈椭圆形,平均粒径为(230.50±11.34)nm,Zeta电位为(–19.08±0.99)mV,PDI为0.055。在Tris-HCl(pH=7.4)缓冲液中释放试验显示,DEET/β-CD/O-CMC亲水性纳米胶囊比DEET/β-CD包合物有更好的缓释性能,24 h累积释放率分别为27.04%和38.10%。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优选疡必愈止痛片中木香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木香提油量为指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选出木香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油转移率为指标,比较饱和水溶液法与研磨法;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研磨法包合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木香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粉碎过60目筛,加4倍量水,提取6h;研磨法优于饱和水溶液法,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β-CD(g)与挥发油(1 mL)投料比为10:1,加水量3.6倍,研磨时间1h。结论 优选的提取和包合工艺操作方便、合理稳定,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0.
环糊精对花生黄曲霉毒素B_1荧光增强作用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一种新型无毒的黄曲霉毒素荧光增强剂—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结果表明,在2mL黄曲霉毒素B1溶液中加入1mL0.01mol/Lβ-环糊精或其衍生物时荧光增强倍数最大,其中β-环糊精可使荧光信号增强5倍,2,6-二甲基-β-环糊精荧光增强倍数可达到8倍,表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对黄曲霉毒素荧光增强作用极为显著;利用该增强剂在黄曲霉毒素荧光增强前和荧光增强后的信号变化量和黄曲霉毒素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了新型荧光增强剂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检测方法,最低检出限可达0.3μg/kg,相关系数都达到0.99以上;对花生样品的添加回收率在90%~120%之间;与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国家检测标准方法比对分析,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差异,相对误差小于4%,为黄曲霉毒素高灵敏快速检测技术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