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226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20篇
  239篇
综合类   380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黄浦江上游近自然混交林和人工纯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黄浦江上游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选择近自然混交林、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人工纯林和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人工纯林,对比了地上部分、枯落物层、土壤层三个垂直层次的持水量,综合评价了其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地上部分持水量近自然混交林与香樟纯林持平,大于无患子纯林,分别为16.36t/hm2,16.85t/hm2,12.54t/hm2;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依次为近自然混交林(0.37t/hm2)无患子纯林(0.004t/hm2)香樟纯林(0.003t/hm2);土壤层最大持水量近自然混交林(2 657.02t/hm2)无患子纯林(2 526.81t/hm2)香樟纯林(2 474.80t/hm2)。土壤层对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贡献最大,但同时离不开地上部分及枯落物层三者间的相互依存和影响。综合评价得到不同类型林分的总持水量为近自然混交林(2 673.73t/hm2)无患子纯林(2 539.35t/hm2)香樟纯林(2 491.65t/hm2)。由此可见,林分复杂、树种多样、林下植被丰富的近自然混交林涵养水源的能力最强,优于单一的无患子纯林,而香樟纯林最差。  相似文献   
62.
贵州乌江流域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研究了贵州乌江流域不同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石灰土(岩性均腐土)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利用方式和土壤侵蚀状况等)是影响土壤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良好生态系统的土壤剖面发育良好,层次分异较明显,土层较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以粘壤土和粘土为主;土壤容重适宜,土壤孔隙性和结构性良好,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强。退化生态系统(裸地)的土壤各种物理性状恶化,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减弱。提出评价不同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土壤抗蚀性的主要指标,并得出不同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土壤抗蚀能力依次为:灌丛+弱度侵蚀、森林+轻微侵蚀〉荒草+泥沙淤积、旱地+中度侵蚀〉裸地+强度侵蚀。  相似文献   
63.
The distribution and growing conditions of Cupressus chengiana forests along with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s in Northwest Sichuan were studied in 2002 to investigate the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fertility of C. chengiana and to compare and investigate differences of soil fertility for six C. chengiana populatio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vegetation, climate and disturbanc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t 0-20 cm soil depth showed that 1)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existed among populations for soil bulk density, soil total porosity, capillary porosity, maximum water-holding capacity, capillary water-holding capacity and topsoil natural water content; 2)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total N, total P, alkali-hydrolyzable N, available P, available K and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populations; and 3) based on the significant effect of soil fertility factors on forest growth,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could be selected as an integrated fertility index (IFI) for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C. chengiana populations. Principal component and cluster analyse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robably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vegetation conditions, management measurements, human-induced disturbanc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soil ecological functions in fragile ecological regions, C. chengiana could be used in programs enclosing the hill for natural afforestation,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s, and programs replacing agriculture with afforestation measures.  相似文献   
64.
乐昌含笑木材构造和性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65.
66.
施肥处理对巨尾桉人工林材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巨尾桉人工林材性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人工林木材密度、硬度、横弯强度、抗劈力均表现为初期施肥>初期施肥 中期施复合肥>初期施肥 中期施磷酸二铵;仅初期施肥巨尾桉人工林木材品质最有利于作为胶合板原料,其次为初期施肥 中期施复合肥。三种不同施肥处理除初期施肥与初期施肥 中期施磷酸二铵间巨尾桉人工林木材抗劈力差异极显著或显著、初期施肥与初期施肥 中期施复合肥间巨尾桉人工林木材径向抗劈力差异显著外,其余两者间其它指标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7.
综述了大豆异黄酮的状态、风味、熔点、溶解性、紫外最大吸收波长、摩尔消光系数、稳定性、水解、酯化等物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68.
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综合分析(Ⅰ)——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主要树种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的第1主成分为强度指标,第2主成分为干缩指标,这两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4.3%。另外,按第1、2主成分的样本排序图,可将所研究的木材分为WL 11—WL 56十七个等级,从每个等级的编号就可了解到某种木材的强度及干缩性能。  相似文献   
69.
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土壤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受人类影响最多的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参与调节大部分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在土壤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措施的变化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又影响着微生物的群落特征等。因此为深入探究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简述了农田土壤物理性质(密度、孔隙、水分、温度)及化学性质(土壤pH、土壤有机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并且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0.
赵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6):287-289
以山药为原料,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对鲜切山药品质的影响。将鲜切山药分别置于0、4、6、10℃和室温,测定鲜切山药失重率、细胞膜渗透率、褐变度和多酚氧化酶活性(PPO)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室温相比,0~4℃的低温贮藏能抑制水分蒸发从而有效降低鲜切山药失重率,延缓鲜切山药细胞膜透性上升,降低细胞膜渗透率,显著抑制了酶促褐变,大大降低了褐变度,维持较低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较好地保持鲜切山药的品质。0~4℃是鲜切山药适宜的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