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8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289篇
林业   557篇
农学   424篇
基础科学   67篇
  263篇
综合类   1998篇
农作物   263篇
水产渔业   78篇
畜牧兽医   564篇
园艺   670篇
植物保护   124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为明确马铃薯品种(系)的亲缘关系,研究马铃薯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利用形态学鉴定和SSR分子标记鉴定,对20份马铃薯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其指纹图谱。形态学聚类结果表明,20份马铃薯材料在欧氏距离19.6处可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包括4份材料,第Ⅱ类包括2份材料,第Ⅲ类包括14份材料。SSR分子标记聚类结果表明,12对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的引物,共扩增出91个标记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有87个,多态性比率95.6%。每对SSR引物扩增得到多态性位点1~19个,平均7.3个。20份马铃薯材料间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148 1~0.655 2,平均遗传距离0.486 9,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1时可被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包括1份材料,第Ⅱ类包括8份材料,第Ⅲ类包括11份材料。选用引物STM1052和S25构建DNA指纹图谱,可对20份马铃薯材料进行区分。本试验可为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利用、亲缘关系分析及品种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为解决构建知识图谱过程中由于上下文环境复杂、现有模型字向量语义表征相对单一导致领域专业实体识别率低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来自转换器的双向编码器表征量(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 from transformer, BERT)和残差结构(residual structure, RS)融合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bert bas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residual structure,BBNER-RS)。通过BERT模型将文本映射为字符向量,利用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short term memory, BiLSTM)提取局部字符向量特征,并采用RS保留BERT提供的全局字符向量特征,以提高字向量的语义丰富度,最后通过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 CRF)模型对特征向量解码,获取全局最优序列标注。与其他命名实体识别模型相比,提出的BBNER-MRS模型在葡萄数据集上表现较好,在葡萄人民日报、玻森、简历和微博数据集上F1值分别达到89...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作为农作物长势监测、产量估测和灾害评估的基础,及时、准确获取农作物空间分布信息对农业生产管理、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国家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从农作物遥感制图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出发,基于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和CNKI数据库,利用VOSviewer软件对...  相似文献   
104.
随着山地旅游研究的发展与丰富,对该领域文献进行综合梳理、理性反思和审视具有重要意义。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构建了山地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客观呈现了研究的演变、发展与趋势走向。研究发现:(1)近30年的发展中,山地旅游研究实现了极大的丰富,整体经历了三个研究阶段,目前保持较高发文量波动增长期;(2)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包括山地资源分析与旅游开发、山地旅游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三大板块;(3)各研究主题中,山地资源分析与旅游开发研究互为补充,山地旅游影响研究具有明显的由“物”向“人”的转向,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山地人地关系系统为核心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105.
106.
羊肚菌是一类名贵的食药兼用菌,被誉为“菌中之王”。为深入了解国内外有关羊肚菌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以Web of Science (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羊肚菌主题相关文献的发文作者、期刊、机构以及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2012年实现羊肚菌的大田商业栽培后,研究热度日益活跃,近五年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美国(263篇)、法国(147篇)和中国(141篇)发文量位居前三,发文量占比均超过20%,各国之间合作密切;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发文量(55篇)和总被引频次(2 261次)位居第一;接收文献最多的期刊为《Mycologia》;有关羊肚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栽培、液体发酵、多糖提取、抗氧化等方面。综上,羊肚菌领域仍处于活跃的发展状态,应用场景日趋丰富,未来可能会在羊肚菌栽培技术和功能性食品、药品研发上挖掘到崭新的研究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07.
从南京中山植物园引进8个品种美国山核桃的穗条,高接于8年生的实生大树上,观察各品种花期,测定其单株产量、单果质量、果仁质量、果壳厚度、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出仁率和出油率等9个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美国山核桃果实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美国山核桃开花物候期比较集中,雄花花期大体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雌花花期大体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不同品种美国山核桃果实性状间存在较为复杂的相关性。主成分综合得分最高的品种是“马罕”,综合得分最低的品种是“绍兴1号”。共筛选出“马罕”“波尼”“金华1号”“肖尼”等4个主成分综合得分较高的品种,适宜在长沙地区种植。“黄山1号”“卡多”和“绍兴1号”等3个品种的综合得分较低,在生产上可以作为授粉品种或砧木使用。  相似文献   
108.
吉林省西部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谱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分析理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马尔柯夫空间概率模型,以吉林省西部1980年,1995年,201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构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谱。结果表明,1980—2010年吉林省西部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显著变化:耕地大幅度增加,净增5 552.3km2,其主要由草地、沙地、盐碱地、湿地转化而来,转化而来的耕地呈条块状分布在研究区域中东部及西北部;草地大幅度减少,净减3 708.3km2,主要转化为耕地、林地、沙地及盐碱地,占区域总面积的7.9%,草地转出部分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中西部及西北部;居民和工矿用地增加,净增加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城镇周边及矿区;水域和未利用土地波动变化,变化区域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和中南部;湿地也呈显著减少的趋势,转出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和西南部。与常规转移矩阵法相比,地学信息图谱方法在土地利用变化方面有着明显优势,能够展示研究区的空间位置分布,表达出多维空间信息。  相似文献   
109.
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10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运用马尔科夫(Markov)转移矩阵及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分析20a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并利用CA-Markov模型对2020年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预测和模拟。结果表明:(1)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但仍为研究区域的基质景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耕地转移成建设用地是土地转移的主要轨迹。(2)耕地—耕地—耕地为代表的稳定型图谱的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反复变化型图谱所占比例较小。(3)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预测结果显示,土地利用格局将保持1990—2010年的变化趋势,耕地面积主要转出为建设用地。区域的优势景观仍为耕地,其次为建设用地;林地、水体、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变化较小,处在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研究结果为临沂市土地资源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0.
秦巴山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地形梯度效应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张静  任志远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4):250-257
自然景观的垂直地带性为区域土地利用的垂直景观格局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决定了垂直景观带上土地利用的强度及其变化情况。该文采用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信息图谱法等,分析了1989-2010年秦巴山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地形梯度效应和图谱信息,揭示地形控制下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和土地转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秦巴山区土地利用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呈西林东耕分布;1989-2010年间林地减少显著,建设用地增加明显,其中耕地是建设用地主要转入来源,林、草地是耕地主要转入来源。2)秦巴山区各生态亚区用地类型差异明显,各生态亚区土地利用转移方向也存在差异性。3)秦巴山区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呈东高西低,中高周低的态势;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率稳定少动,增加趋势不明显;土地利用动态度呈中高周低的态势,整体变化不大。4)水域、建设用地和耕地主要集中在地形起伏度小和坡度小的低地形位,且耕地主要转移为其他两种用地类型,建设用地有向中低地形位分布的趋势。林地和草地集中在地形起伏大、坡度陡的中高地形位,且存在着相互转移演替现象,中低地形位往往是耕地、林地、草地间的相互转换,未来势必加强坡耕地和低山丘陵区林草地的管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