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54篇 |
免费 | 82篇 |
国内免费 | 17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篇 |
农学 | 53篇 |
基础科学 | 7篇 |
49篇 | |
综合类 | 603篇 |
水产渔业 | 36篇 |
畜牧兽医 | 3252篇 |
植物保护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166篇 |
2022年 | 214篇 |
2021年 | 278篇 |
2020年 | 147篇 |
2019年 | 207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117篇 |
2016年 | 106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159篇 |
2013年 | 144篇 |
2012年 | 210篇 |
2011年 | 174篇 |
2010年 | 135篇 |
2009年 | 177篇 |
2008年 | 175篇 |
2007年 | 136篇 |
2006年 | 127篇 |
2005年 | 149篇 |
2004年 | 78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63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71篇 |
1993年 | 63篇 |
1992年 | 90篇 |
1991年 | 82篇 |
1990年 | 76篇 |
1989年 | 73篇 |
1988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91.
【目的】进一步明确西藏阿里牦牛生态类群(Ali [AL])重要经济性状分子遗传改良潜力。【方法】利用SNaPshot基因分型技术对AL类群内7个已被证实与牦牛生长和泌乳经济性状显著相关的候选SNPs标记的基因型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在阿里牦牛群体内2个SNP位点(MyoD1_C1710T和ACSL1_G2409A)是中度多态位点(0.25牦牛群体内均未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阿里牦牛群体内与生长相关的标记MyoD1_C1710T和TMEM18_C4447T位点均携带高频率的优势基因型。另外,有17.7419%的阿里牦牛个体在HesxI_T226C位点携带与牦牛12月龄体质量、体高和胸围相关的优势基因型(T/C),有11.2903%个体携带与牦... 相似文献
992.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高原地区养殖这一种特有动物,那就是牦牛.如今随着我国现代化产业的发展,我国牦牛产业也已经做大做强,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产业生产链,也为当地的民众获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具体的养殖中,还是会时不时遇到些许难题.最令养殖户头痛的就是一些传染性极高的牦牛病症,例如传染性角膜炎就是当下牦牛养殖中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993.
994.
青海省共和县牦牛外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笔者对青海省共和县高寒地区牦牛外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抽查的5 687头牦牛中检出外寄生虫有牛皮蝇蛆、颚虱、毛虱、疥螨、痒螨、花蠕形蚤、草原革蜱7种,隶属于1门2纲3目7科7属;感染率分别为24.9%、11.8%、15.4%、7.7%、9.2%、9.4%、5.7%。幼年牛和成年牛外寄生虫的总感染率达84.10%,幼年牛的感染率极显著高于成年牛(P(0.01)。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6月龄断奶犊牦牛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30头(51.72±3.15)kg的6月龄健康犊牦牛,随机分为2组(舍饲组和放牧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牦牛。试验期7个月,舍饲精粗比65∶35。结果显示,经过7个月不同饲养方式下的饲喂,舍饲组犊牦牛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放牧组,比放牧组高174%(P<0.01)。舍饲组犊牦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舍饲组犊牦牛的干物质(DM)和粗蛋白(CP)的表观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粗脂肪(EE)和有机物(OM)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消化率均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1)。舍饲组犊牦牛血清中的胆固醇、葡萄糖、白蛋白和磷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放牧组犊牦牛血清中尿素氮含量和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舍饲组犊牦牛血清中总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研究表明,舍饲的育肥方式可以提高犊牦牛的增重效果,能够为养殖户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舍饲更适合早期断奶的犊牦牛。 相似文献
998.
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藏语叫"杂洛",民间称"转脑风",是由带科多头蚴属的脑多头蚴引起牛、羊的一种寄生虫病.发病畜主要是1周岁羊,1~3岁牛,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季为高发季节.其特征是患畜体温升高,脉搏呼吸加快,甚至引起兴奋;患畜作转圈、前冲或后退运动;有时精神沉郁,长期躺卧,脱离畜群,本病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999.
青海省是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农牧区少数民族尤其是藏族素有食用酸乳的传统习俗,他们利用富余的牦牛乳制作成酸乳(俗称“酸奶”)。酸奶色白、味酸,含有乳酸和大量的乳酸菌,在肠道里能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繁殖,有预防肠炎、泻痢的功能。酸乳的生产多数都是以家庭式手工生产为主,没有固定的菌种,都是自然发酵,品质差异很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需求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000.
在牦牛养殖当中,牛脑包虫病是较为常见的病症类型,将因此对养殖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本文中,将就青海高原牦牛脑包虫病的调研及预防作用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