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0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林业   7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7篇
  47篇
综合类   591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316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了建立和优化牦牛肌肉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2DE)体系,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牦牛、黄牛差异蛋白质通路分析。以牦牛背最长肌为实验材料,对不同裂解液成分、等电聚焦程序、染色方法进行研究,在最优2DE体系参数下,对比分析牦牛、黄牛差异倍数大于2倍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的19个蛋白质,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TOF)质谱进行鉴定,并对鉴定结果进行了基因本体(GO)注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裂解液II、渐进式快速升压程序、改良的考染法获得的蛋白点匹配率高,牦牛、黄牛2DE图谱蛋白点平均个数分别为479个和553个。通过比较牦牛和黄牛背最长肌中差异蛋白质可知,所得到的差异蛋白质按照功能可分为代谢酶、结构蛋白和应激蛋白3大类。通过KEGG分析可知,牦牛、黄牛差异蛋白质主要集中在细胞代谢过程、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遗传信息通路和能量代谢通路中,研究结果可为解释牦牛和黄牛肌肉生物学特性和肉品质差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2.
113.
宰后牦牛肉保水性变化与差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牦牛肉营养丰富,但保水性较低,影响了食用加工品质。为了探究牦牛肉保水性影响机制,利用蛋白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高、低保水性组间差异蛋白质进行了研究。以牦牛背最长肌为实验材料,根据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将18份样品分为高保水性组(HWHC)和低保水性组(LWHC),利用双向电泳(2DE)技术筛选出6个差异倍数大于3倍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的蛋白点,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TOF)质谱进行鉴定,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蛋白质进行了疏水性分析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HWHC和LWHC组间的差异蛋白分别是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M型(CKM)、磷酸丙糖异构酶(TIM)、肌球蛋白轻链(MLC)、肌钙蛋白T(TnT)和热休克蛋白27kDa(HSP27)。对影响牦牛肉蒸煮损失的6种关键蛋白质进行了疏水性分析,结果显示LDH、CKM和TIM蛋白疏水性较高,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高疏水性可以增强蛋白质和水之间的排斥,这可能是导致牦牛肉中保水性差异的原因之一。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在细胞中分为5个位置,差异蛋白质均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研究结果明确了宰后牦牛肉保水性变化趋势,并通过差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了蛋白质影响牦牛肉保水性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4.
中国牦牛生产繁育现状及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许锋  齐军 《四川草原》2002,(3):53-55
介绍了中国牦牛分布区域,生产繁育现状,提出了牦牛育种改良对策。  相似文献   
115.
本试验旨在探讨冷季不同饲养方式———放牧与舍饲对大通牦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牦牛冷季育肥和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选取30头体重[(213.50±13.12) kg]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2岁大通公牦牛,随机分为放牧组与舍饲组,每组15头。放牧组牦牛为传统放牧方式,舍饲组牦牛为舍饲全混合日粮(TMR)。预试期15 d,正试期190 d。试验结束后测定2组牦牛的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结果显示:1)饲养方式显著影响了牦牛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牦牛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增加了22.93%和63.46%(P<0.05)。2)饲养方式显著影响了牦牛的瘤胃发酵参数(P<0.05)。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牦牛的瘤胃液pH和乙酸/丙酸分别降低了5.61%和24.09%(P<0.05),瘤胃液氨态氮、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分别增加了54.07%、15.65%、13.85%、98.61%、32.35%、88.60%和68.12%(P<0.05)。3)饲养方式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年龄段放牧牦牛生长发育、激素分泌、肌肉品质及肌内脂肪(IMF)沉积规律。于同一牧场内选取不同年龄段(0.5、1.5、2.5、3.5、4.5岁)健康麦洼公牦牛各6头,采集晨牧前颈静脉血液,统一屠宰采集牦牛背最长肌肌肉样本。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牦牛体重显著增加(P<0.05)。血清尿素氮(UN)含量在2.5、3.5和4.5岁显著高于0.5岁(P<0.05),血清胆固醇(CHO)含量呈现类似趋势。4.5岁牦牛血清胰岛素(INS)水平显著高于0.5、1.5和2.5岁牦牛(P<0.05);2.5、3.5和4.5岁牦牛血清瘦素素(LEP)水平显著高于0.5岁牦牛(P<0.05);3.5和4.5岁牦牛血清胰高血糖素(GLN)和抵抗素(RETN)水平显著低于1.5岁牦牛(P<0.05);2.5、3.5和4.5岁牦牛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显著低于0.5和1.5岁牦牛(P<0.05)。牦牛肌肉剪切力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大,0.5和1.5岁牦牛显著低于4.5岁牦牛(P<0.05)。牦牛肌肉IMF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4...  相似文献   
117.
本试验旨在研究牦牛泌乳期能量和蛋白质维持需要量。选取15头体重与胎次相同、产犊日期接近的牦牛,等分为3组,即自由采食组(自由采食)、80%采食组(自由采食组前1天采食量的80%)、60%采食组(自由采食组前1天采食量的60%),试验牛单栏饲养,按试验设定的限饲要求进行饲喂,自由饮水。试验分为泌乳前期(泌乳第31~70天)和泌乳后期(泌乳第71~135天)。饲养试验结束后依次进行消化代谢和气体代谢试验,测定其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气体代谢、碳代谢、氮代谢、能量代谢指标,通过建立代谢能采食量(MEI)与能量沉积量(ER)、食入氮(NI)与沉积氮(NR)的回归方程,获得泌乳期维持代谢能和净蛋白质需要量。结果显示:牦牛泌乳期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5.11%~71.94%、68.65%~75.19%、56.78%~65.68%和44.91%~54.94%,呼吸熵在0.70~0.74,碳表观消化率在65.60%~70.72%。牦牛泌乳期MEI[kJ/(kg W0.75·d)]与ER[kJ/(kg W...  相似文献   
118.
牦牛犊牛胃肠道内容物作为菌源,筛选出3株同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起抑制作用的乳酸菌,编号分别为A1、A2和A8。经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A1、A2为乳酸片球菌,A8为戊糖乳杆菌。经体外评价其益生特性,在培养液pH=4时,所有乳酸菌的活菌数均较高;培养液胆盐浓度在3 g/L时,菌株的存活率均在50%。筛选的3株具有潜在益生性抑菌特性的乳酸菌,可为青海地区牦牛犊牛预防腹泻复合益生菌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为有效研究出高原地区牦牛育肥最佳饲养方式,促进牦牛商品化发展,减少死亡概率,使用高效饲养技术,转变传统饲养模式,促进牦牛行业化发展.本研究选择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的高原地区牦牛全舍饲、放牧育肥方法,对牦牛的具体生长情况以及育肥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短期六个月的育肥后,发现全舍饲育组、放牧组、对...  相似文献   
120.
5种家畜IGFBP3基因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PCR-RFLP技术对山羊(西农萨能奶山羊和关中奶山羊)、绵羊(小尾寒羊)、普通牛(南阳牛)、水牛(湖南彬洲水牛)和牦牛(青海牦牛)等5种家畜213份样品IGFBP3 Hae位点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对山羊、绵羊、普通牛和水牛IGFBP3基因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5种家畜物种IGFBP3基因Hae酶切表现明显物种间多样性,在普通牛上表现多态性,而在山羊、绵羊和牦牛上未表现多态性;山羊IGFBP3基因序列与绵羊、普通牛和水牛的同源性分别为97%,93%,93%,绵羊IGFBP3基因序列与普通牛和水牛的同源性分别为93%和92%,而普通牛和水牛的IGFBP3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6%;绵羊和山羊的亲缘关系最近,首先聚为一支,然后再与普通牛、水牛相聚。表明Hae酶切位点具有物种多样性,可用于物种间亲缘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