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54篇 |
免费 | 230篇 |
国内免费 | 22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7篇 |
农学 | 166篇 |
基础科学 | 97篇 |
155篇 | |
综合类 | 2828篇 |
农作物 | 71篇 |
水产渔业 | 225篇 |
畜牧兽医 | 7919篇 |
园艺 | 240篇 |
植物保护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3篇 |
2023年 | 272篇 |
2022年 | 383篇 |
2021年 | 474篇 |
2020年 | 314篇 |
2019年 | 392篇 |
2018年 | 86篇 |
2017年 | 213篇 |
2016年 | 239篇 |
2015年 | 385篇 |
2014年 | 689篇 |
2013年 | 533篇 |
2012年 | 729篇 |
2011年 | 741篇 |
2010年 | 640篇 |
2009年 | 659篇 |
2008年 | 708篇 |
2007年 | 591篇 |
2006年 | 666篇 |
2005年 | 582篇 |
2004年 | 375篇 |
2003年 | 327篇 |
2002年 | 258篇 |
2001年 | 232篇 |
2000年 | 186篇 |
1999年 | 127篇 |
1998年 | 111篇 |
1997年 | 115篇 |
1996年 | 113篇 |
1995年 | 72篇 |
1994年 | 65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75篇 |
1991年 | 70篇 |
1990年 | 65篇 |
1989年 | 61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以β-环糊精(β-CD)为主体分子,磷酸一铵(MAP)为客体分子制备主客体包合物,红外光谱证实了β-CD对磷酸一铵的包合作用.水中溶出度实验表明:磷酸一铵与β-CD的摩尔比为2∶1时,纯水中磷酸一铵的初期溶出率为13.27%,微分溶出率为2.64%,28 d累积溶出率为44.10%;当磷酸一铵本底浓度为0.5、1.0、2.0、3.0 g/L时,磷酸一铵的初期溶出率、微分溶出率和28 d累积溶出率均随本底浓度增大而减小,证明包合物对磷酸一铵确实具有缓/控释作用. 相似文献
232.
羊养殖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经济结构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前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高品质羊肉的需求量显著增加,推动了呼伦贝尔市羊养殖产业的飞速发展。但随着养殖数量的显著增加,养殖期间存在的各种弊端日益凸显,其中疾病高发问题已成为制约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呼伦贝尔地区集约化的大型羊养殖场较少,多为散养户,瘤胃积食是羊养殖期间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尽管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势必会对病羊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33.
234.
瘤胃积食,中兽医又称宿草不转,是反刍动物牛、羊等常见病之一,在兽医临床中,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对过食型、胃热型和脾胃虚弱型瘤胃积食耕牛215例进行治疗,有效率达88%,现将诊疗经验进行总结,供兽医同行验证探讨。 相似文献
235.
应用DGGE分析秸秆日粮对奶牛瘤胃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与苜蓿日粮比较,揭示秸秆日粮模式下瘤胃固液相细菌群落的独特结构。【方法】选择12头健康且体重相似的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分别饲喂以玉米秸秆(CS)和苜蓿、羊草、青贮玉米三者混合物(MF)为粗饲料组成的日粮,正饲期第13周连续3 d分12个时间点采集瘤胃固、液相内容物样品。提取微生物DNA后,利用PCR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分析细菌群落结构,并进行聚类分析及差异条带的测序分析。【结果】与MF组相比,CS组奶牛瘤胃固、液相细菌DGGE图谱条带的数目和光密度均有一定差异,两处理组都各有一些稍显优势的条带,CS组优势条带要少于MF组。与MF组相比,CS组液相细菌的香浓多样性指数无差异(P>0.05),固相细菌香浓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0.01);通过对差异条带进行测序,发现与MF组相比,CS组中瘤胃细菌Prevotella sp.、Acetivibrio ethanolgignens和Clostridium sp.减少,并且大量来源于Bacteroidetes、Firmicutes、Tenericutes和Proteobacteria等菌门的未培养细菌有所变化。【结论】秸秆日粮条件下奶牛瘤胃存在独特的细菌群落结构,细菌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237.
采用种条培育55d的银×新杨和俄罗斯大果沙棘营养钵扦插苗、白榆和文冠果营养钵播种苗在6、7、8月不同生长季进行造林,测定不同造林时间和不同缓苗期4个树种的生理生化指标,以期为干旱区生长季造林及缓苗期的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白榆在生长季不同时间造林时,除脯氨酸含量在7月造林时明显高于6、8月外,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无明显差异;俄罗斯大果沙棘在6月造林时,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均高于7、8月造林;银×新杨的脯氨酸含量在7月造林时明显高于6、8月,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8月高;文冠果7月造林时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6、8月。白榆,银×新杨在6、7、8月均可造林,俄罗斯大果沙棘在6月造林、文冠果在7月造林较易成活。 相似文献
238.
试验分2个系列研究了日粮中添加铁对山羊瘤胃消化代谢及日增重的影响。系列Ⅰ体内试验结果表明,日粮添加钛不影响瘤胃液pH值;试验期与对照期相比,瘤胃液氨氮浓度明显升高(P<0.05);瘤胃液三氯醋酸沉淀蛋白、细菌蛋白及原虫蛋白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添加钦后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增加,乙酸、丁酸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丙酸显著增加(P<0.05),乙酸/丙酸值从对照期的3.15降至试验期的2.33(P<0.05),说明添加钛使瘤胃发酵类型趋于丙酸型。添加钛使血清尿素氮明显降低(P<0.05),但对血清总蛋白含量、血糖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添加钛能显著提高山羊日增重(P<0.05)。系列Ⅱ体外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钛后人工瘤胃中细菌蛋白、原虫蛋白、氨氮浓度以及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等项指标与系列Ⅰ体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39.
速效氮与缓控释氮配比一次性侧深施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氮素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在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作业方式下的速效氮与缓控释氮合理配比,保证水稻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氮素流失,实现水稻的清洁化生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肥,T1:农民习惯施肥(施N量早稻150 kg·hm~(-2),晚稻165 kg·hm~(-2)),T2~T6: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施N量早稻105 kg·hm~(-2),晚稻132 kg·hm~(-2)),其中T2~T6处理的缓控释氮分别占总氮的0%、10%、20%、30%、40%。结果表明:在早稻季,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晚稻季,T3~T5处理的产量间差异不显著,T6处理产量显著低于T4和T5处理;与T1处理相比,T2~T6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提高了8.08~14.10(早稻)个和6.68~26.61(晚稻)个百分点。与T2处理相比,早、晚稻T3~T6处理氨挥发累积量分别降低了5.20%~38.20%、29.41%~35.60%,田面水总氮平均浓度下降了20.90%~38.22%、7.39%~29.14%,田面水铵态氮平均浓度降低了26.26%~46.09%、42.57%~45.61%,其中T4处理早、晚稻不减产,肥料吸收利用率达到37.93%(早稻)、61.32%(晚稻),氨挥发累积量、田面水总氮平均浓度和铵态氮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7.00%、30.48%、31.88%(早稻),35.58%、12.88%、52.58%(晚稻),综合效果最好。研究表明,在湖南双季稻生产中,采用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作业方式,缓控释氮占总氮的20%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