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62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7篇
  14篇
综合类   239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简要介绍了脱硫技术的分类,主要介绍的湿法、干法、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的主要特点。同时概述了目前国内外烟气脱硫技术应用和开发进展情况,对我国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2.
伍仟喜  曹明锋 《作物研究》2011,25(2):123-127
通过对常德市2009—2010年3个烟叶主产县共5个取样点的烟叶外观质量、主要化学成分、单料烟烟气的分析,表明2010年的烟叶外观质量鉴定评分除X2F低于80分以外其余均在80分以上,烟叶综合外观质量平均水平较2009年有所下降;各烟区控氮降碱工作取得进展,烟叶成熟度有所降低,上部烟叶身份较厚,钾元素含量偏低,导致上部烟叶各项烟气指标偏高。  相似文献   
73.
贮存时间对卷烟烟气致香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确定烤烟型卷烟较佳的贮存时间,为制定适宜库存量、合理库存结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A牌号卷烟为试验材料,对比不同贮存时间对卷烟烟气挥发性致香成分总量、主要致香物质(酸类、烯烃类、醛类、酮类、酚类和酯类化合物)及重要致香成分(棕榈酸甲酯、柠檬烯、棕榈酸、新植二烯、5-羟甲基糠醛)的影响.[结果]A牌号卷烟在贮存21~90 d,其烟气挥发性致香成分总量、主要致香物质及重要致香成分含量均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贮存60~180 d处于较高值,且变化趋势不明显,但贮存180 d后明显下降.[结论]A牌号卷烟的贮存时间宜控制在180 d之内.  相似文献   
74.
烟碱量与烟气烟碱量的相关分析与回归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石凤学  李红武  张强  孙力  陈冉  邹泉  张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91-7094
为了细致阐述烟叶原料和卷烟产品中烟碱量与烟气烟碱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云南省17个县市收集的148个单料烟质量检测数据和全国14家卷烟厂中2个卷烟品牌各自的107、209个检测数据为材料,对烟碱量和烟气烟碱量2个指标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并通过回归方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A品牌中烟气烟碱量与烟碱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8,以烟碱量作为反应变量得到回归方程为:y^=0.741+1.186x;以烟气烟碱作为反应变量得到回归方程为:y^=-0.134+0.621x。2项指标预测偏差绝对值分别为:烟碱量0.042%~3.04%;烟气烟碱量0.22%~6.51%。B品牌中烟气烟碱与烟碱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54,以烟碱量作为反应变量得到回归方程为:y^=1.106+0.946x;以烟气烟碱量作为反应变量得到回归方程为:^y=-0.204+0.601x。2项指标预测偏差绝对值分别为:烟碱量0.29%~6.22%,烟气烟碱量0.91~9.70%;单料烟中烟气烟碱与烟碱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40,以烟碱量作为反应变量得到回归方程为:y^=0.283+1.032x;以烟气烟碱作为反应变量得到回归方程为:y^=0.028+0.856x。2项指标预测偏差绝对值分别为:烟碱量0.016%~20.37%;烟气烟碱量0.084%~18.5725%。说明烟叶原料和卷烟成品都可以从烟气烟碱量与烟碱量两者间建立较好的回归模型,且能满足预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5.
为了解卷烟抽吸过程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规律、转移率和转移量,采用微波消解前处理烟叶样品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ICP-MS)检测了 4个处理有代表性的烤烟 C3F等级烟叶样品燃吸后 Pb,Cr,Cu,As,Cd,Hg等 6种重金属元素在灰分、滤嘴、其他 (烟蒂和侧流烟气)、主流烟气气相及粒相中的转移率及残留量。结果表明:汞在主流烟气气相中能被检测出,其余5种重金属元素未被检测到;6种重金属元素在烟支燃吸过程中大部分均转移至灰分、其他 (烟蒂和侧流烟气)中,只有少量转移至主流烟气粒相 (转移率低于 3.5%)和滤嘴 (转移率低于 8.5%)中;就主流烟气粒相中残留量趋势为:高浓度处理〉中等浓度处理〉低浓度处理〉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76.
为提高秸秆炭化烟气的除尘效率,在典型旋风分离器基础上,在排气管中增设回转拨指轮,构成两级除尘。利用SolidWorks和ANSYS ICEM软件对其建模和网格划分,在数值模拟软件FLUENT中采用RNG k-ε模型和RSM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流场模拟,建立了流场理论模型。采用DPM模型对颗粒的分离效率进行模拟,测试在同一烟气进口速度(20 m/s)条件下,典型旋风分离器及不同回转转速(0、900、1 450、2 900r/min)下两级式除尘装置内部烟气流场的静压、切向速度、径向速度、轴向速度分布及不同粒径颗粒的分离效率。结果表明,与传统旋风除尘器相比,回转拨指轮对除尘器内的静压有较大的影响,且静压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回转拨指轮转速对流场切向速度亦有较大的影响,随转速提高,切向速度增大,但对径向速度和轴向速度的影响较小;两级除尘及内部回转拨指轮转速对1μm颗粒收集无较大影响,但对于10μm以上的颗粒,可显著提高分离效率,且随转速增大分离效率有所提高,但不同转速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不同透气度水平的自透接装纸与不同无胶区宽度胶辊的组合对卷烟产品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的自透接装纸与不同无胶区宽度的胶辊进行组合试验卷制卷烟样品,并与常规的激光打孔接装纸卷烟样品进行比较,通过标准方法进行相关评价。[结果]当胶辊无胶区宽度由4 mm增加到6 mm时,卷烟总通风率增加比较明显,焦油、烟碱、CO值降低比较明显,烟香更丰满、细腻、谐调,余味更纯净舒适。[结论]自透接装纸的卷烟内在质量普遍好于激光打孔接装纸的卷烟样品。  相似文献   
78.
[目的]了解烟丝含水率对卷烟落锥及烟气成分的影响。[方法]研究了部分贵烟牌号在不同平衡湿度条件下的卷烟落锥及烟气成分情况。[结果]卷烟烟丝含水率随平衡湿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卷烟的总粒相物、烟气烟碱、焦油含量变化不明显,卷烟抽吸口数、一氧化碳量呈现出相同的增加趋势,当烟丝水分条件一定,各烟气成分间并无显著的关联性;卷烟含水率升高,卷烟落锥数量明显减少,不同含水率条件对卷烟落锥的影响要大于不同卷烟之间造成的影响,不同卷烟之间的落锥个数存在显著差异,卷烟在50%与60%水分条件下落锥个数无明显差异,其余含水率条件下卷烟的落锥个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不同烟丝含水率及烟丝结构对卷烟落锥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中3-羟基吡啶含量,为卷烟感官评吸提供参考。[方法]采用N-甲基-N-三甲基硅烷三氟乙酰胺(MSTFA)-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化学手段,建立了3-羟基吡啶快速、高效、可靠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是用剑桥滤片采集卷烟烟气粒相物加内标(苯酚-D5)后用三氯甲烷进行超声萃取,衍生化后的萃取液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结果]3-羟基吡啶衍生物能在较短时间内出峰,色谱峰型较好,检出限(3S/N)为31 ng/支,加标回收率在97.3%~98.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5%~2.9%。[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卷烟主流烟气中3-羟基吡啶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80.
外加纤维对再造烟叶物理与常规烟气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造纸法再造烟叶中加入不同种类纤维,测定了4种样品的物理指标与常规烟气指标,分析了不同纤维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片基和产品物理与烟气指标。结果表明,外加纤维为漂白针叶木浆时,再造烟叶片基和产品都具有较高的耐破强度、平衡含水率,但是填充值较低;外加纤维为未漂白亚麻浆时,填充值较高,松厚度较好,但是抗张强度、耐破强度和平衡含水率都较低;未漂白阔叶木浆相对漂白阔叶木浆具有较高的填充值、耐破强度、松厚度和平衡含水率,而抗张强度较低;未漂白阔叶木浆相对于漂白阔叶木浆具有较高的总粒相物,焦油和CO释放量。综合各烟气指标,多数指标均较低的是未漂白亚麻浆和漂白阔叶木浆。在保证再造烟叶综合质量的前提下,建议采用多种外加纤相搭配的方式添加,根据产品需要取长补短,试验为企业从外加纤维的角度来满足造纸法再造烟叶不同的物理特性与烟气指标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