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8篇
  34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由膜孔灌水流推进和消退资料推求点源入渗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膜孔灌大田灌水试验实测资料,研究了膜孔灌膜上水流推进和消退规律,提出了利用膜孔灌大田水流推进和消退资料推求充分供水条件下单点源入渗参数的方法。实例计算表明,这一方法能简单而有效地求得大田膜孔平均入渗参数。研究成果为膜孔灌技术要素设计和灌水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离心泵进水管路通常布置阀门供检修时切断水流,这会导致离心泵入流畸变。该研究旨在分析泵前检修阀所诱发的非定常尾迹特征及其对大流量工况离心泵运行特性的影响机理。试验对比了均匀来流和畸变来流条件下离心泵的外特性,数值模拟研究了阀板尾迹涡的流动特征及其对离心泵非稳态内流场的影响,分析了阀板尾迹涡诱发的叶轮径向力。结果表明:两种来流条件下数值模拟与试验得到的离心泵外特性误差在5%以内;对离心泵性能产生主要影响的尾迹涡主要来自阀门阀板一侧的边界层分离与卷吸,入流畸变导致大流量工况下离心泵效率相较于均匀入流下降9.15%,扬程降低1.2 m;阀板尾迹在离心泵入口产生1.9倍转频的脉动频率;尾迹涡的周期性入流导致两个叶片前缘的最大相对液流角由30°分别增大至43°和39°,这两个叶片的压力面脱流加剧,产生逐渐向下游耗散的失速团,叶片承受2倍转频的非稳态激振力;尾迹涡的周期性吸入导致叶轮上的时均径向力增大至均匀入流的4.5倍左右,最大径向力达到均匀入流的7倍左右,径向力矢量发生偏移,离心泵断轴风险加剧。研究结果可为工业现场中离心泵运行稳定性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多因素浑水膜孔灌入渗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选取土壤容重、土壤初始含水率、膜孔直径和浑水含沙率4个影响因素,研究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浑水膜孔灌单点源入渗特性及分析各因素的敏感性.试验采用正交设计,利用SPSS软件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四因素影响下的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进行了回归分析,拟合决定系数R=0.98,表明各影响因素均对浑水膜孔灌单点源入渗有影响.利用相对值法分析了各因素入渗参数对单位膜孔累积入渗量的影响程度,且显著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膜孔直径、土壤容重、土壤初始含水率、浑水含沙率;利用敏感性指标判断得出在同一入渗时间,各影响因素越大对浑水膜孔灌单点源入渗的入渗速率的影响越弱.  相似文献   
24.
膜孔灌多点源交汇入渗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大量膜孔多点源交汇入渗试验资料,分析了膜孔多点源交汇入渗特性和影响因素,研究了膜孔直径、膜孔间距、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和土壤初始含水率等因素对多点源膜孔交汇入渗的影响,提出了各影响因素与膜孔交汇入渗量和交汇时间的关系,并分析了膜孔交汇入渗机理。该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多点源交汇入渗规律和膜孔灌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不同灌水器间距对湿润体特性及水氮运移规律的影响,优化涌泉根灌灌水器相关技术要素,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远志山试验站进行了双点源交汇入渗试验。试验设置3个灌水器间距水平(40、50、60 cm),肥液质量浓度为10 g·L-1,涌泉根灌灌水器流量为5 L·h-1,探究不同灌水器间距对涌泉根灌肥液交汇入渗特性及湿润锋运移规律、土壤水分、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涌泉根灌不同条件下,自由入渗和交汇入渗累积入渗量、增渗量以及不同方向湿润锋运移距离均与灌水器间距呈正比例幂函数关系(R2>0.9,P<0.01);灌水器间距越大,交汇面向上、向下湿润锋运移距离越小(P<0.05);交汇入渗侧土壤含水率降低幅度小于自由入渗侧,灌水器间距越大,交汇面湿润程度越低(P<0.05);自由入渗条件下,距灌水器出水口距离越大,NH4+-N含量降低越显著(P<0.05),而交汇入渗侧NH4+-N含量降低幅度小于自由入渗侧;NO3--N含量在不同时刻、不同位置有较大差异,灌水结束后,湿润区表层土壤NO3--N含量略有降低,水分分布时间越长,不同土层深度处的NO3--N含量越高(P<0.05)。建立了涌泉根灌交汇入渗累积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随时间和灌水器间距变化的数学模型,其中模型参数K、a与灌水器间距呈幂函数关系变化,K值随间距的增加而减小,a值随间距的增加而增大;建立了土壤含水率、土壤NH4+-N及NO3--N含量与灌水器距离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对入渗土体任一点至灌水器中心距离r处土壤含水率、NH4+-N及NO3--N含量进行了定量估算,估算结果偏差在±10%以内。研究结果为涌泉根灌节水灌溉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6.
通过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倾转旋翼机动力学分析模型。结合动力入流,研究了直升机模式下倾转旋翼机非线性非定常气弹耦合动力学特性。集成了非定常动态入流方程与倾转过渡状态的多体动力学方程,建立了倾转旋翼机时域非定常气弹耦合分析模型。以半展长弹性机翼全铰接式倾转旋翼机模型为例,在直升机模式下分析了桨叶摆振刚度及飞行速度对倾转旋翼机气弹稳定性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建立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能够快速分析直升机模式下倾转旋翼机复杂的旋翼/机翼气弹耦合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27.
布吉河流域污水截流倍数与河流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截流倍数与河流水质关系研究中主要影响因素有降雨径流条件、城市分流制比率、污染物入河量、河流水力条件及水质目标等。面源污染作为雨季随径流进入河道的污染物,是需研究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目前合流制(或混流制)占较大比例的排水体制下,面源污染占点源污染的比例小,但由于其突发性,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旅游人次不断增加,北京山区分散点源和污水排放量逐渐增加,对地表水源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治理北京山区点源污染,开展了分散点源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山区点源污染治理技术的选择要考虑诸多山区和农村的特殊因素,此外,北京山区污染治理效果还更多受到政策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对此本文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9.
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的湖北省地下水监测资料,分析了湖北省地下水的污染现状,解析了地下水污染的成因及污染源,并针对湖北省地下水污染成因及污染源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及城镇生活点源污染是湖北省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湖北省地下水污染防治需围绕宏观与微观2大层面强调“二个统一,一个区分”,即统一地下水开采与保护2个过程;统一地表与地下2个水环境;区分点源与面源污染防范.  相似文献   
30.
经济林主根系垂直生长深,侧根水平阔展面积大,单点元地面滴灌水量很少能够入渗到根系的主要分布层,传统渗灌滴头易堵塞。为了解决滴灌水直接输送根际技术问题,开发研制了一种可将滴头单独埋于地下滴灌的多点源根际滴灌装置,文中对抗堵塞、易维修、多变量技术原理,传统滴头的连接方法改进,多点源根际滴灌技术组合集成,田间实施技术和不同灌溉效益等进行了论述。经山地红枣不同灌溉试验证明,滴灌和单点元、多点源根际滴灌产量比不灌溉分别增产10 375、12 445和12 530kg/hm2;滴灌WUE提高50%,单点元和多点源根际滴灌分别提高57.1%、58.8%,净收入与地表滴灌比分别增加10 958和13 550.0元/hm2。滴灌、根际滴灌使用折旧期分别为8a、12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