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4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227篇
林业   162篇
农学   139篇
基础科学   176篇
  784篇
综合类   1526篇
农作物   10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105篇
植物保护   70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329篇
  2022年   352篇
  2021年   329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辽宁省西北地区风沙土为研究对象,选取3种生物(水稻稻壳、玉米秸秆和竹子)和膨润土为改良剂,玉米为种植作物进行野外大田试验,研究生物和膨润土单施及混施对风沙土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和膨润土单施和混施均显著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和膨润土的施入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和含水率;WR>0.25mm(粒径大于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MWD(平均重量直径)和GMD(几何平均直径)的变化均表现为拔节期到吐丝期无显著性变化,吐丝期到成熟期变化显著,最大分别增加至1.8、2.0和1.3倍,且膨润土与玉米秸秆生物的混施处理效果最佳;生物和膨润土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pH、阳离子交换量(CEC)和速效态氮、磷、钾的含量,其中CEC含量最大增加至2.9倍,膨润土与竹子生物的混施处理pH提高至1.2倍,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至5.7和2.4倍,碱解氮增加至6.3倍;玉米产量、株高和叶面积指数也有显著增加。生物和膨润土混施优于单施处理,其中施12t·hm-2膨润土和1.9t·hm-2...  相似文献   
52.
生物是生物质在缺氧的环境下,经高温热裂解生成的多孔性质材料,近年来被应用在土壤改良、农业生产及促进农业废弃物利用等方面,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总结了施用生物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及对种植业的影响。国内外研究表明:施用生物能够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的通气量;通过生物的亲水性及发达的空隙,增加根际区水分的滞留,增加土壤含水量;通过生物表面丰富的羰基、酚基、醌基等基团,增加土壤的吸附能力和交换活性,增加土壤CEC,增加养分利用效率;另外,通过向土壤中施入生物,可以提高微生物多样性、土壤微生物丰度及土壤酶活性,进而增加土壤生物活性,促进土壤有机质的降解及养分的转化,最终为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显著地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53.
54.
《畜禽业》2015,(1):78
<正>除了针对原发病进行积极的治疗外,治疗腹泻还应清肠制酵,清除胃肠道内的病菌、毒素、有毒物质。常用的药物是鱼石脂、大蒜酊、芳香氨醑。药用(活性)能够吸附大量的气体、化学物质和细菌毒素,还能附着于肠黏膜表面,减轻有毒有害物质对肠黏膜的刺激,也是很好的清肠制酵药物。如果一时找不到药用,也可  相似文献   
55.
56.
孙鹏  付丽伟  刘善良 《现代农业科技》2023,(22):119-122+135
保障水稻稳定增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水中的农药、化肥、重金属等物质随稻田尾水流出,排入周边水域,易造成水体面源污染。生物具有原材料丰富、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离子交换能力强、成本效益高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修复领域。生物经适当改性能增加吸附活性位,提高吸附性能。在促沉净化材料中添加生物或生物基材料,可增强稻田面源污染促沉净化装置效能,提高稻田尾水利用率,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本文介绍了稻田尾水的特点、常见处理技术及治理意义,阐述了生物及生物基材料在稻田尾水净化中的应用,展望了稻田尾水防治工作待深入开展的方向,并提出了生物材料在参与废水处理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生物成为近年来农林、环境及能源等诸多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为废弃生物质利用、生物能源生产、土壤改良培肥、肥料创新、温室气体的减排等提出了综合解决方案。通过对近年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对生物技术发展历程、生物特性、土壤改良及作物增产理论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生物在农业领域中更广泛的应用提供思路,并对我国开展生物的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
以宁夏贺兰山东路风沙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等碳量秸秆、生物还田后土壤、微生物、胞外酶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为农田养分调控和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秸秆和生物还田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C)、全磷(P)、速效氮(AN)、速效磷(AP)浓度显著增加,且生物还田优于等碳量秸秆处理.而秸秆与生物还田对土壤全氮(N)浓度影响不显著.土壤C/N、C/P、N/P、AN/AP变化范围在10.1~10.9、7.4~8.2、0.7、2.7~3.4.且N/P、AN/AP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显著增加,随生物还田量的增加显著降低.生物还田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显著高于等碳量秸秆还田.而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与胞外酶化学计量比均显著高于等碳量生物还田.相关性分析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AN与碱性磷酸酶(AKP)极显著负相关,与β-葡糖苷酶(B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MBC、(BG+CBH)/AKP、(NAG+LAP)/AKP、MBN/MBP极显著正相关.生物还田后土壤AP与BG、α-纤维素酶(CBH)、LAP、NAG、MBC、MBN、(BG+CBH)/AKP极显著正相关,与MNC/MBN极显著负相关.综上,生物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浓度和微生物量,而秸秆还田更有利于维持土壤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59.
于2019—2021年采用再裂区设计,设置氮肥、生物和脲酶抑制剂3个因素,主处理设5个氮水平:0、75、150、225 kg·hm-2和300 kg·hm-2,副处理设2个生物水平:0 t·hm-2和7.5 t·hm-2,副副处理设2个脲酶抑制剂水平:0%和2%,共20个处理,研究氮肥配施生物和脲酶抑制剂对夏玉米-冬小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显著提高夏玉米和冬小麦产量、植株氮素吸收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素收获指数以及夏玉米地上部生物量,较不施生物处理分别增加4.4%和2.9%、2.3%和3.0%、25.8%和13.5%、4.9%和6.1%、4.5%;氮肥单独配施生物可显著提高夏玉米和冬小麦产量、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且氮肥和生物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施用脲酶抑制剂显著增加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较不施脲酶抑制剂处理分别提高1.5%和3.0%;氮肥单独配施脲酶抑制剂可提高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但氮肥与脲酶抑制剂无显著...  相似文献   
60.
为了研究施加不同浓度的生物对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共生体系下玉米根系及生长的影响,选用玉米正大619以盆栽方式进行试验,设置0%(CK)、0.75%(C1)、1.50%(C2)、2.25%(C3)、3.00%(C4)5个不同的生物施用量和3个取样期(玉米出苗30、50、70 d)。结果表明,施加生物显著降低30、50 d时玉米根系的侵染率(P<0.05)、降低30 d时的接种势和基质孢子数;提高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50 d时的C1、C2处理除外);施加生物处理在30、50 d时玉米根系指标相比同时期的对照主要表现为下降,而在50 d时C2、C3处理的根系指标则高于对照;施加生物提高了30、70 d时的根系活力(30 d时的C3处理除外),而50 d时由于侵染率较低且根系生长相比其他2个时期较弱,因此根系活力较低;30、50 d时,施加生物显著提高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30 d时的C3、C4处理及50 d时的C4处理除外),而70 d时玉米处于开花期,对养分需求量较大,C1、C2、C3处理因菌根侵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