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9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林业   162篇
农学   139篇
基础科学   173篇
  774篇
综合类   1491篇
农作物   10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102篇
植物保护   69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326篇
  2022年   341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瓜菜》2019,(12):41-44
为了解不同秸秆生物对马铃薯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设置了生物用量分别为0、100、150、200、250g·株~(-1)的5个处理5次重复的田间试验,收获时,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土壤生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秸秆生物施用量为200 g·株~(-1)为宜,与对照相比,马铃薯产量提高了38.5%,块茎中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了13.5%、21.4%和30.5%,根区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17.6%、15.4%、34.3%、79.3%,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平均吸光值)、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分别增加77.8%、21.7%、10.7%、82.3%。  相似文献   
22.
《畜禽业》2015,(1):78
<正>除了针对原发病进行积极的治疗外,治疗腹泻还应清肠制酵,清除胃肠道内的病菌、毒素、有毒物质。常用的药物是鱼石脂、大蒜酊、芳香氨醑。药用(活性)能够吸附大量的气体、化学物质和细菌毒素,还能附着于肠黏膜表面,减轻有毒有害物质对肠黏膜的刺激,也是很好的清肠制酵药物。如果一时找不到药用,也可  相似文献   
23.
24.
孙鹏  付丽伟  刘善良 《现代农业科技》2023,(22):119-122+135
保障水稻稳定增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水中的农药、化肥、重金属等物质随稻田尾水流出,排入周边水域,易造成水体面源污染。生物具有原材料丰富、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离子交换能力强、成本效益高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修复领域。生物经适当改性能增加吸附活性位,提高吸附性能。在促沉净化材料中添加生物或生物基材料,可增强稻田面源污染促沉净化装置效能,提高稻田尾水利用率,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本文介绍了稻田尾水的特点、常见处理技术及治理意义,阐述了生物及生物基材料在稻田尾水净化中的应用,展望了稻田尾水防治工作待深入开展的方向,并提出了生物材料在参与废水处理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生物成为近年来农林、环境及能源等诸多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为废弃生物质利用、生物能源生产、土壤改良培肥、肥料创新、温室气体的减排等提出了综合解决方案。通过对近年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对生物技术发展历程、生物特性、土壤改良及作物增产理论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生物在农业领域中更广泛的应用提供思路,并对我国开展生物的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
以宁夏贺兰山东路风沙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等碳量秸秆、生物还田后土壤、微生物、胞外酶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为农田养分调控和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秸秆和生物还田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C)、全磷(P)、速效氮(AN)、速效磷(AP)浓度显著增加,且生物还田优于等碳量秸秆处理.而秸秆与生物还田对土壤全氮(N)浓度影响不显著.土壤C/N、C/P、N/P、AN/AP变化范围在10.1~10.9、7.4~8.2、0.7、2.7~3.4.且N/P、AN/AP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显著增加,随生物还田量的增加显著降低.生物还田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显著高于等碳量秸秆还田.而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与胞外酶化学计量比均显著高于等碳量生物还田.相关性分析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AN与碱性磷酸酶(AKP)极显著负相关,与β-葡糖苷酶(B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MBC、(BG+CBH)/AKP、(NAG+LAP)/AKP、MBN/MBP极显著正相关.生物还田后土壤AP与BG、α-纤维素酶(CBH)、LAP、NAG、MBC、MBN、(BG+CBH)/AKP极显著正相关,与MNC/MBN极显著负相关.综上,生物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浓度和微生物量,而秸秆还田更有利于维持土壤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27.
于2019—2021年采用再裂区设计,设置氮肥、生物和脲酶抑制剂3个因素,主处理设5个氮水平:0、75、150、225 kg·hm-2和300 kg·hm-2,副处理设2个生物水平:0 t·hm-2和7.5 t·hm-2,副副处理设2个脲酶抑制剂水平:0%和2%,共20个处理,研究氮肥配施生物和脲酶抑制剂对夏玉米-冬小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显著提高夏玉米和冬小麦产量、植株氮素吸收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素收获指数以及夏玉米地上部生物量,较不施生物处理分别增加4.4%和2.9%、2.3%和3.0%、25.8%和13.5%、4.9%和6.1%、4.5%;氮肥单独配施生物可显著提高夏玉米和冬小麦产量、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且氮肥和生物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施用脲酶抑制剂显著增加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较不施脲酶抑制剂处理分别提高1.5%和3.0%;氮肥单独配施脲酶抑制剂可提高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但氮肥与脲酶抑制剂无显著...  相似文献   
28.
为明确组配钝化剂对设施土壤污染镉的钝化效果,采用生物模拟方法,以外源添加镉的设施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骨粉、生物、纳米腐殖质组配钝化剂对设施土壤污染镉的钝化效果和对小白菜富集镉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当骨粉、生物和纳米腐殖质总添加量为2%、5%,配施比例为1∶5∶2时,钝化效果最为显著。土壤有效态Cd含量显著降低,降幅为12.72%~15.73%,更易使Cd形态从弱酸提取态转化为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土壤pH值显著升高0.22~0.34个单位,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增长15.28%~23.73%,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显著升高,增幅分别为23.21%~52.98%、57.75%~67.75%。添加量为5%时,小白菜地上部Cd含量显著降低14.67%;总添加量为2%时,小白菜根部Cd含量显著降低14.47%。(2)其他处理也表现出了一定的钝化效果。总添加量为5%,配施比例为1∶2∶2时,土壤的有效态Cd含量显著降低了10.93%。总添加量为2%、5%,配施比例为1∶5∶5时,土壤有效态Cd含量显著降低,降幅为7.49%~7.56%。(3)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土壤的pH值...  相似文献   
29.
研究生物对烟草土壤化学性质及真菌群落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烟草连作土壤状况,为土壤改良及消减烟草连作障碍提供新思路。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分别施用5、15、25 t/hm2生物,并以不添加生物处理为对照,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生物的不同施用量对烟草连作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随着生物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全钾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加生物后显著增加了土壤交换性钙的含量。同时,随着生物施用量的增加真菌群落多样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施用5 t/hm2生物处理的真菌群落多样性最高。OTU Richness和Shannon指数受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最大,交换性钙含量与真菌群落结构密切相关。此外,在不同生物的施用量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功能及组装过程差异显著。低施用量生物增强了土壤真菌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了群落的稳定性。低施用量的生物处理真菌网络结构比高施用量的生物处理真菌网络结构更稳定。施用适宜量(5 t/hm2)的生物在促进烟草连作土壤真菌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施加生...  相似文献   
30.
为明确土壤结构体分布和Cd赋存形态对零价纳米铁-壳聚糖改性生物的响应,以黄绵土为试验对象,枸杞枝条制备改性生物,以不添加改性生物土壤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CdCl2溶液污染条件下,1%~3%改性生物输入处理对土壤pH值、有机碳(SOC)、阳离子交换量(CEC)、水稳性团聚体及不同Cd形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300 d沉化,相对于对照处理,添加改性生物后,土壤pH、CEC、SOC分别平均显著增加8.30%、17.23%、68.48%;土壤大颗粒团聚体(> 0.25 mm)含量增加7.69%,有效态Cd含量中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各占比都有所减少,分别减少12.61%、5.52%和1.21%,无效态Cd含量(残渣态)增加19.34%。路径分析表明,土壤pH和SOC含量直接影响有效态Cd的含量且存在因果关系,SOC含量直接影响土壤小颗粒团聚体(< 0.25 mm)的形成,且土壤小颗粒团聚体形成和CEC与有效态Cd存在因果关系。从路径分析的结果来看,土壤CEC和土壤团聚体是土壤Cd有效性的关键作用因子。在本试验条件下,对于高浓度Cd污染土壤,零价纳米铁-壳聚糖改性生物对Cd固定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