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713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69篇
  249篇
综合类   775篇
农作物   61篇
水产渔业   496篇
畜牧兽医   170篇
园艺   105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进程的加快,国家对林业生态工程的组织管理、规划设计、施工、资金管理、建设监理、质量监督监测、检查验收等都提出了新的规定和更高的要求。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监理的依据、概念、含义及目标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2.
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作用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0年以来, 我国一些林业学者在总结长期生产和科研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以林为主, 抑螺防病"的林业血防生态工程科学设想, 即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 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 采取以林为主, 生态学、环境学、农学、系统工程学以及流行病学等众多学科结合, 林、农、副、渔等多种经营, 创立融抑螺防病、经济、生态三效一体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抑螺防病林。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 提出了多物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低丘滩地的治理与开发模式以及不同类型的抑螺防病综合治理模式, 形成了以生物为主与工程措施相互结合的一整套较为系统的抑螺防病林体系。目前在长江流域湖区5省建立抑螺防病林试验点19个, 试验区面积6万多hm2, 抑螺防病效果十分明显。同时, 林业血防生态工程还兼具湿地保护、促进滩地综合治理与开发、有效降低滩地钉螺密度和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等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83.
运用不同调查方法对安庆沿江滩地杨树林地、江滩草地、芦苇丛等5个植被类型区的钉螺分布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了钉螺样本的形态指标和阳性率,以及对其与已采取的灭螺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成熟杨树林地、中龄杨树林地均无钉螺分布;杨树幼林地、江滩草地、芦苇丛螺口密度分别为4只/0.11m2、5只/0.11m2、7只/0.11m2。(2)杨树幼林地、江滩草地、芦苇丛所获钉螺样本的阴阳性检测,没有被血吸虫感染,均为阴性。(3)江滩营造抑螺防病林是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及人工控制钉螺种群密度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4.
新围垦滩涂防护林树种选择及造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新围垦滩涂防护林树种选择及造林一直是林业科研生产中的难点之一。在防护林树种试验过程中,依据生态学原理,通过采用一系列生物、工程和管理措施,提高了造林试验树种的成活率,探索出入侵生物水葫芦的应用途径及特困立地造林的有效措施,也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5.
新时期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系统的建设,我国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系统也早在20多年前已开始运作,现今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文章就在这一现状下就我国林业生态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现状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86.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劣,人们向往回归自然,向往清新的空气,茂密的森林,清幽雅致的环境,生态的人居。同时也希望能品尝到绿色无污染的绿色食物;让身体在环境污染中解脱出来;让身心在大自然环境中受到洗礼和净化;让烦躁的心平静安详。因此,林业生态工程应运而生。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和改善,使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但是,生态环境状况仍然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大气污染严重,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减速灭绝,低下水位下降,水体污染明显加重,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环境是一种特殊资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直接导致经济损失与财富流失,明显的影响了我国现期经济指标和预计经济趋势。因此,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7.
雷州黑鸭滩涂生活习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雷州黑鸭的滩涂生活习性,为建立科学的滩涂放养管理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东省雷州半岛调风镇卜昌村5500羽滩涂放养的雷州黑鸭为观察对象,连续跟踪调查其滩涂放养的饲养模式和独特的滩涂适应能力。【结果】雷州黑鸭在滩涂放养主要觅食鱼虾贝类等天然动物性饲料,采食饮水行为稳定有规律,拥有独特的滩涂适应能力和较强的防备意识、避害能力。雷州黑鸭喜欢嬉水,每天梳理羽毛15~20次,每次5~10 min;其繁殖行为有规律,交配时间集中在7:00~11:00和15:30~18:30;产蛋时间主要在凌晨1:00~4:00,且有共同的产蛋窝;产蛋率易受台风等应激条件影响。【结论】雷州黑鸭的觅食、饮水、避害、羽毛护理、繁殖等行为已具有独特的滩涂适应能力,在生产管理中可根据其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建立科学的滩涂放养管理制度,扩大滩涂饲养规模,提高雷州黑鸭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88.
从激发乡村创新创业活力,促进城乡等值化发展,推进乡村生态发展模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城乡、农业、生态国土空间新格局,加快"三农"发展转型,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结合工程实践和具体问题,指出了今后美丽乡村生态工程技术的研发方向,包括加强美丽乡村生态建设条件和标准研究、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组装技术应用途径研究、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土壤及水体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不同生物气候带美丽乡村生态产业模式研究等。  相似文献   
89.
沿海滩涂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452-7454
以连云港滩涂棉花地为研究区域,利用ASD便携式光谱仪在晴朗天气条件下测试了野外采集的棉花叶片反射光谱,选取原始光谱和一阶导数光谱作为多变量,三边参数(红边、黄边和蓝边)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结构相关色素指数SIPI、叶面叶绿素指数LCI、水分指数WI、窄波段微分植被指数1DZ_DGVI和窄波段植被指数TCARI/OSAVI作为单变量,分析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与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叶绿素a、b和a+b含量与单变量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而与原始光谱、导数光谱都存在显著相关性。对叶绿素a含量而言,基于440 nm处的一阶导数光谱应用指数函数和幂函数构建的估算模型精度最高,R2为0.231。对叶绿素b含量而言,基于652 nm处的一阶导数光谱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法构建的高光谱估算模型精度最高,R2为0.165。对叶绿素a+b含量而言,基于440 nm处的一阶导数光谱应用指数函数、复合函数和生长函数构建的估算模型精度高,R2为0.155。该研究为进一步加强滩涂农业管理和提高滩涂农作物的产量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0.
乌梁素海富营养化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乌梁素海设立试验示范基地,进行较大规模富营养化适度控制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近年来输入乌梁素海的盐量约75.5×104t/a,平均每年参与积累储备的总氮328.7t,总磷28t,这些超负荷积累的营养物已使乌梁素海有序的生态结构严重退化,将在30a内演变成为芦苇沼泽地。以机械化方式收割沉水植物转移氮、磷营养可以削减湖泊内源性营养物负荷的储备,使输入与输出的营养盐趋于平衡,并抑制生物填平作用。芦苇园田化生态管理工程可以控制芦苇蔓延,重建全湖自然景观。实施上述生态工程可使乌梁素海富营养化适度控制与水生资源开发利用取得和谐统一,促进湖泊环境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