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93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42篇
  227篇
综合类   625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01篇
畜牧兽医   239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51.
为探讨不同来源有机改良剂对污染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分子特征及重金属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选择3种不同来源的有机改良剂,以海南省昌化矿区铅(Pb)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以不施有机改良剂的土壤为空白对照处理,对3种不同有机改良剂处理(添加5%羊粪、海藻有机肥、小麦秸秆生物炭)的土壤进行培养实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改良剂能显著提高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在培养后期DOC含量逐渐降低;除了生物炭,其他3种处理高分子量芳香碳类物质(C2)占比随培养时间增加而降低,较低分子量的氧化醌类物质(C3)占比提高。红外光谱特征表明施用有机改良剂后土壤中DOM的官能团主要是氨基酸N H键和羟基OH;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4种处理均能提高土壤中水溶态Pb含量,其中海藻处理的水溶态Pb含量最高,达到1.91 mg·kg-1,可还原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是Pb的主要存在形态(48%~54%)。不同培养时间的冗余分析表明土壤DOC含量以及相关官能团与土壤Pb含量和形态存在相关性,土壤溶液中的Pb主要受控于土壤溶液中的DOM,海藻和羊粪处理能够增加土壤中水溶态Pb和EDTA-Pb的含...  相似文献   
52.
我国植烟土壤改良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优质烟叶生产的基础。改良植烟土壤,提高烟叶品质将是实现烟草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综述了使用有机物、轮作、土壤改良剂和微生物肥料等技术改良植烟土壤,提高烟叶品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3.
为探究秸秆添加对氧化还原条件变化下稻田土壤重金属释放的影响,本文选取典型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通过微宇宙试验结合三维荧光光谱等手段,分析了土壤溶液化学性质、溶解性有机质(DOM)、金属释放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添加秸秆增加了厌氧期Fe、Mn、As、Cd等金属的释放,同时影响了DOM组成。土壤DOM中类蛋白(C3)含量在培养期总体降低(P<0.05);类腐殖质含量呈现厌氧期上升、好氧期下降的趋势。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显示,Eh的变化与Mn和As的溶出显著负相关(路径系数分别为-0.662和-0.528,P<0.01),同时,Eh还通过影响土壤类腐植酸C2(路径系数-0.816,P<0.01)控制As的释放(路径系数0.244,P<0.05)。因此,稻田土壤干湿交替造成的Eh变化和秸秆还田措施不仅可直接影响重金属的溶出,也可通过DOM含量和组成进一步控制其释放。  相似文献   
54.
剩余污泥超声破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超声波技术破解人工配水条件下培养的污泥,研究了超声破解含固率为0.5%与1%污泥的性能,并比较了超声破解2种含固率污泥的效果。结果表明,在一定声能密度下,SCOD增加值随时间延长线性增长。即在一定试验时间范围内,污泥破解反应相对于时间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但是,在较高声能密度与较低污泥浓度下,SCOD增加值随时间延长不再呈线性增长趋势,而是随超声作用时间的延长,增长速度减缓。在相同比能耗下,破解含固率为1%污泥的SCOD增加值明显大于含固率为0.5%污泥值。若后续污泥处理工艺采用厌氧消化技术,则推荐破解含固率为1%的污泥。超声破解污泥后,污泥温度会升高,相同声能密度下,破解两种不同含固率污泥的温度升高值相近。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研究新疆干旱荒漠绿洲区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园后对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方法】 在阿克苏地区采集小麦地、枣园及枣麦间作园土壤,测定其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结果】 在0~100 cm土壤剖面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表现为枣园 > 枣麦间作 >小麦,土壤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表现为枣麦间作 > 枣园 >小麦。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园后,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P< 0.05)。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则表现为由农田更替为果园后,降低了各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农田更替为果农间作园后,降低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其余土层表现为增加。溶解性有机碳分配比例大致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果园和果农间作园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均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P< 0.05)。【结论】 新疆干旱荒漠绿洲区农田转化为果园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农田转化为果农间作园仅提高了表层0~20 cm土层有机碳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6.
桉树连栽人工林地的地表枯枝落叶层中,干物质和各种养分贮藏量与次生阔叶林和厚荚相思林比较明显下降,土壤有机质,全N量和碱解N含量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也出现下降趋势.传统的砍、烧、机耕整地使桉树林地的枯枝落叶和养分库呈突变形式退化.林分组成单一,凋落物数量和养分含量少,也是桉树林地土壤有机物的养分库退化的原因.通过改变林分组成和施肥,可以控制人工桉树林地有机物和养分库的退化,提高人工林地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57.
樟子松播种苗当年生长规律与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樟子松播种苗当年生长规律的研究,表明樟子松苗期各器官的孕育、生长均遵循着一定时间节律,经与指数函数拟合,吻合程度良好。且苗木的茎高、茎粗及有机物积累等性状与根系紧密相关,特别是侧根的强弱对苗木生长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对促进苗木根系发育的苗圃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8.
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溶性有机质(DOM)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活性碳源和养分库,在土壤有机质的降解和矿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决定着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生物学活性,在森林生态系统生命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物质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可溶性有机质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方法,分析和探讨可溶性有机质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9.
选择青岛市不同区市具有代表性的新装修住宅305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采样与实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青岛市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市新装修住宅室内空气质量总体上属于轻污染状况;空气污染以甲醛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为主;从主要污染物的分布来看,室内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主要集中在一些老城区,夏秋季污染物的超标率高出冬春季2~5倍,儿童房甲醛污染严重,客厅则以TVOC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60.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物质,凋落物中易分解植物残体(DPM)和难分解植物残体(RPM)含量及比值是反映凋落物分解速率的重要指标之一,英国洛桑试验站建立的土壤碳模型(Roth C)把DPM/RPM值作为一个重要输入参数模拟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DPM/RPM的值与森林类型等有关,为了探明秦岭主要森林凋落物的DPM、RPM含量及其比值,采用硫酸水解法对秦岭主要森林凋落物的DPM/RPM值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秦岭主要森林凋落物DPM/RPM的比值范围为0.45~1.22,其中白桦(Betulaplatyphylla)林的比值最高(1.22),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i)林的最低(0.45),其平均值为0.792;不同森林类型排列顺序为白桦林>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林>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林>华北落叶松林;2)不同类型森林凋落物中易分解植物残体DPM所占比例在31%~55%之间,其中阔叶林的DPM值平均为49.3%,大于针叶林的35.3%,从一个侧面证明阔叶林凋落物更容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利用,针叶林凋落物有机碳周转的时间要长于阔叶树植物。这一结果将为今后利用Roth C模型进行秦岭林区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