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56篇
综合类   14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目的】低磷低利用限制了酸性红壤的初级生产力。溶磷微生物作为磷素活化的主要执行者,能活化土壤磷素,加速土壤磷组分的循环,但其复合菌液对土壤磷素的转化机制尚不明晰。因此,试验通过向毛竹根际接种溶磷菌复合菌液,探究毛竹根际土壤磷素循环的机制及其对毛竹生长的影响。【方法】试验以盆栽毛竹为供试植物,以浇灌的方式向盆栽毛竹根际接种4种不同的溶磷菌复合液:劳尔菌(Ralstonia sp.)+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肠杆菌(Enterobacter sp.)、劳尔菌+雷伯氏菌、劳尔菌+肠杆菌和雷伯氏菌+肠杆菌,空白对照接种等体积的去离子水,在大棚培育90 d后,测定毛竹根际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及毛竹生长指标,探究溶磷菌混施对毛竹生长、土壤化学性质、磷循环功能基因的丰度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溶磷菌混施后,土壤无机磷溶解和有机磷矿化基因相对丰度分别比磷饥饿相关基因及磷吸收和转运相关基因相对丰度增加438.66%和383.15%,从而编码土壤磷酸酶矿化土壤有机磷,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溶磷菌混施提高了毛竹土壤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的含量,改变了土壤pH,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292.
闫龙翔  陈露  张跃  阚雨晨 《上海蔬菜》2023,(3):50-51+57
为验证上海绿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溶磷型土壤修复菌剂对生菜生长发育和土壤中其他金属阳离子活性的影响,作者开展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溶磷型土壤修复菌剂处理生菜的株高、叶片数、单株质量、产量等指标均优于空白对照,且土壤的有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含量分别较空白对照提高24.02%、8.06%、5.86%、7.14%、6.11%、20.37%、9.38%,土壤pH值较空白对照下降2.8%。由此可见,溶磷型土壤修复菌剂可促进生菜生长发育、提高生菜产量,并可降低土壤pH值,在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同时还可释放被固定的金属元素,建议在生菜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3.
溶磷真菌是土壤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功能真菌类群,因其独特的溶磷能力和遗传稳定性,在绿色农业生产实践与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领域。对溶磷真菌资源的类群、溶磷真菌对土壤环境及其植物的影响、作用与机理,以及在农业生产实践与生态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94.
为了研究溶磷菌如何响应和应对缺磷,将难溶性磷转变成可溶性磷的机制。利用贵州多花木兰根际土壤分离筛选获得溶磷菌株PD19-4,设置无磷(CK)、难溶性磷(UP)和可溶性磷(SP)3种磷元素条件下培养,并采用LC-MS/MS 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其在不同磷元素条件下培养产生的差异代谢物。经形态学鉴定、理化特性比较和16S rDNA序列比对NCBI数据库,发现PD19-4与巴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baetica)最相似,且同源性达99.65%。代谢组分析发现:(1)菌株代谢物共鉴定出253个。CU(CK∶UP)、CS(CK∶SP)和US(UP∶SP)中差异显著下调的代谢物有68、101和108个。代谢物中有机酸类、氨基酸类、碳水化合物和核苷酸类差异物最多;(2)与CK相比,UP和SP中共同上调较明显的代谢物有磷酸糖类D-甘露糖6-磷酸、D-木酮糖-5-磷酸和核酮糖-5-磷酸类物质,且仅在UP中最活跃的代谢物是D-葡萄糖-6-磷酸和2-脱氧核糖1-磷酸。与UP相比,CK和SP中有机酸类精氨基琥珀酸差异倍数较大且相反,分别为17.28 log2FC和-17.28 log2FC;(3)KEGG注释和富集,与SP相比,CK和UP都共同富集在精氨酸、脯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代谢途径、碳代谢、磷酸戊糖途径及ABC转运体通路。仅在US中富集的代谢通路有嘌呤代谢、氧化磷酸化、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综合以上,溶磷菌株从可溶性磷转到难溶性磷环境中,主要通过增加有机酸类和氨基酸类代谢物,同时增强嘌呤代谢、氧化磷酸化、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及磷酸戊糖途径来提高溶磷性。  相似文献   
295.
【目的】分离能高效溶磷的促生菌菌株,研究不同溶磷菌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SRSM培养基及改良Belimov方法从平凉市化肥施用冬小麦土壤中筛选溶磷菌株,利用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对筛选菌进行鉴定、分析其促生特性,盆栽试验分析不同溶磷胁迫下玉米幼苗抗逆性等。【结果】在初步分离得到8株溶磷菌株中,筛选出1株ZX-2020菌株,通过生理生化及16S rRNA 鉴定ZX-2020为Pseudomonas sp,GenBank登录号为MT084758。玉米幼苗生长试验表明,接种ZX-2020菌株的玉米与不同溶磷菌处理相比,其幼苗根、茎长度和叶面积均有显著提高,分别增加54.49%、26.96%和36.06%,产IAA量为6.71 mg/L,溶磷量为198.26 μg/mL。【结论】Pseudomonas sp.ZX-2020在施用化肥土壤中能更好地定殖,保证促植物生长能力的发挥,并为化肥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原位修复提供优良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296.
土壤盐碱化危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溶磷菌是一类可以将难溶性磷源转化成植物可吸收利用磷素的促生菌,对于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缓解作物盐碱胁迫损伤及改良盐碱土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利用前期筛选分离得到的3株耐盐碱溶磷菌株,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其对绿豆的促生作用,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接种溶磷菌株后加沙盐碱土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结果表明,3株溶磷菌株均具有溶磷作用,有利于缓解盐碱胁迫对绿豆的伤害,促进绿豆生长;施用溶磷菌株土壤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增加,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相对丰度明显上升;冗余分析发现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与可溶性盐含量、pH值呈正相关,与土壤肥力指标呈负相关;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与可溶性盐含量、pH值呈负相关,与土壤肥力指标呈正相关。综上,施入溶磷菌能够提高绿豆的耐盐碱能力,改善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促进绿豆生长。  相似文献   
297.
为提高黔中黄壤区农田土壤磷素的有效性,以从该地区筛选的1株具有溶磷能力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QHR-9)为试验菌株,通过室内摇瓶培养试验研究菌株的溶磷特性。设置对照、QHR-9、QHR-9+葡萄糖、QHR-9+组合糖类等4个处理,通过室外土壤培养试验研究菌株在土壤中的作用及对碳循环相关基因的影响。室内摇瓶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培养第7 d, QHR-9对磷酸三钙、磷酸铝、磷矿粉的溶解能力分别为645.82 mg/L、269.17 mg/L、272.45 mg/L; QHR-9在10种不同碳源条件下溶磷能力为28.06~645.82 mg/L,在10种组合碳源条件下的溶磷能力为92.31 mg/L。室外土壤培养试验结果表明,QHR-9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硝基还原假单胞菌丰度等,QHR-9+葡萄糖与QHR-9+组合糖类处理上述4项指标均高于QHR-9处理;土壤pH以QHR-9+葡萄糖处理最低,与QHR-9、QHR-9+组合糖类处理差异不显著;QHR-9处理微生物碳循环糖基转移酶(GT)和辅助活性酶(AA)基因相对丰度与对照相比降低,糖苷水解酶(GH)基因相对丰...  相似文献   
298.
以甘薯(Ipomoea batatas L.)为供试作物,研究分离自连作太子参土壤的解淀粉芽孢杆菌C05(C05)与枯草芽孢杆菌G03(G03)的体外促生能力及根际接种这两株细菌对甘薯幼苗生长和盆栽土壤理化性质、土壤主要功能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植物根际有益细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接种C05、G03可以显著提高甘薯幼苗的主蔓长、最大叶面积、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地下部干重和叶片叶绿素a、b含量,其中C05对甘薯幼苗的促生效果最为显著。接种C05、G03能够改善栽培土壤营养构成,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诱导甘薯抗病基因H1N1和促生基因ctd1、ERF2的表达。综合认为,解淀粉芽孢杆菌C05与枯草芽孢杆菌G03具有体外促生能力,根际接种这两株细菌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甘薯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