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2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林业   589篇
农学   277篇
基础科学   535篇
  468篇
综合类   2298篇
农作物   145篇
水产渔业   379篇
畜牧兽医   916篇
园艺   263篇
植物保护   14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337篇
  2012年   364篇
  2011年   338篇
  2010年   363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尹珂  肖轶 《水土保持通报》2017,37(2):239-246,252
[目的]对三峡库区消落带耕地非市场价值进行评估,为生态休耕经济补偿标准的厘定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双边界二分式CVM法开展评估和分析。[结果](1)受访者基本可以构建起CVM假想市场,问卷理解度调查显示受访者的理解度达84.73%,调查可信度较高。(2)受访者支付意愿存在较大差异,农户愿意支付率达到75.65%,城镇居民愿意支付率仅占到64.80%。(3)Probit回归模型与Logit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收入状况是影响受访者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以受访者单位耕地支付意愿1 516.76元/(hm~2·a)作为该区的生态休耕经济补偿标准,则所涉及的三峡库区9区县消落带耕地的非市场价值约为30.15亿元。  相似文献   
992.
华北山前平原典型厚包气带硝态氮分布累积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梁慧雅  王仕琴  魏守才 《土壤》2017,49(6):1179-1186
包气带是连接大气层和含水层水分和养分转换的纽带,也是农田NO_3~–-N分布和累积的重要场所和向含水层淋失的通道,因此研究包气带土壤中NO_3~–-N的分布累积规律对防止地下水NO_3~–-N污染至关重要。本文以中国科学院栾城试验站典型的厚包气带为对象,在无施肥处理(N0)和施氮肥600 kg/(hm~2·a)(N600)两种处理的多年试验田中,利用Geoprobe获取0~10.5 m深度土壤样品,研究厚包气带NO_3~–-N垂向分布、累积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N0中NO_3~–-N基本保持不变,长年施氮肥600 kg/(hm~2·a)使得NO_3~–-N淋溶至10.5 m,并在深层包气带中形成累积,累积的峰值由土壤的质地和含水量决定;NO_3~–-N的分布和累积主要受水分运移、土壤质地和反硝化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993.
菌根桑苗在石漠化和消落带地区逆境胁迫下的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AMF)是土壤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真菌,能侵染大多数植物根系与之形成共生的丛枝菌根(AM)。将长势基本一致的接种了AMF(玫瑰红巨孢囊霉Gigaspora rosea)的菌根桑苗以及未接种AMF的桑苗同时移栽到位于我国西南部的石漠化和消落带地区,并连续2年进行追踪调查,探索菌根桑苗对石漠化和消落带地区旱涝逆境胁迫的生态适应性,以及对2类逆境生态的修复重建潜能。调查结果表明:在2类生态环境下,菌根桑苗的菌根侵染率均为未接种AMF桑苗的1.5倍以上;菌根桑苗的最大枝条长度、茎基粗、第5位叶长等农艺性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桑苗,营养生长对菌根的依赖性都100%;菌根桑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桑苗。上述结果提示:桑苗根系与AMF共生形成的丛枝菌根通过提高桑叶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增强了桑苗对旱、涝胁迫环境的耐受性,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了桑苗的营养生长。菌根桑生物技术的应用,可显著促进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和三峡库区消落带地区的生态修复与生态重建。  相似文献   
994.
三峡库区消落带淹水后土壤性质变化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杨武  陈明君  潘杰  祁俊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83-10784,10821
[目的]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体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试验装置研究消落带土壤淹水后土壤-水体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行为及土壤pH值等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三峡水库蓄水时,江水浸泡对消落区土壤环境具有较大影响,各层(0~10、10~20、20~30cm)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土壤pH值呈现出基本相同的变化趋势。淹水后,各层土壤的pH值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土壤中重金属Zn、Cd、Zn、Cr和Cd均不同程度的溶出而进入江水。[结论]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淹水后,土壤与水体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95.
996.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物理性质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连续2年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物理性质定位监测,研究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对消落带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落带经受2个水位涨落周年影响区域比未受水位涨落影响区域的土壤密度增加了0.7%~4.6%,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减少0.2%~7.5%,0.6%~4.0%和32%~60.8%,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分别减少0.6%~15.1%,0.7%~11.9%和0.3%~12.5%。虽然各项物理指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经受3个水位涨落周年影响区域比未受水位涨落影响区域的土壤密度增加7%~17%;土壤总孔隙度减少18%~21%,毛管孔隙度减少11.3%~24.3%,非毛管孔隙度减少35%~53%,土壤最大持水量降低28%~31%,毛管持水量降低26%~31%,田间持水量降低26%~32%。消落带受水位影响区域和未受水位影响区域各土层的土壤物理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97.
苏丹草诱集带对玉米田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以新疆近年来引进种植的优质牧草苏丹草作为诱集植物,探讨不同播种方式对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应,为玉米螟治理的生态调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在玉米田以不同播种期、不同密度播种苏丹草诱集带和玉米-苏丹草同行混作以及不同品种的玉米田种植苏丹草诱集带等方式对玉米田的亚洲玉米螟发生、为害情况进行比较,明确苏丹草诱集带对玉米螟的生态调控作用.[结果]5月2日、5月27日和6月14日三个不同播种期的苏丹草诱集带对降低玉米田亚洲玉米螟为害率都有显著作用,效果达14.29;~100;;以不同密度播种的苏丹草诱集带和苏丹草-玉米按不同比例同行混作对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果不显著;玉米螟为害甜玉米美糯2号的程度显著高于普通饲料玉米SC704.[结论]尽管美糯2号甜玉米田的苏丹草诱集带对玉米螟的诱集率较SC704普通饲料玉米田显著高9.4;,但苏丹草的诱集作用对减轻玉米受害程度在玉米品种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8.
五台山草甸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12个物种多样性指数,研究了五台山南台不同距离带上草甸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旅游干扰程度的减少,草甸种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趋于增加。对于物种的均匀度,近距离处,旅游干扰强度大,种间竞争小,使得草甸种的分布更趋于均匀;而远距离处,旅游干扰小,种间竞争加剧,因而种群分布的均匀度相应减小。  相似文献   
999.
<正>1设置防护林常用树种有毛白杨、旱柳、臭椿等。主林带应与主要有害风向垂直,相邻主林带间距200~300m。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相邻副林带间距800~1000m。林带一般由5~7行组成,主行距1~2m,占地为果园总用地的1.5%~3.5%。林带北面与枣树要保持30m左右,南面距离15~20m。  相似文献   
1000.
滇池内湖滨带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水体沉积物是重金属元素的重要载体,其含量高低能反映水环境质量现状。采集滇池内湖滨带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滇池内湖滨带表层沉积物中Pb、Cd、Cu、Zn、Cr、Ni、Fe、Mn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并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其生态危害,旨在为合理预防和治理滇池内湖滨带的重金属污染以及内湖滨带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与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比,表层沉积物中主要是Cd、Cu、Zn超标,重金属污染强度总体上是草海>外海。不同重金属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u-Cd之间呈极显著相关,说明这两种元素污染源可能相同,几种污染重金属与胶体矿物元素Fe、Mn间的相关性不大,说明在所调查沉积物中,Fe/Mn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共沉淀或吸附Pb、Cd、Cu、Zn、Cr、Ni元素量较少。由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可知,滇池内湖滨带表层沉积物已具极强生态危害,各重金属对滇池内湖滨带生态风险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Cu>Pb>Ni>Zn≈C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