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1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197篇
林业   692篇
农学   518篇
基础科学   176篇
  176篇
综合类   3466篇
农作物   392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641篇
园艺   567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446篇
  2011年   396篇
  2010年   423篇
  2009年   416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用改良理查德液体产毒培养基培养棉花枯萎病菌,取其培养滤液作为毒素液。测试了毒素液对抗病、感病品种种子发芽、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的毒害作用和对幼苗的致萎作用以及对叶片电导率的影响。为毒素液应用于抗病资源的快速筛选与鉴定、体细胞抗性突变体的筛选等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2.
【目的】研究水杉、枫香、构树、毛白杨、木瓜、鹅掌楸、白蜡等7种非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寄主植物叶片挥发物对其成虫具有显著引诱作用而未成为其寄主的原因,为配置非寄主植物或利用非寄主植物提取物防控悬铃木方翅网蝽提供依据。【方法】研磨、过滤获取这7种非寄主植物叶片的粗提物,以粗提物饲喂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测定对其存活的影响。以粗提物原液和不同体积分数的稀释液涂抹悬铃木叶片,测定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忌避活性。【结果】7种非寄主植物叶片粗提物原液饲喂的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生存状况显著低于对照(清水)(P<0.05),其半致死时间、99%致死时间和平均存活时间均极显著短于对照(P<0.01),其中木瓜尤为明显。7种非寄主植物叶片的粗提物原液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均具有忌避效果,忌避率最高的为构树(74.84%),其次是白蜡(70.74%)、枫香(53.90%)、木瓜(53.33%)、水杉(51.66%)、毛白杨(49.47%)、鹅掌楸(43.19%)。粗提物稀释后,忌避效果降低,但忌避效果并非随体积分数降低呈单向递减。【结论】嗅觉上有吸引作用的水杉、枫香、构树、毛白杨、木瓜、鹅掌楸、白蜡等7...  相似文献   
123.
构建银杏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目的主要有2个,即通过外植体诱导分化愈伤组织,再脱分化,产生不定芽,最终形成完整植株;对愈伤组织进行继代培养和细胞悬浮培养,以提取次生代谢产物。但培养物面临严重的污染和褐化问题,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成功率较低,且次生代谢物含量低于天然叶片平均水平,不利于进一步工业化提取应用。该文从外植体类型、取材和保存方法,消毒剂种类、浓度与使用时间,培养基配方、有益化合物添加,外环境条件筛选、pH与温度控制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方案作出的优化。针对污染和褐化2大问题,比较各环节的改进做法,讨论为提高成功率和次生代谢物产量进行的改良设计,并为进一步研究提出适宜方案,指出今后的改进方向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4.
杂交鹅掌楸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影响悬浮培养的一些物理因素如摇床转速、细胞起始密度等的研究,建立了良好的杂交鹅掌楸胚性细胞悬浮系.研究表明,当摇床转速为100 r/min,细胞起始密度为1×103~3×103个/mL时,可建立一个均匀性、分散性较好和细胞增值较快的杂交鹅掌楸胚性细胞悬浮系.悬浮细胞系的继代周期以2~4周为宜.培养效果最好的悬浮物是直径介于150~280 μm的细胞团,其干重占总悬浮物干重的65%.  相似文献   
125.
本文以黄河干流梯级水库补偿调节为例,系统分析了补偿调节方案的主要风险因素,提出了多因素组合风险估计的蒙特卡罗(Monte-Carlo)随机模拟技术,并根据风险指标对补偿调节方案的风险做出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建立的补偿调节方案风险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6.
为建立一个稳定的高粱遗传转化体系,以高粱RHMC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内含有P CAMBIA3301质粒载体的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的方法研究了高粱遗传转化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外植体预培养2d,GUS表达效果最好;在侵染液和共培养基中加入200μmol/L乙酰丁香酮时,GUS表达效果最好;侵染液浓度OD600值的适宜范围为0.8~1.0;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的适宜时间为5~10min;共培养的适宜时间为2d。初步建立了一套高粱遗传转化体系,为今后高粱转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7.
研究旨在应用组织培养技术探究愈伤诱导及再分化的最适条件,以期为糜子建立遗传转化体系奠定基础。采用5个糜子品种研究愈伤诱导及再分化的最适条件。利用植物激素2,4-二氯苯氧乙酸(2,4-D)诱导茎尖愈伤组织,筛选出发芽率高、愈伤组织诱导率高、染菌率低的品种,并对诱导愈伤最适激素浓度及配比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冀黍2号’出芽率高、愈伤组织诱导率高、染菌率低,适宜进行组织培养;2,4-D对‘冀黍2号’愈伤诱导效果最好,最适浓度为2.5 mg/L,诱导率达86.67%,淡黄色块状,结构紧密,质地较硬,继代培养后形成的胚性愈伤组织状态更好。再分化过程中,2.5 mg/L 2,4-D+3.5 mg/L TDZ时,出现明显的嫩芽。该试验获得‘冀黍2号’愈伤诱导及再分化的最适条件,可为糜子再生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8.
邢朝斌  沈海龙  刘岩  罗玲  范少辉 《种子》2006,25(7):44-45,49
以刺五加的成熟种子为材料,通过离体培养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利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在DNA水平上分析无菌苗和愈伤组织的遗传变异。10个10碱基引物中筛选出4个引物,对它们的PCR扩增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刺五加愈伤组织与无菌苗相比出现了DNA水平的变异。  相似文献   
129.
水稻愈伤组织再分化培养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云香  万志刚  孙丙耀 《种子》2008,27(1):13-16
在水稻愈伤组织再分化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配比的6-BA、iP、NAA三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组成34种不同的幼苗分化培养基,对水稻愈伤组织进行再分化培养。结果表明:(1)培养基中添加2mg/L 6-BA+2mg/L iP+0.2mg/LNAA有利于水稻愈伤组织形成绿点;(2)采用三步分化法,对于已分化出绿点的水稻愈伤组织,能明显提高成苗率。  相似文献   
130.
海岛棉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新疆自育海岛棉品种新海16无菌苗下胚轴为外植体材料,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再生植株的初步研究,筛选出适合于海岛棉体细胞胚胎再生的培养体系。结果表明,最佳诱导愈伤组织及分化配方为MSB附加0.1mg/L2,4-D及0.05mg/LKT,分化率达到88%;于MSB1附加0.01mg/LKT及0.3mg/LNAA中对胚性愈伤组织进行增值培养;由MSB2附加0.1mg/LIBA中可分化出成熟体细胞胚胎及再生植株,分化率达73%。本研究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获得了海岛棉再生植株,为海岛棉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