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3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15篇
  4篇
综合类   522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刘钊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4):79-81,107
通过11a的肥料定位试验,对8种肥料施用方法的小麦、大豆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作物产量的持续增长,依赖于作物品种的遗传改良;有机一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产量都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和单施有机肥的产量,有机一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是实现高产稳产的主要途径。氮素是产量提高的关键因子,而磷素则是产量提高的限制因子,施用氮肥必需配合施磷。结合我省自然生态条件,以期摸索出在我省淮北地区生产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且简便易行的小麦高产栽培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2.
中稻氮磷钾肥的施肥效果及推荐用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08年在湖北省荆州市布置了中稻的氮、磷、钾肥的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中稻产量的影响,并对施肥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稻施用氮肥的效果最好,稻谷增产量最高达1291kg/hm2,相应增产率为20.0%,纯增收入1073元/hm2;施用钾肥的增产量为676kg/hm2,增产率为10.6%,纯增收入190元/hm2;施用磷肥的增产量为391kg/hm2,增产率为5.9%,纯增收入283元/hm2。通过拟合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确定中稻最高产量N、P2O5和K2O的施用量分别为123、64、126kg/hm2,最佳经济N、P2O5和K2O的施用量分别为110、60、70kg/hm2。  相似文献   
123.
淮北地区小麦于4月中下旬抽穗开花,4月底5月初开始灌浆,历时30 d左右,5月底6月初成熟.小麦灌浆除受品种遗传性影响外,还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创造适宜小麦灌浆的条件,力争籽粒饱满,达丰产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4.
淮北地区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按照淮北地区小麦春季生育的特点和高产栽培的指标,针对不同地块小麦苗情,提出具体的管理措施,以促使苗情向预定的方向转化,为午季获得较好的收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5.
从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整地施肥、科学播种、覆膜除草、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科学收获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淮北地区春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淮北地区花生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6.
介绍紫甘薯生长的温度、水分条件,总结淮北地区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育苗、起垄与施肥、栽植、追肥与浇水、提藤打顶、防治病虫害、收获与贮藏等方面内容,以为紫甘薯高产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7.
淮北地区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25 cm机插水稻的栽插质量高于行距30 cm的栽插质量;行距25 cm机插水稻的有效穗数、有效产量显著高于行距30 cm的水稻;但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略有下降;有效穗数在一定范围内是影响机插水稻产量的决定因子,超过一定的范围,有效穗数的增加对产量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8.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示范的产量结构及配套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于2012年和2013年在淮北地区开展了玉米高产示范,通过选用隆平206玉米品种,采用土壤深松,即麦收后土壤深松30~50cm;增加密度,即留苗密度90000~97500株/hm^2,收获密度83280~94764株/hm^2;平衡施肥,即实行有机无机相结合和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相结合进行施肥;防病虫保绿防衰,即应用热雾工程技术防治玉米灌浆期的病虫害;成熟收获等技术,经专家实测验收,利辛县、太和县、踊桥区、濉溪县玉米产量分别为12123.0kg/hm^2、13749.6kg/hm^2、12043.5kg/hm^2、12053.4kg/hm^2,实现了玉米高产在不同年份间和不同地区间的重演,并创造了安徽省夏玉米的历史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29.
豆类良种8款     
《农村新技术》2013,(6):26-27
一、大豆濉科8号濉科8号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高油、中早熟、抗旱耐涝、抗病抗倒、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于机械化收割等特点,2009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198.2千克,增产极显著。适宜在江淮之间和淮北地区夏  相似文献   
130.
春季要普施重施小麦拔节孕穗肥和油菜抽薹肥,增粒增重。一次性施用小麦拔节孕穗肥应掌握在倒3叶期、叶色褪淡、高峰苗下降、基部第一节间基本定长、第二节间开始伸长时,一般淮南地区在3月上中旬、淮北地区在3月中下旬,每亩施纯氮4~6公斤、五氧化二磷2~3公斤、氧化钾3~5公斤。以复合肥加尿素或专用配方肥为宜,一般每亩施45%高浓度复合肥15~20公斤、尿素5~8公斤。群体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