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3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林业   218篇
农学   143篇
基础科学   39篇
  93篇
综合类   1452篇
农作物   86篇
水产渔业   343篇
畜牧兽医   297篇
园艺   132篇
植物保护   37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桃枝枯病是近年来在江、浙、沪一带出现的一种新病害,为有效防控桃枝枯病,对其病原桃拟茎点霉(Phomopsis amygdali)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桃枝枯病菌菌丝在PDA培养基、温度25℃、pH 6.0~7.0及光照12 h·d~(-1)条件下生长最好;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是蔗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和牛肉浸膏。病菌在PDA上易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在温度25℃、pH 6.0~7.0、光照12 h·d~(-1)及高湿(95%以上)条件下萌发率最高。综合而言,不同的营养(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光照、pH、湿度等环境条件对桃枝枯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2.
在p H7.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液和适量丙酮存在条件下,以吐温-80为稳定剂,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菊酯、甲氰菊酯、联苯菊酯、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可使体系共振光散射强度显著增强。在最大散射波长363 nm处有良好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0.069~0.113μg/m L。蔬菜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净化后,在0.5和1.0 mg/kg添加水平下,各农药的回收率在86.7%~98.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35%,结果令人满意,据此建立了检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快速、灵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明确孔雀草与淡紫拟青霉2种生防因子协同作用防治烟草根结线虫的效果,为烟草根结线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烤烟间作孔雀草同时联合使用淡紫拟青霉对烤烟生长特性以及对根结线虫病发病情况的影响。[结果]孔雀草与淡紫拟青霉联合使用不仅能显著提高淡紫拟青霉对烟草根结线虫防治效果的稳定性,还能明显提高烤烟的农艺性状。烤烟间作孔雀草能显著增加烟株的叶片宽度,施用淡紫拟青霉能显著增加烤烟的叶片长度;在株高、茎围、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上,孔雀草与淡紫拟青霉联合使用时均明显优于单一处理。单一施用淡紫拟青霉对根结线虫的平均防效为67.2%,施用淡紫拟青霉的同时间作孔雀草,平均防效在73%以上。[结论]孔雀草与淡紫拟青霉协同作用防治根结线虫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4.
《天津农业科学》2016,(7):94-97
利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三唑酮及6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首先用乙腈萃取出土壤中残留的农药,并使用弗罗里矽柱净化,然后用正己烷定容,处理好的样液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检测,最终实现定性和定量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最低检出限可达到0.005μg·mL~(-1)或更低,回收率范围为88.0%~106.0%,RSD为3.3%~7.2%。  相似文献   
145.
通过罗尔夫青霉(Penicillium rolfsii)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来提升黄芩苷转化率。采用单因素方法对氮源、发酵接种量、初始pH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因素进行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L_(16)(4~5)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优化发酵条件是黄芩粉20 g/L,(NH_4)_2SO_4 0.6 g/L,KH_2PO_4 0.2 g/L,醋酸钠0.1 g/L,维生素C 0.1 g/L,MgSO_4 0.1 g/L,pH 5.0,料液比为1∶30,接种量10%,装液量80 mL/250 mL,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6 d,转速180 r/min。在最优条件下,黄芩素含量达到1.83 mg/mL。  相似文献   
146.
【目的】章鱼胺信号系统在调节昆虫行为和生理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作为一种模式昆虫,被广泛用于解析昆虫生长发育及生理等调控机制的研究工作。本研究以赤拟谷盗为对象,旨在明确章鱼胺受体在调节赤拟谷盗行为和生理方面的功能。【方法】根据Gen Bank登录的相关序列信息(XP_008198078),利用RT-PCR技术克隆赤拟谷盗章鱼胺受体基因Tc OctβR3的c DNA序列。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以及跨膜结构域等信息,基于邻接法构建该基因与其他昆虫相关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明确系统进化关系。分别提取赤拟谷盗各发育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不同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脂肪体、中肠、后肠、马氏管、精巢和卵巢)以及饥饿胁迫后的RNA,以赤拟谷盗核糖体蛋白S3(Tc RPS3)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赤拟谷盗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以及在饥饿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运用哺乳动物异源表达系统在人胚胎肾细胞HEK293中瞬时表达Tc OctβR3,进而利用第二信使c AMP含量测定技术分析Tc OctβR3与配体的结合能力。最后,通过体外合成赤拟谷盗Tc OctβR3的双链RNA,利用RNA干扰以及轨迹球行为分析等技术探究该基因的生理功能。【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赤拟谷盗Tc OctβR3开放阅读框全长1 305 bp,编码434个氨基酸,序列中含有G蛋白偶联受体典型的7个跨膜结构域。基于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小蜂甲(Aethina tumida)的OctβR3亲缘关系最近。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Tc OctβR3在赤拟谷盗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尤其在低龄幼虫期转录水平最高,而在其他发育阶段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在赤拟谷盗不同组织中,Tc OctβR3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赤拟谷盗幼虫在经饥饿处理24 h的过程中,Tc OctβR3的表达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在处理6 h的表达量最低,为对照的0.47倍,在16 h表达量最高,为对照的1.80倍,最后恢复到正常水平。通过HEK293细胞异源表达Tc OctβR3后,c AMP测定结果表明章鱼胺(OA)呈浓度依赖性地激活Tc OctβR3,其EC50为8.68×10-7 mol·L-1,萘甲唑啉(NA)的激动活性最高,其有效中浓度EC50为8.56×10-8 mol·L-1。4种供试生物胺激动剂活性强弱为:萘甲唑啉酪胺(TA)章鱼胺多巴胺(DA)。进一步采用RNA干扰技术的分析结果表明,注射ds RNA能有效抑制Tc OctβR3的表达,沉默效率高达61.5%,但干扰该基因表达后不会影响赤拟谷盗成虫的爬行速度和产卵量。【结论】Tc OctβR3在赤拟谷盗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能调节幼虫对饥饿胁迫的响应。明确了Tc OctβR3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可为将来以其为靶标筛选高效激动剂和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7.
[目的]以进入中国饲料原料目录的眼点拟微绿球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户外自然培养过程受到细菌污染时的污染治理方法及方法的应用。[方法]在硫酸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红霉素和氯霉素为代表的5大类抗生素中筛选最佳的抗生素种类,并对藻液中抗生素残留进行氧化、紫外方法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等处理方法的研究。[结果]综合抗生素对藻细胞本身的影响和对细菌的治理效果结果,硫酸庆大霉素治理细菌效果最优,其次为四环素;红霉素对细菌无明显抑制作用;青霉素和氯霉素对藻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去除残留庆大霉素的有效方法为:在不含藻细胞的水体中可单独通入2 h的臭氧或加入100 mg/L高浓度有效氯溶液的方法可将硫酸庆大霉素去除95%以上,该方法可用作养殖清液或废液中硫酸庆大霉素的处理方法;在藻液中可使用15 mg/L的有效氯+紫外照射0.5 h的组合方法联合处理形式效果佳,藻液中的硫酸庆大霉素去除率在90%以上;藻细胞生长仅在初期受到轻微抑制作用,但细胞性状很快得到恢复,总体藻细胞的性状基本未受到明显的影响。[结论]针对户外眼点拟微绿球藻养殖过程中细菌污染可以使用硫酸庆大霉素进行治理,并可利用15 mg/L有效氯+紫外照射0.5 h将残留在藻液中的庆大霉素较好地去除,上述2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保证户外养殖的持续进行,为眼点拟微绿球藻的规模化稳定养殖提供一种污染治理技术支撑,有利于该藻株的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8.
为探讨南黄海苏北浅滩浒苔在农药方面的食用风险,本文以位于南黄海苏北浅滩的如东、大丰和吕四等地所采集的浒苔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Agilent 7890A/5975C)分析8种有机氯(OCPs)、4种菊酯(PEs)和9种有机磷农药(OPPs)的残留浓度及食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浒苔体内OCPs、PEs和OPP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15.86~56.93 ng·g~(-1)、42.03~133.49ng·g~(-1)和9.42~13.36 ng·g~(-1);浒苔对PEs的富集能力最强,其次是OCPs,富集能力最弱的是OPPs;浒苔体内的8种OCPs、4种PEs和9种OPPs农药的食用风险评估中单一风险(ave THQ)值和总风险指数(HI)值均远小于1;从长期和短期摄入量可得出,浒苔体内农药的风险商值均小于1。研究表明,南黄海苏北浅滩的浒苔由三类农药造成的风险在可控范围内,本文研究结果为日后南黄海苏北浅滩浒苔的大规模食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9.
【目的】研究赤拟谷盗成虫逃逸活动规律和赤拟谷盗种群控制方法。【方法】以赤拟谷盗成虫为研究对象,分析赤拟谷盗成虫逐日逃逸现象,研究拥挤度、光照条件对其逃逸行为的影响。【结果】全黑暗和自然光周期条件下,赤拟谷盗成虫的逐日逃逸数量与拥挤度呈正相关;拥挤度达到50头/皿以上时,赤拟谷盗成虫逃逸行为频繁,且黑暗条件下的逃逸数量显著小于光照条件。【结论】光照对赤拟谷盗成虫的逃逸行为具有刺激作用,拥挤度的增加,有助于成虫逃逸。  相似文献   
150.
美国白蛾下树化蛹的过程为昆虫病原真菌与之接触侵染提供了有利环境。从来源于河北、北京地区的22株球孢白僵菌和2株粉拟青霉菌中,筛选出对美国白蛾高致病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FD和粉拟青霉菌株SH9-4,通过爬行接触接种的方法,测定了它们对进入下树化蛹过程的美国白蛾老熟幼虫的侵染效果。研究表明,接种144 h后,白僵菌校正致死率92.4%,LT50为87.06 h;粉拟青霉校正致死率94.9%,LT50为92.34h;受感染的老熟幼虫多在预蛹阶段死亡。同时,对生产出的白僵菌和粉拟青霉的固体菌剂,通过在树干基部施菌的方法进行了小规模的野外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白僵菌和粉拟青霉对越冬代美国白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9%和83.5%,对第2代美国白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4%和87.0%。表明针对美国白蛾下树化蛹进行防治是用真菌防治美国白蛾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