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3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19篇
基础科学   16篇
  39篇
综合类   576篇
农作物   71篇
水产渔业   111篇
畜牧兽医   288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水溶剂法提取紫甘薯β-淀粉酶,并对β-淀粉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β-淀粉酶最佳反应温度为40℃,pH7.0;当温度为40-50℃、pH为5.0~7.0时,β-淀粉酶有较好的稳定性;Al3 、Zn2 、Cu2 、Fe3 对β-淀粉酶有抑制作用,Mg2 、Cd2 、Ca2 对β-淀粉酶有微弱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992.
酶法去除燕麦麸皮淀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α-淀粉酶酶解燕麦麸皮中的淀粉,以酶解后燕麦麸皮中淀粉的残留量为考察指标,研究了酶解反应过程中加水量、加酶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4个因素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α-淀粉酶酶解麸皮燕麦中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5,加酶量200 U,反应时间40 min,反应温度65℃.酶解后燕麦麸皮淀粉含量由243.15 mg/g降至3.73 mg/g以下,去除淀粉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93.
昆虫淀粉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8):397-397
近年来,昆虫淀粉酶抑制剂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综述了昆虫淀粉酶抑制剂研究的最新进展。对昆虫淀粉酶抑制剂的类型、分离纯化、活性测定、物理化学特性和抑制特性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作了概述,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4.
复合酶法制备早籼米多孔淀粉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早籼米淀粉为原料,探讨了复合酶法制备多孔淀粉的工艺条件。在适宜条件下用一定比例的α 淀粉酶与糖化酶复合酶水解早籼米淀粉,以形成多孔淀粉。主要考查了温度、pH值、时间、酶用量和复合酶比对多孔淀粉得率、吸水率和吸附色素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针对多孔淀粉的得率、吸水率和对胭脂红吸附量3个指标,其最佳工艺条件不一致,以吸水率最佳为标准,最佳制备条件为温度55℃,pH 4.0,时间16 h,α 淀粉酶与糖化酶体积比1∶3,酶活分别为14.00 KNU/g和90.00 AGU/g。在此条件下经两次验证,多孔淀粉的得率分别为41.07%和43.37%,吸水率分别为148.03%和15561%,对胭脂红的吸附量分别为9.37 mg/g和9.38 mg/g。  相似文献   
99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重庆地区的板角山羊、川东白山羊和重庆黑山羊的3种血清同工酶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庆本地3种山羊的Es基因座存在Es”、Es。两种表型,碱性磷酸酶中出现有带型(AkpB)和无带型(AkpO),其中AkpO占优势;淀粉酶中Amy2存在多态性,整个群体的基因平均杂合度为0.3610,基因分化系数为0.01。由3个品种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重庆黑山羊与板角山羊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川东白山羊的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996.
李伟前 《畜禽业》2009,(12):34-37
胰多肽(pancreation polypeptide,PP)是胰脏胰多肽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为了研究胰多肽对肉鸭生产性能和消化机能的影响,实验通过从肉鸭小肠中提取PP粗品,并对其进行纯度鉴定,之后添加到肉鸭体内,产生动物模型,以进行动物实验。具体方案如下:100只肉鸭被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Ⅰ组为对照组,每天饲饮自来水。Ⅱ、Ⅲ组分别饲饮剂量为0.58mg/d的PP粗品及剂量为0.29mg/d的PP纯品。Ⅳ、Ⅴ组分别于每周颈部皮下注射0.24mg/只的PP粗品及0.12mg/只PP纯品。饲养称重,宰杀后取小肠,对其进行处理后用紫外吸收法进行消化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PP能促进肉鸭机体生长发育,促进体重增长,对肉鸭生产性能产生影响;对肉鸭小肠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有影响,从而影响消化机能。  相似文献   
997.
摘 要:实验测定了外界铜离子对鲤鱼的肝胰脏和肠道中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铜离子浓度条件下,蛋白酶的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肝胰脏>中肠>后肠>前肠;淀粉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中肠>前肠>肝胰脏>后肠;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肝胰脏>后肠>前肠>中肠;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4种消化器官中的3种消化酶活性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0.28和0.56 mg•L-1的铜离子对4种消化器官中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而0.84mg•L-1的铜离子则对4种消化器官中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0.28、0.56和0.84 mg•L-1的铜离子对4种消化器官中的脂肪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鲤鱼肠道中的蛋白酶活性对铜离子的浓度变化较敏感,可以考虑用作水体铜离子污染的环境生物学指示。  相似文献   
998.
中国玉米主产区栽培品种种子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淮海、华北、西南三区46个玉米栽培品种种子为材料,通过物理化学指标测定、标准发芽及幼苗生长测定、逆境发芽测定、田间出苗率测定、指标间相关性分析、淀粉酶活力测定等对种子质量进行分析评鉴。结果表明,46个品种中马齿型和半马齿型的比例占80.4%。综合各项种子活力指标,排名前4位的高活力品种为先玉047、郑单958、大华玉2号和浚单26。玉米种子容重和总淀粉含量与平均田间出苗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发芽势、发芽率及逆境发芽各指标与平均田间出苗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抗冷测定发芽率的相关系数最高(r=0.881)。玉米种子容重和总淀粉含量是高活力玉米种子具备的典型性状,抗冷测定为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最适方法;高活力玉米品种种子萌发中同一时期淀粉酶活力明显高于低活力玉米品种种子。  相似文献   
999.
β-淀粉酶(BAM)是植物中参与淀粉水解的关键酶类,在应对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前期茶树冷驯化转录组分析中分离到1个参与淀粉代谢的差异表达基因,cDNA全长克隆及序列分析鉴定该基因为拟南芥BAM3同源基因,命名为CsBAM3。该基因编码548个氨基酸残基,与拟南芥的BAM1和BAM3一起归为第Ⅱ亚家族,推测为叶绿体定位、具有淀粉水解活性的β-淀粉酶编码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可能受生理节律、光、低温及多种激素等信号共同调控。CsBAM3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茎和花中表达量较低,根中基本不表达。CsBAM3在冷驯化初期被显著上调且一直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成熟叶片及嫩芽(一芽二叶)中的CsBAM3均可以被4℃及0℃低温显著上调,且嫩芽中基因的表达量上调幅度明显高于成熟叶。模拟倒春寒低温条件下,检测不同萌发阶段新梢中CsBAM3的表达情况表明,CsBAM3在鲜叶初展的嫩芽中即可快速受低温诱导。以上结果表明,CsBAM3是茶树中调控淀粉水解的一个重要β淀粉酶编码基因,在茶树成熟叶和嫩芽受到不同低温胁迫时其表达可被快速诱导。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比较不同腐生食用菌降解纤维素、木质素以及淀粉的能力,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香菇(Lentinus edodes)和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变色圈法对胞外酶种类进行定性检测,选用36%木屑、43%锯末、20%麸皮、1%蔗糖,58%~60%水分,pH 6.6为栽培基质进行栽培出菇,再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其中4种代表性胞外酶在生长发育各阶段的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利用变色圈法在平菇、香菇和杏鲍菇中均检测到羧甲基纤维素钠酶(CMCase)、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LiP)、漆酶(Laccase)和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MnP);在平菇及香菇中检测到淀粉酶(Amylase),在香菇中未检测到淀粉酶。杏鲍菇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滤纸酶、淀粉酶活性与子实体形成正相关,子实体快速生长或者子实体成熟时活性峰值,在发菌及潮菇间期酶活性低;漆酶活性在发菌期有较高的水平,在菇蕾形成达到第一个活性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直到子实体老化阶段酶活性升高到第二个高峰;表明杏鲍菇利用木质素先于纤维素和淀粉。平菇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漆酶活性与子实体形成正相关,其活性峰分别出现在子实体快速生长及成熟阶段;滤纸酶及淀粉酶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均维持价低水平,子实体形成过程无严格相关性。香菇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滤纸酶在发菌阶段酶活性较高,在幼菇阶段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淀粉酶活性与子实体形成过程无严格相关性,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检测不到漆酶活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同种菌不同胞外酶之间、相同胞外酶在不同菌之间酶活性大小及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