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3篇
农学   31篇
  5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42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61.
为深化小麦淀粉品质育种研究,以4个不同淀粉含量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微量法提取总淀粉粒后用Microtrac S3500型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淀粉粒粒度分布;再以分离纯化的A、B型淀粉粒为材料利用X光衍射仪(D8 ADVANCE)对其晶体特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4个品种A、B型淀粉粒的体积与表面积分布成双峰分布,数目分布成单峰分布,A型淀粉粒体积分布显著高于B型淀粉粒的,表面积及数目分布则相反。A型淀粉粒的结晶度均显著高于B型淀粉粒的,且与A型淀粉粒的体积分布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表面积分布和数目分布相关性不大,但与B型淀粉粒表面积和数目分布依次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B型淀粉粒的结晶度与其体积分布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其表面积和数目分布依次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2.
以优质杂交籼稻B优827为材料,通过施用不同水平的氮、钾肥,并在B优827灌浆时段测定籽粒的直链淀粉、总淀粉含量以及淀粉合成酶的活性,分析氮、钾对水稻灌浆过程中籽粒淀粉积累、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以及直链淀粉的积累与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间的相关性。B优827的直链淀粉含量在开花后20 d内呈线性增加,开花20 d后有所下降;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变化呈单峰曲线,开花后12 d酶活性达到了最高值,以后随天数增加而迅速降低;淀粉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活性变化呈单峰曲线,开花后15 d酶活性达到最高值,开花后15 d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也接近最高值;灌浆中后期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与直链淀粉含量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增施氮肥可以提高SSS和GBSS活性,施钾肥在生育前期提高SSS和GBSS活性,后期抑制两者的活性;氮肥和钾肥均有促进淀粉积累的作用,但氮肥施用量过高时会抑制淀粉的积累。适当控施氮肥、增施钾肥是提高B优827籽粒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3.
贺江  付立冬  李文阳 《玉米科学》2019,27(6):153-159
以玉米品种中单909为材料,设置2个氮素水平、3个磷素水平,分析玉米子粒的淀粉粒度分布特征和黏度参数的变化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子粒淀粉粒体积、表面积分布基本呈双峰曲线,数目分布呈单峰曲线;玉米子粒胚乳中绝大多数为小型淀粉粒。在不同施氮条件下,施磷60~120 kg/hm~2范围内,随着磷水平增加,玉米子粒中、小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显著降低,大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增加,说明磷素有利于大型淀粉粒体积所占比例的提升。随着施磷水平提高,玉米淀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与最终黏度显著提高。相关分析表明,玉米淀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与最终黏度等黏度参数与大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与中、小型淀粉呈显著负相关。磷素通过影响胚乳淀粉粒度分布,即增加大型淀粉粒比例,进而提高了玉米淀粉峰值黏度等黏度参数。  相似文献   
164.
1选择原料甘薯因品种不同,淀粉含量差距甚大,约在10%~30%之间。因此,供制淀粉的甘薯必须选用含淀粉量高的品种,而且贮藏期不得超过90天,否则因淀粉转化而影响得率。2生产流程2.1淀粉的沉淀  相似文献   
165.
以豫麦49-19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籽粒淀粉粒度分布及大、小淀粉粒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小淀粉粒的糊化参数明显不同,大淀粉粒的糊化时间和糊化温度明显低于小淀粉粒,而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则明显高于小淀粉粒。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大、小淀粉粒及总淀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总体呈增加趋势,以N3或N4处理的数值最高,表明增施氮肥有利于改善小麦淀粉糊化特性。随着施氮水平增加,2.0μm和9.8μm淀粉粒数目、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呈下降趋势,而9.8μm的淀粉粒数目和表面积百分比呈升高趋势。表明增施氮肥,降低了小淀粉粒数目、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而增加了大淀粉粒的数目和表面积百分比。  相似文献   
166.
<正>1膨化玉米简介玉米作为饲料中最重要的能量源,其籽粒成分含70%~75%的淀粉。由于生玉米内其淀粉分子聚集成致密的淀粉粒结构,淀粉粒内存在相当比  相似文献   
167.
为探明水稻穗上不同粒位胚乳结构形成特征及结实期灌溉方式对它的调控作用, 本研究以籼稻扬稻6号和粳稻武运粳24为材料, 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穗上不同部位籽粒胚乳结构的形成动态。自抽穗至成熟设置保持浅水层(CK)、轻干-湿交替灌溉(WMD)和重干-湿交替灌溉(WSD) 3种灌溉方式, 观察了干湿交替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籽粒胚乳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灌浆过程中稻米胚乳结构的形态建成顺序是, 上部穗籽粒早于中部穗籽粒更早于下部穗籽粒, 一次枝梗籽粒早于二次枝梗籽粒, 穗上早开花的籽粒早于迟开花的籽粒。与CK相比, 结实期WMD可以明显提高水稻产量; 其穗下部籽粒胚乳的淀粉体排列更紧密, 籽粒背部淀粉粒嵌挤甚至粘连。在WSD下, 稻米胚乳淀粉体排列疏松, 体积减小, 粒径差异增大, 相互间隙增大。灌溉方式对胚乳结构的影响, 因粒位而异, 以下部穗二次枝梗籽粒的腹部最为显著。表明水稻穗上不同部位籽粒胚乳结构形成与花后天数有密切关系; 结实期WMD可以改进穗下部籽粒胚乳结构, WSD则会使胚乳结构变差。灌浆期土壤水势-20 kPa 可作为改善稻米胚乳淀粉结构的节水灌溉低限指标。  相似文献   
168.
[目的]探讨不同淀粉含量木薯品种块根淀粉粒结构差异及其与淀粉含量的潜在关系,为研究木薯块根淀粉存储状态及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淀粉木薯品种GR891、辐选01和低淀粉木薯品种华南124为材料,通过块根形态解剖、石蜡切片观察、电镜扫描等方法比较不同淀粉含量木薯块根淀粉粒的结构特点.[结果]苗期时木薯块根淀粉主要存在于次生木质部.块根形成期淀粉粒大量存在;淀粉储藏区是木薯块根淀粉储藏的最主要区域,皮层部分少量分布,储藏区淀粉粒密度高于皮层;靠近中柱的次生木质部区域,其淀粉粒呈放射线状排列分布.不同淀粉含量木薯品种在淀粉粒形态上无明显差别,多数为一面不规则的半球形、椭球形.高淀粉品种的淀粉粒直径小于低淀粉品种,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木薯块根淀粉积累的主要位置是淀粉储藏区,导管内部及临近区域的淀粉粒数量多、直径小、填充程度高,且在块根膨大期高淀粉木薯品种淀粉粒聚集程度高于低淀粉木薯品种.  相似文献   
169.
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子叶贮藏细胞大量合成和积累贮藏物质,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贮藏物质的积累过程。结果表明,在子叶发育过程中,淀粉粒在花后45d以后逐渐减少。花后60d时,子叶细胞中仅有少量淀粉粒存在。淀粉粒的减少可能与脂类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关。蛋白体在子叶发育过程中逐渐增多,花后45~60d数量增加较快。脂体在花后25~45d数量增幅大。起初脂体分布在细胞壁附近。花后60d时,脂体在蛋白体的表面呈镶嵌状分布。  相似文献   
170.
6种杀虫剂对香蕉花蓟马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香蕉花蓟马Thrips hamaiiensis (Morgan)在香蕉园中普遍发生,对香蕉生产造成危害。为了筛选到更多防治香蕉花蓟马的有效药剂,指导田间施药,本文采用滤纸药膜法,进行了6种杀虫剂对香蕉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室内毒力研究。结果表明,药剂处理24 h后,毒死蜱、吡虫啉、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氰菊酯和啶虫咪对香蕉花蓟马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0.57 mg/L、0.86 mg/L、0.98 mg/L、1.57 mg/L、1.66 mg/L和13.48 mg/L,对香蕉花蓟马若虫的LC50值为分别为0.57 mg/L、0.81 mg/L、1.03 mg/L、1.79 mg/L、1.96 mg/L和33.45 mg/L。6种杀虫剂中毒死蜱、吡虫啉和阿维菌素对香蕉花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