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13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682篇
林业   2148篇
农学   1848篇
基础科学   2596篇
  1226篇
综合类   14851篇
农作物   1117篇
水产渔业   1384篇
畜牧兽医   6992篇
园艺   2035篇
植物保护   457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473篇
  2022年   691篇
  2021年   778篇
  2020年   715篇
  2019年   830篇
  2018年   339篇
  2017年   705篇
  2016年   813篇
  2015年   1069篇
  2014年   2220篇
  2013年   2095篇
  2012年   2667篇
  2011年   2726篇
  2010年   2300篇
  2009年   2215篇
  2008年   2259篇
  2007年   1893篇
  2006年   1918篇
  2005年   1777篇
  2004年   1270篇
  2003年   1167篇
  2002年   679篇
  2001年   788篇
  2000年   543篇
  1999年   294篇
  1998年   231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9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为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及探索修剪方式与大树移植成活生长的关系,以20a以上生广玉兰为试材,以全冠移植为对照(CK),分别采用剪去1/3枝叶量的轻度修剪(QX)、剪去2/3枝叶量的中度修剪(ZX)和不留枝叶的截干回缩修剪(JX)3种方式修剪后移植,经过3a连续试验观察,研究不同修剪方式对广玉兰大树移植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3种修剪方式极显著提高广玉兰移植后的成活率和新生叶片数、第2年(2013年)和第3年(2014年)的侧梢数、侧梢长度和底径以及第1年(2012年)和第3年(2014年)冠幅生长;与其他2种修剪方式相比,JX显著提高广玉兰移植成活率、第2年(2013年)和第3年(2014年)的侧梢数、顶梢长度、侧梢长度及冠幅生长以及第3年(2014年)的新生叶片数;显著提高第2年(2013年)和第3年(2014年)的侧梢底径。表明截干回缩修剪更有利于广玉兰大树移植的成活和复壮生长。  相似文献   
992.
李茂权 《农技服务》2016,(4):231-232
介绍我县秸秆还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还田方式及秸秆还田的制约因素;指出农技人员在秸秆还田中发挥的作用,提出加快秸秆还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3.
我国是农业大国,国家在经济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果的基础上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并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以及资金支持农业发展。在农业种植中,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栽培水稻,所得到的干物质产量是不同的。因此,本文通过实验对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验证,具体的影响差异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不同育秧方式对稻瘟病发生为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育秧方式对比试验的结果显示,秧田期在接种菌源条件下,旱育秧叶瘟较水育秧发生早、为害重;大田期在不防治条件下,旱育秧叶瘟、穗瘟发生为害显著轻于水育秧。说明在防止菌源进入的前提下,旱育秧是控制稻瘟病的一项好措施。  相似文献   
995.
为探明耕作方式对豫西旱地麦-豆轮作田不同土层土壤理化特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设置免耕(NT)、旋耕(RT)和翻耕(PT)3种耕作方式,分析了定位试验9 a(2009—2019年)后小麦收获期的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脲酶、蛋白酶、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并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和酶活性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其调控效应与其作业深度相关。RT较PT有利于降低0~15 cm土层但增加15~35 cm土层容重,NT较RT和PT显著降低了0~5、15~35、35~6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变化规律与容重相反。各处理间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以及土壤脲酶、蛋白酶、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0~5 cm土层和15~35 cm土层规律一致,0~5 cm土层均以NT最优,分别较最低值处理(PT)显著提高16.7%、53.2%、15.9%、23.6%、18.0%、34.7%和29.0%;15~35 cm土层均以PT最优,分别较最低值处理(NT)显著提高18.3%、23.4%、53.4%、...  相似文献   
996.
玉米是常见的农作物之一,玉米生产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玉米在种植方式上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玉米种植方式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展开探讨与分析,希望能为今后进一步做好玉米的种植与栽培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樱桃番茄结果期根系特性与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了6个灌溉方式处理,即:处理Ⅰ,常规沟灌,种植行和操作行同时灌溉;处理Ⅱ,交替沟灌,种植行和操作行交替灌溉;处理Ⅲ,固定灌种植行;处理Ⅳ,固定灌操作行;处理Ⅴ,前期常规沟灌,结果期交替沟灌;处理Ⅵ,前期交替沟灌,结果期常规沟灌。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之间樱桃番茄根系的特征值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处理Ⅵ根体积显著高于其余5种处理,根系伤流量为22.37 mg/min,根系活力高达0.50 mg/(g.h)。灌溉方式对樱桃番茄单果重、产量有显著影响,前期交替沟灌结果期常规沟灌(处理Ⅵ)的单果重与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前期交替沟灌结果期常规沟灌有利于樱桃番茄根系的发育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8.
以1995-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有关数据为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因素、能源效率和城镇化水平对能源消费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五大因素除直接影响能源消费外,还通过其它因素间接地影响最终能源消费量;人口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不仅直接消耗能源,其它因素也主要通过这两项因素间接地影响最终能源消费量,而且人口因素的作用要大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作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不仅直接降低最终的能源消费量,其它因素也主要通过这两项因素间接地降低最终的能源消费量,其中能源效率的提高比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更能有效的降低能源消费量。  相似文献   
999.
灰飞虱致灾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传毒昆虫灰飞虱在东台市稻区迅速上升为优势种群,近几年由于受上年五代灰飞虱虫源基数大、冬春气温偏高、小麦收获时间推迟以及种植方式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东台市稻田一代和二代灰飞虱连续大发生,十分有利于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的传播蔓延,已成为水稻生产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给水稻病虫防治带来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00.
以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耕作方式为主区,分别设常规翻耕(C)、深松(S)、旋耕(R)处理,副区为秸秆还田量,分别设秸秆全还田(P)和秸秆不还田(A)处理,采用Biolog Eco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并分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结果显示:深松与秸秆还田均有利于土壤含水量和有机碳含量的提高,0~15 cm土层分别提高了9.78%和24.00%,15~30 cm土层分别提高了7.08%和15.81%;深松提高了15~30 cm土层的pH值6.67%,秸秆还田提高了0~15 cm土层的pH值4.32%。深松和秸秆还田均有利于代谢多样性(丰富度指数、香浓多样性指数)、碳源代谢强度的提高,0~15 cm土层分别提高了26.84%、3.84%和38.02%,15~30 cm土层分别提高了11.87%、 3.63%和14.74%。主成分分析表明常规翻耕秸秆不还田和旋耕耕作秸秆不还田碳源代谢功能相近,15~30 cm层次内常规翻耕秸秆全还田碳源代谢功能和深松耕作秸秆全还田处理相近。深松和秸秆还田平均提高了小麦产量5.82%,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与小麦产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