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9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4篇
  2篇
综合类   265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07篇
畜牧兽医   592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鱼类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消化酶的分布与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鱼类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消化酶的分布与特性的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了解鱼类各个消化器官的结构以及分布,其中的主要酶类所产生的功能效应,为今后深入探讨鱼类摄食、消化和吸收的生理机制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2.
通过形态学与连续组织切片的方法,对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 1-34 d仔鱼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进行系统观察,分析描述鱼体消化道(食道、胃与肠道)以及消化腺(肝脏与胰腺)的发育过程.对1-15 d仔鱼连续取样,每次取样30尾,15 d后隔天取样,每次取样15尾.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4±1)℃、盐度为30-32的条件下,初孵仔鱼卵黄囊体积很大,消化管为封闭的管状结构.美洲黑石斑鱼孵出3d后,口裂形成、开始摄食,肛门与外界连通,消化道逐渐分化形成食道、胃及肠道,肝脏、胆囊和胰腺也逐渐形成.7d后,卵黄囊与油球基本消失,食道、胃部以及肠道黏膜褶皱开始形成,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逐渐分化,肝脏出现脂肪颗粒,仔鱼具备了基本的摄食能力.11d时,仔鱼食道可见黏液细胞,随日龄的增加上皮组织中黏液细胞数量迅速增多,褶皱日益丰富;胃部分化形成贲门部、胃本体与幽门部,胃壁褶皱不断增多、伸长;肝脏血窦与中央静脉明显.20d时,鱼体胃腺形成,说明胃部消化、吸收蛋白质的能力增强;肠道次级黏膜褶皱出现,肠圈与褶皱更加复杂化;胰脏分布有大量酶原颗粒.32 d时,仔鱼消化道组织结构分明,自腔面向内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与浆膜层,消化道与消化腺结构和功能逐步完善.仔鱼3-7 d为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过渡期,应及时提供充足适口的生物饵料,仔鱼20 d后可以逐渐驯化投喂微型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43.
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1~30d的高体革(鱼刺)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形态学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水温在26.6~29.7℃条件下,高体革(鱼刺)初孵仔鱼消化管为一柱形盲管,管腔狭窄,口、肛门尚未与外界接通。出膜30h仔鱼,口开始张开,消化管相通。出膜2d仔鱼肠壁出现皱褶,肠瓣将肠道分为前肠和后肠,在显微镜下可见消化管蠕动。出膜3d仔鱼可以开口摄食,消化管上皮分化,食管中出现黏液细胞,肝脏和胰脏出现,鱼体由内源性营养转入混合营养阶段。混合营养阶段仔鱼消化道明显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前肠、直肠等,消化腺肝脏和胰脏也已形成,各部分已经有初步结构和一定的消化吸收能力。随着仔鱼的发育,仔鱼消化系统各器官也趋于完善。出膜21d稚鱼的胃壁出现胃腺,标志着稚鱼期开始。  相似文献   
144.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牛肉及牛肉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国牛类养殖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扩张,养牛成为一些地区农牧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但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会面临各类技术性难题,其中对影响最大的为疫病预防和治疗.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若对疫病防控不当,很容易对养殖收入造成影响,在众多类型的疾...  相似文献   
145.
长期以来,产房仔猪腹泻一直是广大养殖场/户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产房仔猪特指出生到断奶期间的哺乳仔猪.产房仔猪腹泻是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的常见普发性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冬季与春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产房仔猪腹泻是产房仔猪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一种综合临床症状,由一种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产房仔猪腹泻后的主要表现为进食少、生长慢、饲...  相似文献   
146.
应用石蜡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技术对日本蟳消化系统组织结构进行研究,以期为日本蟳的人工养殖模式建立和饲料开发提供基础资料。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蟳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由口、食道、胃、中肠、后肠及肛门组成,消化道管壁由内向外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食道黏膜下层中含有丰富的食道腺,可分泌黏液帮助食物的吞咽;贲门胃黏膜上皮覆盖的几丁质层有刚毛或骨板等构成的胃磨可磨碎食物;幽门胃中几丁质层特化形成密集排列的刚毛,起到过滤的作用;中肠黏膜上皮无几丁质层覆盖,形成纹状缘,可参与食物的吸收。消化腺主要是肝胰腺,肝胰腺为复管状腺,由许多肝小管组成。肝小管黏膜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上皮细胞有4种类型:吸收细胞、分泌细胞、纤维细胞和胚细胞。  相似文献   
147.
正每到秋冬季节,温度下降,水温在10~18℃之间,影响鱼类消化系统功能,造成代谢机能紊乱、抗病能力差,这时容易发生鱼类病害,影响养殖生产效益,给养殖户带来直接经济损失。下面介绍秋冬季节鱼类防病措施,为水产养殖户提供参考。1加强培育,增强鱼类的体质沿黄地域以鲤鱼、草鱼、鲫鱼等吃食性鱼类养殖为主,要投喂优质、适口、足量的配合饲料,投饵量应按鱼体的3%~4%,适当投喂些植物性饵料,在配合饲  相似文献   
148.
进入冬季后,气温逐渐降低,各种应激因素增加,造成犬体的抵抗力明显下降,由此引发的普通病和传染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是规模犬场出现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的疾病,往往给犬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9.
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犬细小病毒病是一种主要损伤犬消化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心肌炎型(幼犬)和出血性肠炎型(成年犬)。是目前引起犬腹泻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各种年龄犬均易感染此病毒,断奶前后的幼犬易感性最强,病死率也最高,通常为20%~50%。病程短的一般为4~5d,长的为7d以上。  相似文献   
150.
没学过中兽医的人对后海穴可能不大熟悉,但后海穴在畜禽疫病防治上有很好的妙用.后海穴又名交巢穴,位于肛门与尾根之间的凹陷处,也称"地户穴".后海穴位于督脉之上,为督脉经之始穴,亦是任、督、冲脉三经之交会穴.后海穴常用于畜禽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后海穴又被用于疫苗免疫,效果也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