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3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416篇
林业   176篇
农学   873篇
基础科学   161篇
  159篇
综合类   3656篇
农作物   585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686篇
园艺   112篇
植物保护   177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冯伟 《农家顾问》2011,(1):27-27
为给不同穗型小麦品种选择适宜种植行距提供参考依据.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8为材料,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行距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花后子粒蔗糖代谢和子粒灌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秸秆腐熟剂有利于秸秆快速腐烂,提高土壤中的有益营养元素,促进农作物产品和品质的提升。采用随机排列法,研究了2个秸秆腐熟剂新品种对麦秸秆的腐熟效果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秸秆腐熟剂能加快秸秆的腐烂进程;同时,施用秸秆腐熟剂的处理较不施用秸秆腐熟剂的处理能显著地增加水稻产量。该结果可为筛选、应用低耗高效、使用方便、质优价廉的秸秆腐熟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正>4蚕种人工孵化技术要点为打破春制越年种进入滞育状态,以解决当年夏秋用种需要,在产卵后适当时间给予蚕种物理或化学刺激,并结合冷藏低温处理打破卵的滞育状态,恢复发育机能,直至正常孵化,这就是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法种类很多,目前生产上推广使用的是盐酸孵化,依处理时期不同可分为即时浸酸、冷藏浸酸、随时冷藏浸酸孵化等,前两种用得较多。4.1即时浸酸4.1.1加温即时浸酸  相似文献   
94.
秸秆机械还田已成为江苏省主推技术,水稻秸秆机械还田种植扬辐麦4号要实现500kg/667 m2以上的产量,需要集成配套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了给大面积扬辐麦4号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总结了扬州市江都、邗江区近年来的稻秸秆机械还田条件下扬辐麦4号高产栽培技术,并进一步提出了稻秸秆机械还田技术、扬辐麦4号高产栽培产量构成指标和群体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95.
淮麦19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淮麦19在淮安市淮阴区的特征特性,并从播种、栽培密度、管理、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淮麦19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麦蜘蛛是小麦重要害虫,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处理防治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7.
介绍了旱直播武运粳8号与济麦22轮作栽培技术,包括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正>在代料栽培香菇过程中,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会在栽培料表面形成褐色菌膜,而后在低温、温差等刺激下,褐色菌膜下方开始形成原基。原基形成后不断吸收周围菌丝细胞内积累的营养而逐渐长大,突破褐色菌膜,进一步分化形成子实体。然而,我们在实际栽培和调查走访过程中发现,有的原基的形成不是在褐色菌膜下方,而是在栽培料  相似文献   
99.
《农机推广与安全》2011,(1):36-37,41
1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抗旱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10月以来,我国华北、黄淮等地降水持续偏少,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安徽、江苏等冬小麦主产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据预测,今后一段时间,这些地区气象干旱仍持续发展,出现冬春连旱的可能性较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可低估。要求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立足抗大旱和长期抗旱,及早动手、综合施策,全力抓好当前华北、黄淮等冬小麦主产区抗旱工作,努力夺取夏粮丰收,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本刊特将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提出的冬小麦抗旱促春管技术和山西省抗旱保麦春管技术措施,以及山西省农业厅、农机局落实麦田抗旱措施、紧急启动抗旱农机具补贴应急程序等意见集中刊载,供各级农业农机部门和广大农民朋友参阅,并为之开辟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00.
为探究青藏高原地区抗落粒老芒麦种质的筛选及落粒率与农艺性状的关系,以15份采自青海不同地区的老芒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老芒麦的落粒率和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5份老芒麦资源自然落粒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17-124的落粒最严重,平均落粒率为56.92%。以17-064和17-050的抗落粒性最强,落粒率分别为17.54%和18.63%,且各资源间落粒性存在较大遗传差异。2)各资源的动态落粒率表明从乳熟后第3天至第15天落粒率不断增加,且各时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从各材料落粒率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落粒率与小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437。与穗轴节数、花序长、小穗宽和外稃长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花序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芒长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小穗数、芒长和花序宽是影响落粒率的主要因素。4)15份资源通过农艺性状与落粒率被聚为4类,第Ⅰ类群平均落粒率较高,为41.24%,但小穗数多,单序籽粒数多;第Ⅱ类群和第Ⅳ类群落粒率低,仅为18.63%和17.54%,可作为低落粒种质筛选的候选材料;第Ⅲ类群平均落粒率高达42.41%,小穗数较多,单序籽粒数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