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7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8篇
  27篇
综合类   20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573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61.
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对乐清湾诸海岛及周边大陆开展了鸟类多样性调查,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海岛和大陆调查样地各10个,分析二者之间鸟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乐清湾的鸟类多样性岛屿比周边大陆低,其中夏季的多样性指数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故生境类型差异和隔离程度是主要影响因子;鸟类均匀度指数岛屿高于周边大陆,其中春季的均匀度指数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则人为干扰是主要的间接影响因子。从β多样性指数看,岛屿与周围大陆之间,种的水平和夏季各自表现出最低的相似性;从生态类群上看,夏季的生态类群物种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所以温度是主要影响因子。从个体数看,春季和夏季各有48.39%和61.54%的鸟类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仅有6种鸟岛屿占优,可能的原因是乐清湾各岛屿仅在多岩石区域和灌丛植被面积占有较大的比率,故各生境面积占比差异是主要影响因子。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包括生境差异(包括生境类型差异和各生境面积占比差异)、人为干扰和温度等,因此乐清湾岛屿比周边大陆具有更大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962.
人工鱼礁建设是改善底栖生境、提高底栖动物多样性和资源丰度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建设效果与投放时间长短密切相关。为了探究投礁时长对大型底栖动物营养关系的影响,实验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比分析了莱州湾芙蓉岛海域不同礁龄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大型底栖动物及其食源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计算了不同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的食物基础以及消费者的营养级。结果显示:①长礁龄区、短礁龄区和对照区的大型底栖动物δ13C值分别为−25.08‰~−13.34‰、−25.86‰~−17.80‰和−25.39‰~−11.06‰;δ15N值分别为10.73‰~15.78‰、10.02‰~14.89‰和10.17‰~15.80‰。②相较于短礁龄区和对照区,长礁龄区底栖动物群落营养多样性更高,食物来源多样性水平更高,群落内营养生态位更加多样化,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好。③以食性为依据,将大型底栖动物分为浮游生物食者 (Pl)、肉食者 (C)、碎屑食者 (D)和杂食者 (O)等4类摄食功能群,在4类潜在食源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体悬浮颗粒有机物 (POM)和沉积物有机物 (SOM)]中,浮游植物碳源对除肉食者外的3类消费者的平均贡献率最高 (31.40%)。④长礁龄区、短礁龄区和对照区的消费者营养级分别为2.00~3.83、2.00~3.49和2.00~3.87;此外在长礁龄区出现了相对多的高营养级捕食者,从而证实长礁龄区的底栖动物群落具有更复杂的营养结构。同时发现,人工鱼礁建设能使大型底栖动物更充分地利用浮游植物碳源,并且能够增加底栖动物群落的营养多样性和丰富度,促进群落中较高营养级动物的增加。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人工鱼礁建设的环境生态效应,为进一步研究底栖生境食物网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