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6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污灌区镉污染菜地的植物阻隔和钝化修复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为了比较植物阻隔、化学钝化及其联合修复措施对污灌区镉污染菜地的修复效果,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施用黏土矿物海泡石、膨润土和鸡粪对普通油菜和镉低积累油菜生长和镉吸收的影响,并通过重金属形态分析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施用鸡粪可显著提高普通油菜和镉低积累油菜的地上部生物量,最大增产率分别为42.8%和127.8%,而施用黏土矿物则没有显著的增产作用。黏土矿物和鸡粪配合施用显著降低普通油菜地上部镉含量,最大降幅为50.5%,使其低于食品安全标准(GB 2762—2012)规定的叶菜类镉含量限值0.2 mg·kg-1;所有钝化处理均显著减少低积累品种地上部镉含量,使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施用鸡粪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最大降幅为37.0%,而单独施用黏土矿物对土壤镉有效性没有显著影响;施用黏土矿物和鸡粪促进土壤镉由活性高的可交换态向活性低的残渣态或有机结合态转化,从而显著降低了镉的生物有效性。总之,种植镉低积累品种同时施用黏土矿物和鸡粪,即联合应用植物阻隔和钝化修复措施,可以更好地保障污灌区镉污染菜地的安全利用。  相似文献   
92.
应用海泡石作农药载体在我国尚属首次,甲胺磷、杂虫双的复配是酸碱性农药的复配,这在国内也罕见。所研制而成的大粒剂含有效成份6.7%,短圆柱形颗粒,粒径5mm,粒重0.3~0.5克。经一系列试验证实:该剂是一种遇水不崩解的缓释剂型,残效期达16天以上,对稻飞虱、螟虫均有很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93.
研制和采用Ni/海泡石为催化剂,使苯气固相选择加氢为环己烯,分析了此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考察了液苯空速、氢本比、反应和修饰剂对过程的影响规律,确定了苯部分加氢制环己烯的优化条件,修饰剂对选择性中氢有重要影响,以水为修饰剂时,取得卖座经率80%和环己烯选择性37.9%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
石灰和海泡石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研究了稻作和旱作两种种植制度下,施用石灰、海泡石及两种改良剂配施对镉污染土壤pH值、土壤镉形态变化及作物对镉的吸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使稻作条件下的土壤pH提高0.3~1.8个单位,旱作条件下土壤pH提高幅度为0.3~2.0个单位:两种种植制度下,作物有效性较高的酸提取态镉含量显著减少,而作物有效性较低的可还原态和残渣态镉含量显著增加,进而引起了水稻和萝卜对镉的吸收量降低.其中以石灰和海泡石配施的效果最好,单施海泡石次之,单施石灰效果最差,且各处理均随改良剂用量的增加效果增强,虽然,施用改良剂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镉的作物有效性,但对水稻产量和生物量及镉在水稻和萝卜两种作物地上部分的分配规律均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石灰石和海泡石组配对水稻糙米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歆  周航  曾敏  胡淼  杨文弢  刘丽  廖柏寒 《土壤学报》2014,51(3):555-563
为了研究组配改良剂(石灰石+海泡石,LS)对于重金属Pb、Cd、Cu和Zn复合污染稻田的修复效果,在湘南某矿区附近稻田中进行了组配改良剂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0~1.8 kg m-2的组配改良剂LS使土壤pH和CEC显著增加,使土壤中Pb、Cd、Cu和Zn交换态含量显著降低。土壤Pb、Cd、Cu和Zn交换态含量的降低是pH升高,土壤胶体的CEC增加及土壤吸附能力增强的共同作用。施用组配改良剂LS显著降低了3个水稻品种(黄华占、丰优9号、Ⅱ优93)糙米中Pb、Cd和Cu的累积量,最大降幅分别为55.8%、66.9%、37.4%,而对糙米中Zn的含量没有明显影响。当LS施用量为1.8 kg m-2时,能使丰优9号糙米中Cd含量(0.195 mg kg-1)达到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0.20 mg kg-1)以下。土壤中交换态Pb、Cd和Cu含量的降低是糙米中重金属累积量减少的原因。土壤交换态Pb、Cd和Cu含量的对数值(lnC交换态)与其糙米中含量(lnC糙米)的对数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6.
海泡石改良土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三季盆栽试验研究海泡石提高油菜生物量,降低油菜Cd、Pb、Cu、Zn浓度及土壤Cd、Pb、Cu、Zn有效态浓度的效果。结果表明:海泡石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三季油菜的生物量,适量的海泡石可降低油菜中Cd、Pb、Cu、Zn浓度及土壤Cd、Pb、Cu、Zn有效态浓度。海泡石降低油菜中重金属浓度效果,第一季,Zn>Pb>Cd>Cu,第二季,Pb>Zn>Cd>Cu,第三季,Zn>Cd>Pb>Cu;降低有效态浓度的效果,第一季,Cd>Cu>Pb>Zn,第二季,Cu>Cd>Zn>Pb,第三季,Pb>Cd>Cu>Zn。因此,海泡石可用于土壤改良,提高油菜生物量,降低油菜中Cd、Pb、Cu、Zn浓度及土壤中Cd、Pb、Cu、Zn有效态浓度。海泡石降低油菜中重金属浓度总效果为Zn>Pb>Cd>Cu;降低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浓度总效果为Cd>Cu>Pb>Zn。  相似文献   
9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海泡石、豆饼及二者配施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中镉(Cd)的存在形式以及水稻各部位Cd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泡石、豆饼及其配施处理均提高了稻田土壤pH值、可溶性盐含量(EC值)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值),豆饼与海泡石配施处理组的土壤pH小于单施海泡石处理组;与对照相比,添加豆饼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SOM)显著提高;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组均降低了土壤中DTPA-Cd含量,均使土壤中可交换态Cd向可还原态Cd、可氧化态Cd以及残渣态Cd转化,均不同程度降低了水稻根、茎叶、籽粒中Cd含量。  相似文献   
98.
为探究海泡石、石灰和生物炭三种钝化剂对镉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钝化剂对土壤不同形态Cd, Pb含量,团聚体组成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加钝化剂促进土壤中重金属由活性高形态向活性低形态转化。施用石灰、海泡石显著降低弱酸提取态Cd, Pb分别为5.03%,33.6%,使残渣态Cd, Pb分别提高7.32%,20.62%;(2)钝化处理改变各级土壤团聚体含量。施加石灰能显著提高>2 mm团聚体含量,海泡石可显著降低<0.053 mm团聚体含量,施加石灰对MWD增幅最高(71.2%),施用生物炭、海泡石使<0.053 mm团聚体中的Cd, Pb含量下降49.4%,36.6%;(3)施用石灰使壤中流的Cd, Pb含量下降37.8%,65.2%;(4)土壤经钝化后,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其中石灰处理提高效果最佳。综合分析,三种钝化材料中石灰的修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
在对天然海泡石进行铁锰改性并表征的基础上,通过盆栽试验,设3个分别添加0.5%、1.0%和2.5%天然海泡石的处理,3个分别添加0.5%、1.0%和2.5%铁锰改性海泡石的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CK),共7个处理,探究天然海泡石和铁锰改性海泡石对土壤pH、锑(Sb)的形态及Sb在土壤–小白菜中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泡石经铁锰改性后呈现孔洞状结构,比表面积增加18.11%,Fe、Mn质量百分比大幅增加,且Fe、Mn以非晶体形式存在;与CK相比,添加天然和铁锰改性海泡石均提高了土壤pH,其中添加2.5%铁锰改性海泡石的影响最大;添加铁锰改性海泡石增加了土壤晶型铁铝结合态Sb和残渣态Sb的百分比,降低土壤非专性吸附态Sb和专性吸附态Sb、无定形铁锰氧化物和非晶型铁铝结合态Sb的百分比,与添加天然海泡石相比,添加铁锰改性海泡石后的土壤非专性吸附态Sb百分比下降了2.48%~43.31%;添加天然和铁锰改性海泡石后,土壤Sb迁移受阻,能显著降低小白菜各部位Sb质量分数和富集系数,根和茎叶Sb的质量分数分别下降6.83%~44.26%、19.51%~59.23%,其中,添加2.5%铁锰改性海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