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6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16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浮萍(LemnaSPP)为研究对象,浮萍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为探讨物,研究了除草剂乙草胺、丁草胺对浮萍生长的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低浓度的乙草胺能够促进浮萍POD的活性,高浓度的乙草胺则抑制浮萍POD的活性,当乙草胺浓度为7.65mg/L时,浮萍POD的活性最高,激活率可达6.29%,当其浓度达到25.5mg/L时,浮萍POD的活性最低,其浓度为229.50mg/L时,对浮萍POD的抑制率最大,可达25.28%;低浓度的丁草胺能够促进浮萍POD的活性,高浓度的丁草胺则抑制浮萍POD的活性,当丁草胺浓度为2.496mg/L时,浮萍POD的活性最高,激活率可达22.68%,当其浓度达到24.96mg/L时,浮萍POD的活性最低,当其浓度为37.44mg/L时,对浮萍POD的抑制率最大,可达22.68%;乙草胺-丁草胺复合污染对浮萍POD活性的影响表现出拮抗作用,且当乙草胺浓度为229.5mg/L,丁草胺浓度为49.92mg/L时,乙草胺一丁草胺对浮萍POD活性的抑制率最大可达32.54%,在一定范围内,当浓度继续增加,联合毒性作用表现出相对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2.
杀菌剂Triadimefon和Cd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试验方法研究了Triadimefon和Cd对水生生物浮萍和彭泽鲫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Triadimefon和Cd对浮萍的联合毒性IC50值为9.19mg·L-1,对浮萍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随浓度增加显著增强。联合作用对彭泽鲫LC50值为18.78mg·L-1,说明浮萍要比彭泽鲫更为敏感。在模拟的3种水生环境中,联合毒性影响顺序如下:浮萍为自来水>河水>蒸馏水,彭泽鲫为蒸馏水>自来水>河水。  相似文献   
93.
研究了不同富营养化程度下百草枯和Cd对浮萍(Lemna minorLinn)可溶性糖含量、植物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富营养化程度的升高,在百草枯和Cd单一及复合污染条件作用下,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而氨基酸和MDA含量随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百草枯和Cd单一及复合污染对浮萍的毒害作用也很大,尤其是两者复合污染作用时,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94.
研究了不同富营养化程度下百草枯和Cd对浮萍(Lemna minorLinn)可溶性糖含量、植物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富营养化程度的升高,在百草枯和Cd单一及复合污染条件作用下,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而氨基酸和MDA含量随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百草枯和Cd单一及复合污染对浮萍的毒害作用也很大,尤其是两者复合污染作用时,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95.
模拟节能日光温室低温弱光逆境,研究了耐性不同辣椒幼苗光合作用和光化学效率对低温弱光的响应。结果表明,在15℃/5℃(昼/夜)、100μmol•m-2•s-1 PFD条件下处理1~7d后,耐低温弱光的佳木斯辣椒叶片的羧化效率(CE)、气孔导度(Gs)、光合能力及RuBP再生速率的降低幅度均显著地低于冷敏感的陇椒6号。处理1~7d后,佳木斯叶片的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无显著变化,处理3d后,陇椒6号叶片的Fv/Fm、ΦPSⅡ和qP降低,且随处理时间延长,降低幅度加大。陇椒6号的气孔对低温弱光非常敏感,胁迫1d后,最大气孔导度即降低了66.41%,净光合即检测不出,而佳木斯的只降低了15.02%,处理的前5d能检测到净光合速率。低温弱光处理后,两品种辣椒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均降低,佳木斯叶片的Chla/Chlb不变,Car/ChlT下降;陇椒6号的Chla/Chlb和Car/ChlT增大。在低温弱光胁迫下,佳木斯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显著高于陇椒6号。处理前期,佳木斯的SOD、APX、GR活性同步提高,陇椒6号的GR活性不能与SOD、APX同步升高。  相似文献   
96.
浮萍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55-17057
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浮萍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机制,包括浮萍直接吸收、微生物降解和系统的物理化学作用等。  相似文献   
97.
氨对紫背浮萍和稀脉浮萍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紫背浮萍和稀脉浮萍,利用SEM和TEM分别对在对照液硝酸盐氮培养液和含有较高氨氮培养液中生长个体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与在硝酸盐氮培养液中生长的个体相比,在氨氮培养液中生长的2种浮萍上表皮的气孔张开程度明显地增大,下表皮细胞突起的细胞壁消失,细胞发生明显的变形;生长在含有氨氮培养液中的2种浮萍个体的叶绿体内膜结构均受到严重的损伤,叶绿体中淀粉粒明显增多,整个叶绿体处于解体状态,而生长于硝酸盐氮培养液中浮萍的叶绿体则完好无损.  相似文献   
98.
为研究养殖水体中适于净化氮磷的植物,选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紫背浮萍(Spirodela polyrrhiza)、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等3种植物为试验对象。通过对每种植物设定生物量梯度,每5天取1次水样,测定分析养殖水体的总氮(TN)、硝酸盐(NO3 -)、亚硝酸盐(NO2 -)、氨氮(NH4 +-N)和总磷(TP)等氮磷指标,进行不同植物、生物量梯度以及试验时间对养殖水体氮磷净化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3种植物均正常生长,对养殖水体氮磷均有较好净化能力。3种植物对氮净化效果较好的时间在10~15天,对磷的净化效果较好的时间则在15~20天。凤眼莲生物量2000~2500 g/m 3,浮萍生物量150~200 g/m 3,空心菜生物量800~1600 g/m 3对氮磷的净化效果最佳。3种植物均可用于养殖水体的氮磷净化,3种植物对养殖水体中TN、TP、NO3 -去除效果空心菜>浮萍>凤眼莲,对NO2 -、NH4 +-N去除效果凤眼莲>空心菜>浮萍。凤眼莲更适于养殖水体的氮磷净化。  相似文献   
99.
浮萍多样性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研究浮萍物种多样性对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效果及其对浮萍生物质积累的影响,为未来利用浮萍混养组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及开发浮萍生物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将青萍(Lemnaaequinoctialis LC33)、少根紫萍(Landoltiapunctata LC06)和多根紫萍(Spirodelapolyrhiza LC15)进行单独和混合培养,测量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率,同时分析混养组合的生物质含量.[结果]由少根紫萍和多根紫萍构成的混养组合对水体中硝氮(NO3--N)、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7.05%、95.00%和97.64%;由3种浮萍构成的混养组合对水体中氨氮(NH4+-N)的去除率最高,达98.17%.由青萍和少根紫萍构成的混养组合及由少根紫萍和多根紫萍构成的混养组合具有更高的生物量增长率,由青萍和少根紫萍构成的混养组合可积累更多的淀粉,由少根紫萍和多根紫萍构成的混养组合可积累更多的粗蛋白.[结论]适当的浮萍混养搭配不仅可提高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还能促进生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0.
为探究虾稻共作中虾沟中溶解氧和pH值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小龙虾产量的影响,在湖北荆州市丫角村开展了虾稻共作田的虾沟水质监测与虾产量试验。试验以2019年和2020年虾稻共生期7-9月为主要观测期,对9块虾稻田进行了虾沟中溶解氧含量、pH值的监测。通过试验得出结论:虾稻共作田溶解氧的含量和虾沟中水生植物、降雨、人工处理措施有关。虾沟中浮萍过多、长历时暴雨会降低虾沟中溶解氧的含量。小龙虾的产量与溶解氧含量整体呈正相关关系,当溶解氧低于2 mg/L时,小龙虾产量下降明显。虾沟中pH值总体在7.3~8.4之间变化,2020年虾沟的平均pH值低于2019年。通过与产量进行对比,当pH在7.7左右波动时,小龙虾平均产量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