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篇 |
农学 | 8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16篇 | |
综合类 | 77篇 |
农作物 | 3篇 |
水产渔业 | 25篇 |
畜牧兽医 | 17篇 |
园艺 | 8篇 |
植物保护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为评价苯嗪草酮施用后的水生生态安全性,研究苯嗪草酮对小浮萍和穗状狐尾藻的生长抑制影响及其毒性效应。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苯嗪草酮对小浮萍和穗状狐尾藻进行暴露处理,以叶状体数和鲜重,植株长度和鲜重为分析指标,分别在第7天和第14天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7天小浮萍ErC50和EyC50的叶状体数为0.519、0.322 mg/L,鲜重分别为0.518、0.328 mg/L;14天穗状狐尾藻ErC50和EyC50的植株长度为6.240、4.248 mg/L,鲜重分别为4.092、2.616 mg/L。苯嗪草酮对小浮萍和穗状狐尾藻具有一定的毒性,抑制其生长。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是,苯嗪草酮对两者的毒性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分类学效应。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利用分子遗传标记对浙江地区的浮萍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浙江省不同地区的6株浮萍,通过形态学特征、叶绿体基因组的rpS16内含子序列及atpF-atpH条形码序列分析浮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形态学鉴定表明,HN-YG-3和HZ-YXY-1浮萍属紫萍属,而HZ-HZY-2、HA-LP-4、HA-HSD-5和ZS-DH-6浮萍属浮萍属。atpF-atpH序列分析表明,HZ-HSD-5浮萍和HZ-HZY-2浮萍亲缘关系最近;rpS16内含子序列分析表明,ZS-DH-6浮萍和HA-HSD-5浮萍亲缘关系最近。[结论]叶绿体基因组和atpF-atpH条形码序列分子遗传标记较形态学鉴定更能反映出浮萍遗传多样性的特点,为今后浮萍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4.
45.
浮萍暴发控制技术与机理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萍科植物过度繁殖与生长达到滋扰水平时会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必须有效治理探讨了
浮萍的生理生态特性及其暴发机理,分析了浮萍暴发对水质和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从传统、新兴两个技术领域概
述了浮萍暴发的治理对策,展望了浮萍暴发控制的新方向、新技术 相似文献
46.
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浮萍放养体系中氮的平衡与浮萍体内氮的亚细胞分布.结果表明,两个不同氮浓度处理浮萍的含氮量分别为3592.0和3366.0 mg/kg FW、标记氮的吸收量分别为每瓶0.2919和0.3031 mg,差异不大,可能与处理浓度较高,已能满足浮萍对氮的需求有关.两个处理未能回收的15 N量也比较接近,分别为每瓶0.8921和0.8206 mg,由于溶液pH控制在5.5左右,氨挥发作用十分有限,可以认为是由硝化-反硝化作用所致.研究还发现,浮萍吸收的外源15N标记铵态氮主要分布在可溶性组分中,即细胞质液和液泡溶液中,以可溶性蛋白质(包括酶)、多肽和游离氨基酸等形态存在,这有利于浮萍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47.
农业面源污染是引起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而植物生态工程技术在面源污染的治理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调查和收集了太湖地区13个稻田浮萍种质资源,研究了不同浮萍品种对低浓度稻田排水中氮(N)素的去除效果及其初步除N机理。结果表明,在实验营养条件下,4种浮萍品种中紫背浮萍(Spirodela polyrrhiza)具有最高的N去除效率,其次是少根紫萍(Spirodela oligorrhiza)或稀脉浮萍(Lemna perpusilla),而除N效果最低的品种是青萍(Lemna minor)。供试材料对水体中总N的去除率范围为57.3% ~ 85.2%,其中紫背浮萍HZ1具有最高的去除效果,15天后总N去除率可达到85%,青萍WX3去除效果最低,15天后去除率仅为57%。两个浮萍品种进行比较发现,HZ1生物量增长速度慢,鲜重和干重平均倍增时间分别为7.96天和7.82天,而WX3的鲜重和干重倍增时间分别为5.20天和4.73天。另一方面,HZ1和WX3的含N量分别为4.9% 和5.7%。由此可以推知,紫背浮萍HZ1高效除N的主要机理不是通过生物体吸收,而更可能是微生物或化学作用共同引起。 相似文献
48.
49.
研究旨在探究高产、高蛋白和高赖氨酸浮萍品种中萍4701(ZP4701)添加到罗非鱼幼鱼饲料中对生长性能以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中萍4701干粉按比例添加到罗非鱼饲料中,配制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10%、15%、20%、25%、30%的6种饲料,饲喂初重为(1.89±0.19)g罗非鱼幼鱼60 d。结果表明,用一定比例的浮萍取代传统饲料,罗非鱼在体质量、肥满度、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消化酶活性等方面较对照组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当浮萍干粉添加比例为20%时,喂养效果最佳,终本体质量、增重率、肥满度、肝体比、特定生长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8.42%、19.61%、20.37%、395.00%、6.20%(P<0.05);胃、肠道以及肝胰脏中淀粉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6.67%、81.81%、20.19%,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5.91%、150.56%、127.87%,脂肪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02%、238.22%、97.33%。用20%的中萍4701干粉代替日粮饲喂罗非鱼幼鱼,能提高幼鱼消化酶活性,促进幼鱼生长。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