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170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62篇
  262篇
综合类   356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83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从“八景”考察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区域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红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78-17981
以黄河上游地区的西宁、兰州、银川等代表性城市"八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自然生态内容方面,分析了黄河上游地区"八景"的山地、水体景观;在人文生态内容方面,分析了黄河上游地区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桥渠渡口、亭台楼阁、宗教寺院、历史遗迹、生产生活景观。在此基础上,对黄河上游地区"八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总结出其山地景观贯穿全区、水体景观各有侧重、桥渠渡口多在宁夏、宗教寺院遍布各地、园林艺术引入城市以及以历史遗迹传承文化的特征,进而分析了"八景"与区域生态文化的关系,指出其所体现的人文生态内涵对美化城市环境、满足居民精神生活需要、传承地方历史文化、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扩大居民活动空间、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认为"八景"文化与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核心宗旨不谋而合,能够对黄河上游城市生态文化建设,以及城市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潮河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年径流影响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以北京潮河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61—2000年期间降雨、径流以及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情况,利用一个集总式的水文模型(IHACRES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对年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40年来,潮河上游流域降雨--径流的演变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1961—1978年(第一阶段)、1979—1993年(第二阶段)、1994—2000年(第三阶段)。相对第1阶段而言,第2和第3阶段流域降雨的产流能力总体上呈减少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流域内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比较明显,主要变化趋势是林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草地及未利用土地向林地的转换构成了土地覆被变化的主导过程,成为影响流域年径流的主要因子。第2阶段,耕地和林地的面积分别增长了7.47%和7.78%,流域内水库和塘坝等水利设施的修建及大规模利用也发生在这一阶段;第3阶段,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主要表现为林地面积的大幅度增加(11.81%)。利用IHACRES模型模拟了第2和第3阶段的"基准年径流",通过对比实测年径流和基准年径流的差异,得出了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减少了流域年径流的结论。其中第2阶段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影响程度为27.76%,第3阶段为26.15%。  相似文献   
103.
对嫩江上游的大兴安岭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作了简要的分析,给出了近20年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及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预测模型(USLE),并对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结果有利于改善当地的水土流失,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4.
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工程实施取得较大成效.但是,退耕还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不足.通过对岷江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地调查,发现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5.
岷江上游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一  尤振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81-6282,6285
岷江上游区内广漠的森林,本是岷江流域得天独厚的大自然保护屏障,然而这些林地多分布在高山峡谷坡面上,由于长期过伐,森林的蓄水保水性能降低,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自然灾害频繁,泥石流、滑坡增加,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概述了岷江上游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现状,提出了恢复与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6.
《农民致富之友》2006,(11):38-38
辽宁省清原县农民张秀20多年前种植传统花卉,但是辛辛苦苦,钱没赚多少。8年前,看着山坡上漫山遍野盛开的野花,他想到,城里人都喜欢野趣,我何不大规模培植野花出卖呢?他从山上挖来了50株金达莱.种在了自家苗圃。可不到半年,移植过来的金达莱竞陆续全死光了。  相似文献   
107.
盛丹平  郑云飞  蒋乐平 《农业考古》2006,(1):30-32,F0002
上山遗址坐落在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渠南村。浦江县位于浦阳江——钱塘江支流——上游。县域的河谷地带是浙中盆地的组成部分,海拔约50米,地势相对平缓。上山是盆地中的一座小山丘,同样的小山丘在附近还有多处,现多平整为耕地。相对高度一般在3-5米间。2000年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浦江县博物馆在浦阳江上游地区进行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调查。遗址被发现。  相似文献   
108.
草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土地资源。草地和耕地一样,是构成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条件的物质基础。草产业是极具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新兴产生,它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具有生存攸关的地位和作用。草业具有改变生态环境和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作用外,还有国土绿化、发展畜牧、美化环境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09.
永靖县地处甘肃中部西南,黄河上游,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属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介于东径102°53′~103°59′,北纬35°47′~36°12′之间。东连兰州市西固区,南濒刘家峡水库,西接青海省民和县,北与兰州市红固区隔河(湟水河)相望。2006年,全县大牲畜存栏40428头,其中牛6574头,羊存栏138654只,猪存栏57887头,鸡存栏  相似文献   
110.
原县地处辽东山地丘陵区,发展农业机械化具有特殊性。综述清原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5个主要问题,包括农机装备水平不高、作业水平低、投入和扶持力度还有待继续加大、社会化服务功能不全和推广体系和队伍建设落后,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