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10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13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21.
柠檬流胶病的流行动态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树恒 《植物保护》1990,16(4):32-32
  相似文献   
22.
黑宝石李作为美国布朗(李)品种之一,引种到临安市龙岗镇不到10年时间,就已成为该镇的三大水果产业之一,经济效益非常明显。不过近几年布朗李流胶病不断加重,发病轻者影响产量和果品质量,严重的李树整株死亡。李流胶病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尤为严重,如不及时防治,流胶部位皮层及木  相似文献   
23.
果梅在国内外市场上需求量大,为我国出口创汇的拳头果品。长江以南广大丘陵山区,尤其是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等省区,正在大力发展果梅生产。果梅生产及加工出口为全国之首的广东省,至1997年种植面积已超过3.5万hm2,年产量近10万t,梅制品出口量...  相似文献   
24.
桃、李、杏、梅等核果类成龄果树的主干及其枝桠处最易发生流胶病。流出的胶先为淡黄色液体。凝结后渐变为红褐色。病部稍肿,皮层及木质部变褐腐朽,腐生其他杂菌,树势日衰,叶小变黄,严重时可导致枝干枯死。  相似文献   
25.
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木犀科、白蜡树属。树形端正,树干通直,枝叶繁茂鲜绿,秋叶橙黄,可用作行道树和遮荫树,是优良绿化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26.
近几年,莲都区桃产业发展很快,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山区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提高.但桃树上小绿叶蝉、白粉虱、桑白蚧等虫害发生也随之加快,为害加重.其中以小绿叶蝉为害最重,严重引起桃树非正常落叶,减少树体光合作用,加快树势衰退,加重桃树流胶病的发生,成为桃树的主要虫害之一,给桃产业造成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27.
张忠东 《湖南林业》2007,(12):26-26
桃树"二虫三病"即桃蚜虫、桃蛀野螟和白锈病、流胶病、缩叶病,是桃园生产中主要防治对象。 一、桃蚜虫。危害严重的是桃蚜和桃粉蚜,以成虫和若虫密集在幼梢和叶背吸食汁液。受害桃叶向背面作不规则卷缩,卷叶上有粘液,最后干枯脱落。受桃粉蚜危害的叶片纵合成筒状,卷叶中常有白粉,严重时叶片脱落。  相似文献   
28.
柑桔树脂病是柑桔重要病害之一,因发病部位与发病时期不同而产生不同类型.发生在树干上即称为树脂病或流胶病,发生在叶片上的称为砂皮病,发生在果实上的称为黑点病、蒂腐病,我县历年均有不同程度受害,特男q是1999年遭受冻害以来,其中砂皮病已连续多年在许多柑桔园流行为害,并在近年迅速蔓延,柑桔砂皮病使果实表面产生众多的“砂粒麻点”。是对果实商品性损害最严重的病虫害种类之一.对柑桔造成重大威胁。  相似文献   
29.
花椒流胶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眉县气候温和而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2.90C.年平均降水量为609.5mm.年平均日照为2015.2h,光照热量充足。眉县独特的地理、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宜花椒生长。  相似文献   
30.
大樱桃流胶病的病因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樱桃流胶病在国外又叫细菌性溃疡病.主要危害樱桃及其它核果类果树。该病在我国樱桃主产区的发病范围广、危害大。感病树轻者树势衰落、落叶及果实发育畸形,影响产量和质量.重者整枝甚至整株死亡。国内一直对这种病害的致病菌种类、分离鉴定、传播方式等研究报道不多.防治措施也五花八门,效果不佳。而国外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本文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