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6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1篇
  21篇
综合类   141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 毫秒
211.
梁慧  万娟  倪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13-12114
对有机磷农药废水的处理方法,特别是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法在有机磷农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处理方法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12.
规模化养猪场粪污综合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该文应用“厌氧发酵+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并辅以投加生物制剂等措施对猪场粪污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该工艺处理后,猪粪中的蛔虫卵死亡率达到99%,大肠杆菌为零(未检出),除有机碳外,其余营养元素基本没有损失,完全达到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规定的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要求;CODCr、BOD5、SS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7%、98.6%、99.5%和99.4%的较高水平,处理水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213.
[目的]比较传统活性污泥法(S1)和膜生物反应器(MBR,S2)工艺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差异.[方法]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处于驯化期的S1和S2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结果]从S1和S2分别获得47 354和51 882条有效序列,平均长度为253bp.在97%相似性水平下,从S1和S2分别可确定2 693和3 208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有l 156个OTU为相同单元.S1和S2的丰度指数(Chao 1)分别为6 639.3和9564.1,Shannon指数为9.03和9.13.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同时,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在MBR中更易富集,所占比例要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结论]在驯化期中,MBR和传统活性污泥法均具有较高的微生物多样性以及相似的优势菌群结构.由于对微生物的高效过滤作用,驯化期MBR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214.
腐殖酸与活性污泥对污染土壤联合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溶出和微生物降解联合作用对重金属铜、锌、铅和多环芳烃菲、萘、芘人工老化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选择腐殖酸为表面活性剂,强化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性能,将高效降解菌的降解能力有效地发挥出来;用驯化的活性污泥为土壤生物修复剂,强化腐殖酸对重金属的洗提作用,旨在降低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污染作用,提高修复效率。结果表明,接种2.0%活性污泥,温度为35℃,pH值为6.5,腐殖酸加入量为5mg/g的土壤为最佳修复条件,在此条件下菲、萘、芘的总修复率分别为73.4%,80.5%和68.2%;重金属离子Cu2+,Zn2+,Pb3+的总修复率分别为75.5%,64.2%和71.7%。添加腐殖酸和驯化活性污泥可明显提高土壤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修复效率,表明化学溶出与生物降解同时作用于复合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15.
[目的]探索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提取的最佳条件。[方法]比较研究了5种方法(H2SO4法、甲醛-NaOH法、搅拌法、热提法和NaOH法)对活性污泥EPS的提取效果,同时确定了最适提取方法的最优提取条件。[结果]5种提取方法中NaOH法因其提取的DNA含量较少,提取时间较短而比较适宜。以NaOH法提取EPS,在pH为11,提取时间为10 min,搅拌速度在80~120 r/min下提取效率最高。[结论]确定EPS的最适提取条件可为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16.
将3株能适应于造纸废水的降解性真菌投入反应器,对活性污泥进行生物强化实验。结果表明:生物强化反应器的活性污泥废水处理能力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曝气时间缩短1h。进水COD为1 352.15mg/L,生物强化组平均COD去除率为76.05%,对照组平均COD去除率为71.57%,COD去除率提高6.26%。提高进水负荷至1 651.64mg/L,生物强化组COD去除率为68.70%,对照组COD去除率为64.09%,COD去除率提高7.19%,反应器接入真菌后抗进水负荷冲击能力提高。当进水p H改变时,生物强化组仍具有较高的COD去除率。因此,反应器引入真菌后,活性污泥的造纸废水处理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217.
活性污泥-生物膜共生系统结合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强化了系统的去污能力,而曝气强度是活性污泥-生物膜共生系统的关键控制参数,曝气强度的优化对共生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考察了曝气强度对共生系统生物量、DO、去污能力以及剩余污泥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曝气强度的升高,DO相应增加并逐渐趋于平稳;当曝气强度为4.4 m3/(m2·h)时,系统生物量达到最大,去污能力达到最高,COD、TN、TP去除率分别为:93.26%,65.35%和77.37%;受生物膜的影响,系统的剩余污泥产率均较低,为0.06~0.25 gMLSS/gCOD,随曝气强度的增加污泥产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18.
在研究空气阴极对不同浓度的城市污水处理效果和产电效果的基础上,考察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代替空气阴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的产电效果和最终COD浓度.结果表明:空气阴极、活性污泥阴极、生物膜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的电流密度分别平均为1.13、3.90、4.39 mA/m2.最终出水COD浓度分别为92、65.6、53.5 mg/L.提高微生物密度和复杂度有利于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行效能.  相似文献   
219.
固定化藻茵对去除珍珠蚌养殖废水氮磷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同定化EM藻菌(CEMI)、同定化活性污泥藻菌(CAMI)、同定化EM-活性污泥协联藻菌(CEAMI)对珍珠蚌养殖废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以及光照强度、温度对三者脱氮去磷的影响.以无包埋藻菌胶球(NM)作为对照组进行96 h持续去N、P实验,结果表明:在设计条件下CEAMI、CAMl和CEMI的去N峰值(最高值)分别为91.16%、88.07%、80.45%,去P峰值(最高值)分别为84.67%、76.28%、77.81%,CAMI去N峰值出现在持续处理56 h处,CAMI去P峰值和CEAMI、CEMI的去N、P峰值均出现在64 h处;CEMI前40 h处于低N、P去除率的适应期,此期间CEMI与CEAMI、CAMl的去N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还表明,光照强度与温度是该三者去N、P的重要环境因子,CEAMI的去N峰值所需光强为4 000lx,其去P和CAMI、CEMI的去N、P峰值均为5 000lX三者的最适去N温度为25℃,最适去P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220.
活性污泥中提取的胞外聚合物(EPS)作为吸附剂,考察了pH、EPS投加量及温度对Pb2+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对其吸附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热力学吸附特征和吸附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EPS对Pb2+的最佳吸附条件组合为:温度35℃,pH4.2,m(EPS):m(Pb2+)=2.5:1,在此条件下Pb2+实际去除率达到89.16%。EPS对Pb2+的吸附等温线能较好地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但更适合用Langmuir方程拟合,3种不同温度下(20、30、40℃)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分别为0.9229、1.0129、1.1191mg·mg-1。EPS对Pb2+的吸附过程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并在240min达到吸附平衡,平衡时理论最大吸附量为0.45mg·m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