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86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257篇
  235篇
综合类   585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86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6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家厂水库洪水实时预报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考虑到流域降雨时空变化和流域地形、河道特征对流域产汇流的影响,应用新安江三水源产流模型、流域分散入流非线性汇流模型以及流域洪水实时预报校正模型,对王家厂流域洪水进行模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2.
小浪底水库首次调水调沙期间,错过了治理二级悬河的大好时机。二级悬河的形成是人类活动侵占河道,限制水流游荡的结果,二级悬河的形成和发展,改变了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的抢险格局。淤高滩地和刷深河槽是治理二级悬河的基本途径,移民建镇是治理二级悬河的必要措施。今后的治理要与降低潼关高程、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下游宽河道整治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高含沙洪水的漫滩淤积从整体上根本改观二级悬河的严峻局面。  相似文献   
23.
漳河水库由观音寺水库和鸡公尖水库通过半天然明槽相互连通组成,因受库水位观测、明槽输水计算、动库容计算误差等的复杂影响,以往多次建立的洪水预报方案均未达到可供应用的水平。在分析漳河水库入库洪水误差产生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抗误差产汇流预报模型和自适应实时校正技术,使漳河水库洪水预报方案平均确定性系数达91.09%,洪峰合格率达100%,峰现时间合格率达90.91%;观音寺水库洪水预报方案的平均确定性系数达90.63%,洪峰合格率达100%,峰现时间合格率达100%,终于建立了达到甲等水平的漳河水库洪水预报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24.
上游水库兴建后下游水库洪水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流域梯级开发中上游水库的兴建对下游水库的来水状况等产生改变的问题,提出下游水库的洪水预报模式应相应由全流域的产汇流转变为“区间汇流+库区产汇流”的模式。结合凤滩水库在上游水库建成后洪水预报出现的问题,对其洪水预报系统进行了改进研究,实际应用情况表明改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5.
为了研究上游有调洪水库的小流域洪水过程,在确定下游河道洪水流量应包括区间洪水流量和水库泄洪流量的基础上,通过将流域洪水的主峰过程概化为且角形变化过程的方法,得出了错峰时间的计算公式,从而,提出了小流域洪水计算的简化方法。  相似文献   
26.
合浦水库流域洪水实时预报模型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西合浦水库流域的水文特征,利用分散型新安江三水源模型对合浦水库流域洪水实时预报进行了研究。对流域产汇流模型以及洪水实时预报校正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率定,将研制的产汇流模型应用于实际洪水预报,再利用两种不同实时校正模型对洪水预报的结果进行了校正。最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
28.
基于手工搜集的1978—2018年中国政府颁布的206份农村环境管理政策文本,从政策发布年度、政策发布主体、政策发布形式、政策作用对象、政策工具及政策效力6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运用政策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农村环境管理政策的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环境管理政策在数量上呈整体持续上升态势;农村环境管理政策经历了探索起步(1978—1989年)、初步形成(1990—2004年)、快速发展(2005—2013年)和全面推进(2014年以后)4个阶段的演进;政策发布主体的行政级别较高且呈现多元化特征,政策联合决策程度高,但政策之间统筹性和协调性较低;政策绝大多数以通知、意见等形式发出,缺乏权威性和规范性;政策的着力点主要在原生态保护层面,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视程度不够;命令控制型政策是政府最为偏好的农村环境管理政策工具,经济激励型、信息公开型和自愿参与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政策整体效力的提升主要由政策发布数量驱动,政策反馈不足、政策措施较少和政策目标量化程度低是导致政策平均效力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在大同县罗庄村玉米地进行洪水灌溉与清水灌溉的大田灌水试验,研究在不同的灌水定额下,用洪水与清水灌溉后,土壤剖面上盐分的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用洪水与清水灌溉后,土壤中盐分的运移规律基本相同;盐分随水分运动而向下运移的深度随灌水定额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0.
枸杞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之一,不仅具有治病疗疾的重要作用,而且还有预防保健的特殊功效。几千年来,一直被用作延年益寿的上品,广泛用于医药、食疗、养生、保健领域,备受人们的关注。人工栽培始于何时,说法不一,本文试对枸杞的栽培历史与栽培技术演进进行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