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6篇
林业   34篇
农学   93篇
基础科学   346篇
  156篇
综合类   1222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39篇
园艺   174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通过沼液对桃树的肥效试验研究,可以为沼液的科学化利用提供时间基础。试验过程中,通过沼液和水的不同比例调和,对影响桃树的光合作用、生长量以及产量进行数据整理分析。试验表明,沼液对桃树有显著的肥效作用,能促进桃树的光合作用和生长能力,并能提高桃树果实的质量,是培养桃树的一种全新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12.
沼液是沼气发酵原料经过微生物厌氧消化后所生成的具有水溶性的剩余物,其中含有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生长素等营养成分,是一种潜在的动物营养资源。目前,沼液做为动物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养殖业中。  相似文献   
13.
陈涛 《河北农业》2011,(11):22-23
一、沼液浸种一般技术要点 沼液浸种就是利用沼液中所含的“生理活性物质”、营养组分以及稳定的温度对种子进行播种前的处理。它优于单纯的“温汤浸种”、“药物浸种”,具有出芽率高、幼苗生长旺盛,能防治某些病虫害,作物产量高等优点。沼液浸种方法简单,几乎不需要额外投资,因此取得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沼液浸种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各地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开展,农村旧村改造以及城镇旧城改造进一步扩大,农民人居环境得到了不断改善,从事畜禽生产的农户急剧减少,并逐渐向专业大户养殖发展。农户在种植土地上施用农家肥也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5.
张超 《果农之友》2011,(1):31-33
按照"果、畜、沼、窖、草"的生态管理模式,大力发展果园生草、奶畜、沼气、集雨窖,以草养畜、以畜供沼、以沼促果,促进果园管理向生态化迈进。土壤管理上以生草为主要模式,肥料以畜禽粪、沼渣沼液为主要肥源,综合改  相似文献   
16.
沼液在果树栽培中的应用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沼液在果树栽培中的应用技术,即果树叶面喷施法和果树根外施肥法,并就施用沼液所带来的效益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浅议池州市沼液沼渣用途及利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池州市农村户用沼气后续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导致的沼渣沼液随意排放问题,作者从沼液沼渣的成分入手,浅显分析了沼液沼渣的用途。通过沼液沼渣在棉花上的应用试验研究,初步探讨了池州市沼液沼渣的合理利用模式,为进一步缓解农村环境污染提供了可靠的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沼液在蔬菜上的应用方式,进一步讨论了沼液在绿色蔬菜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力求使沼液这一有机能源在绿色蔬菜生产中发挥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沼液絮凝上清液预处理对甜高粱秸秆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沼液絮凝上清液预处理后的甜高粱秸秆产气率与未絮凝沼液预处理的秸秆相当,高达418 mL/g TS,且在第3天达到产气峰值2 400 mL,产气周期为27 d。该研究结果可为大型沼气工程降低回流沼液固体含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