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80篇 |
免费 | 276篇 |
国内免费 | 39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24篇 |
农学 | 1309篇 |
基础科学 | 978篇 |
345篇 | |
综合类 | 8536篇 |
农作物 | 740篇 |
水产渔业 | 288篇 |
畜牧兽医 | 2851篇 |
园艺 | 1780篇 |
植物保护 | 2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3篇 |
2023年 | 239篇 |
2022年 | 286篇 |
2021年 | 385篇 |
2020年 | 354篇 |
2019年 | 387篇 |
2018年 | 168篇 |
2017年 | 285篇 |
2016年 | 370篇 |
2015年 | 481篇 |
2014年 | 832篇 |
2013年 | 797篇 |
2012年 | 1107篇 |
2011年 | 1208篇 |
2010年 | 1036篇 |
2009年 | 1106篇 |
2008年 | 1187篇 |
2007年 | 1179篇 |
2006年 | 1085篇 |
2005年 | 1039篇 |
2004年 | 600篇 |
2003年 | 614篇 |
2002年 | 504篇 |
2001年 | 508篇 |
2000年 | 340篇 |
1999年 | 253篇 |
1998年 | 261篇 |
1997年 | 211篇 |
1996年 | 194篇 |
1995年 | 152篇 |
1994年 | 167篇 |
1993年 | 112篇 |
1992年 | 125篇 |
1991年 | 107篇 |
1990年 | 89篇 |
1989年 | 84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5篇 |
1976年 | 4篇 |
1965年 | 7篇 |
1958年 | 8篇 |
1957年 | 18篇 |
1953年 | 4篇 |
1951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1961-2010年中国主要麦区冬春气象干旱趋势及其可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近年来,连续发生的冬春连旱事件已经严重威胁到冬小麦的安全生产和粮食增产,本研究以中国主要麦区为研究对象,分析1961-2010年中国北方主要麦区冬春季降水、无降水日数和极端干旱频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当地冬小麦生产的可能影响,揭示冬春干旱在当前气候背景下的演变趋势,为科学应对冬春干旱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线性倾向估计与Robust F线性显著性检验分析1961-2010年中国北方各站点冬春季降水、冬春季无降雨日数的线性倾向与显著性,揭示冬季、春季和冬春季的降水和无降雨日数的年代际变化趋势;根据气象干旱等级的国家标准GB/T 20481-2006将干旱5个等级中的重旱和特旱定义为极端干旱,基于降水距平的滑动平均,计算1961-2010年各年冬春季极端干旱频次的线性倾向,分析极端干旱发生频次的年际变化趋势和干旱风险剧增区降水的时间变化,揭示干旱时间动态趋势。【结果】(1)1961-2010年,华北为中心的冬麦区冬春气象干旱呈加剧趋势,其中心区域山西、河北和山东西北部冬春两季极端干旱的频次呈现增加趋势,陕西东部和湖北西北部春极端干旱的频次也呈增加趋势;(2)1961-2010年华北冬麦区的冬季降水呈减少趋势,且无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即冬季气象干旱呈加剧趋势,其他区域的冬季降水呈增加趋势,无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3)1961-2010年华北冬麦区、黄淮冬麦区中南部和西北春麦区南部的春季降水均呈减少趋势,且无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其他区域春季降水呈增加趋势,无降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4)从重点区域降水的时间动态看,近20来华北地区的冬季和春季降水呈急剧下降趋势,无降水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冬春气象干旱风险呈剧增趋势;近50年来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冬季降水呈增加趋势,而春季降水呈下降趋势,无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长江中下游麦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春季降水呈持续下降趋势。【结论】华北地区冬春季降水呈急剧下降趋势,无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华北冬小麦冬、春干旱势必由于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和抗旱成本的增加而导致干旱风险加大;黄淮冬麦区南部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春季降水尽管也呈下降趋势,由于该区域春季平均降水量对小麦来说以偏多为主,降水减少还不会影响到小麦生长,该区域降水的减少可能对冬小麦生长有利;气候干旱区东北和内蒙春麦区、西北春麦区西部50年来的冬春季降水呈增加趋势,有利于春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952.
探讨分根区灌溉和氮肥对盆栽星油藤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因素,灌水量、灌溉方式和氮肥,共7个处理,测量了幼苗生长、光合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充分灌溉相比,分根区灌溉的处理,生物量降低5%,节水75%,水分利用率高出60%,表现出极大的节水效益.重度干旱条件下,施氮肥的处理,根冠比增加达30%,但分根区灌溉处理叶面积指数下降38%,光合速率下降9%,生物量下降18%,分根区灌溉在严重干旱条件不适宜施氮肥.总之,在适度干旱条件下,分根区灌溉降低蒸腾,提高水分利用率,是一种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953.
通过对冬钓池的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冬钓馆内的光照强度较低,平均为室外自然光光照强度的16.99%,冬钓池水体的透光率与形成乌冰越冬池的透光率很相似,距水面1.0m处平均透光率为0.71%~5.12%;水温低(4.1~10.0℃),pH值偏酸(pH值5.4~6.5);随饲养期的增加,透明度逐渐降低(177~42cm),氨氮化合物逐渐积累(氨态氮为0.4~4.0mg·L-1,亚硝态氮为0.08~0.63mg·L-1);溶解氧(2.66~6.76mg·L-1)能满足垂钓鱼类需要;浮游植物生物量较少(3.0~5.7mg·L-1),种类有14种,其中针杆藻和微囊藻为主要优势种类,小环藻和舟形藻为阶段性生长浮游植物。依据实测结果并结合池塘高产机理与该冬钓池塘的实际状况,建议出冬钓池塘垂钓水体调控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54.
研究采用"3414"试验设计,探索了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紫皮紫肉马铃薯黑金刚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对黑金刚产量的贡献顺序依次是氮﹥磷﹥钾。经回归分析;最高产量氮肥施肥量为纯N 13.07kg·667 m~(-2),磷肥施肥量为纯P_2O_511.25 kg·667m~(-2),钾肥施肥量为纯K_2O 45.00 kg·667m~(-2),最高产量2 101.41 kg·667m~(-2)。最佳经济效益7 895.27元·667m~(-2),最佳经济施用量纯N 13.19 kg·667m~(-2),纯P_2O_511.25 kg·667m~(-2),纯K_2O 44.99 kg·667m~(-2),此时产量2 078.56 kg·667m~(-2)。 相似文献
955.
番茄采用多次坐果技术,一次播种,收获2-3次,产量可提高2倍以上。具体技术如下:一、适期播种1、播前准备。取未种过蔬菜的田土6份,过筛后加充分腐熟的猪粪4份,混匀后每立方米粪土混合物再添加50%多菌灵40克、磷酸二氢钾0.3千克、尿素0.2千克。营养土配制好后铺设育苗床。育苗床长330厘米,铺好后用脚踩一遍,浇水后覆膜升温。分苗用的苗床与育苗床铺法相同,浇水后覆膜升温。2、品种选择。由于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的生育期处于低温寡 相似文献
956.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油浴加热重铬酸钾容量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的许多属性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有机质的存在相关。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增施有机肥料仍是作物高产高效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各种植物茎、秆、根茬和落叶,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施人的各种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957.
水剂法提取核桃楸种仁油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剂法提取核桃楸种仁油,是利用种仁中非油成分对油和水“亲和力”的差异,以及油水比重的不同而将油脂和蛋白质等分离开来。主要技术指标是:核桃楸种仁与水按照1∶4体积比进行120目粒级粉碎,浆料pH值调试范围为4.0左右,经过55℃水浴温度2.5小时加热,再经过每分钟5000转离心机的20分钟离心作用,即可完成核桃楸种仁油水剂法提取的基本过程,这种方法预计可实现出油率70%左右。 相似文献
958.
甜高粱病虫为害是影响甜高粱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防患于未然,现将甜高粱发生的病虫害和潜在的病虫害介绍如下。1病害1.1丝黑穗病主要发生在穗上,俗称乌米。一般被害植株矮小。病征在挑旗期表现明显,旗叶紧包病穗,病穗中间鼓突,初期剥开叶片为白皮包着的丝状物,抽穗后,上部白皮略带微红色,破裂后散出黑粉,随后露出一团残留的丝 相似文献
959.
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