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5篇
  62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太湖平原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太湖流域水质状况的影响,以太湖腹部平原区为例,基于典型年地表河流水质监测数据,结合TM影像解译结果所反映的土地利用状况,分别从区域和水质站点周边缓冲区两个方面,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水质状况的灰色关联序,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对地表水质的影响,为太湖腹部平原区的土地利用与水污染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河流水质整体上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灰色关联度最大的是城镇用地,其次是水田和旱地,水域和林地的灰色关联度最低;丰水期、枯水期的不同水质指标与土地利用的灰色关联序有一定区别,而水质站点缓冲区土地利用为样本时,水质指标受城镇用地影响最大,其次为耕作用地,最低为水域。  相似文献   
92.
北江红壤河岸坡面侵蚀水动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自然和人为干扰的交互影响,北江河岸带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严重.本研究基于野外原位模拟径流冲刷试验,分析不同坡度(7°、9°、11°和15°)和放水强度(15、12和9 L/min)条件下红壤河岸坡面侵蚀水动力学参数变化特征及其与侵蚀产沙的关系.结果表明:1)平均流速随放水量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放水量下与坡度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雷诺数随着放水时间增加总体上呈增大趋势,但增幅较小,坡度对雷诺数的影响较复杂,无明显规律;弗劳德数随放水历时增加呈先减小后趋于稳定,各处理的平均弗劳德数均>1,说明坡面流均处于急流状态,且与坡度呈线性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阻力系数随着放水时间增加总体呈增大趋势,且随坡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说明阻力系数与坡度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2)径流系数随放水历时增加呈先增大后趋于平稳趋势,相同放水量下随坡度增大而增大,同时坡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5);侵蚀产沙量随着放水历时的增加呈先减小后稳定的趋势,且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3)侵蚀产沙量随水流剪切力和水流功率的增大而增大,且与二者之间均存在线性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鉴于河岸带作为阻滞坡地泥沙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屏障,本研究的结果可为红壤河岸带坡面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以广东省杨溪河灌草、竹林植被岸坡两种类型河岸带为研究对象,对河岸带2 m、4 m和6 m宽度情况下的TP、TN和COD等面源污染物质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河岸缓冲带及宽度对污染物的截污能力有所不同,总体来看灌草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去除率最高,为55%~87%,其次为竹林缓冲带为56%~80%。从缓冲带去除TN、TP和COD的角度出发,同时考虑土地占用问题,宽度为6 m的两种类型缓冲带是较佳的河岸缓冲带设置宽度。研究结果可为缓冲带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4.
为解决应用计算机快速划分地质沉积相平面展布问题,采用SuperMap的缓冲区分析方法,根据研究区单井沉积相划分和各类砂体的数据分析,对各类微相选用不同的缓冲区距离,得到各个类型的缓冲区。实际应用表明,经过缓冲区分析能迅速获得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图,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5.
阐述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原理以及一些实例,探讨与缓冲区溢出相关的安全性编码原则,特别是编程人员常用但容易忽略其安全性的一些函数。对于提高广大编程人员的安全编码意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
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岸植被缓冲带是河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岸生态系统的生态及水文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将河岸植被缓冲带列为河岸生态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在一些国家被作为控制农业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最佳管理措施。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生态水文功能体现在控制河岸侵蚀、截留地表径流泥沙和养分、保护河溪水质、调节水温、为水陆动植物提供生境、维护河溪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提高河岸景观质量等多个方面。本文综述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一些研究中提出的不同河岸植被缓冲带功能发挥所需要的宽度,同时指出由于河岸生态系统保护的目标,侧重的功能,研究区域土壤、地形、植被、排水特征等因素各异,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发挥所要求的实际宽度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7.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叶片性状特征及其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荒漠植物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特别是其叶片在长期缺水条件下的水分利用策略,以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建群树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水分梯度(离河道距离)胡杨叶片总含水量(T_(WC))、干质量含水量(D_(WWC))、干物质质量分数(L_(DMC))、比叶面积(S_(LA))、叶片厚度(L_T)、叶面积(A_R)等叶片性状指标,分析其种内性状分化特征,各性状之间、性状与距河道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胡杨叶片性状值的变异范围为7.05%~39.00%,其中T_(WC)最少(7.05%)、A_R最大(39.00%),表现出较小的种内分化特征;S_(LA)与L_(DMC)和L_T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和显著负相关(P0.05),与T_(W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L_(DMC)与D_(WW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T_(WC)与L_(DM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D_(WW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S_(LA)、L_(DMC)、L_T、T_(WC)、D_(WWC)可以作为反映胡杨适应干旱胁迫的关键叶片性状指标,随着距河道距离的增加胡杨L_T增厚,L_(DMC)增加,A_R、T_(WC)、D_(WWC)均减少。这反映了荒漠植物为适应干旱水分胁迫而形成的保水对策。  相似文献   
98.
为探讨中部低山丘陵地区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运用核密度分析、多环缓冲区分析、平均最近邻指数法、空间叠加分析等方法,对"低山丘陵为主兼有山地和冲积平原"复杂地形的湖北省随县进行典型研究。结果表明,随县主要以小规模农村居民点形式存在,大规模的农村居民点数量较少;平均分离度=18.53,最大分离度=157.04,是凤凰山林场,最小分离度=1.31,是古均街居委会;平均最近邻指数为0.68,表明随县农村居民点存在显著的集聚特征;核密度分析显示,农村居民点主要集聚在县域中南部和西北角地区;自然因素中地形因素影响明显,社会经济因素中建制镇辐射影响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水源充足、道路通达度高、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复杂区农村居民点整治和乡村振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
本文通过对秃尾河河岸景观植物的调查,从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季相结构阐述秃尾河河岸植被的分布情况以及城市河道植物景观为城市带来的生态效益,从而对昭阳区河岸植被的种植提出合理的建议.本文通过调查发现,凤凰中学段的河岸绿化带狭窄,植被比较稀少;龙泉花园段和骋宇驾校段植物种类相对丰富,但是在植物分布和植物配置方面有待提高;针对...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