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9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5篇
  62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缓冲区分析的北京城市用地扩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结合,对于了解城市空间格局现状.研究城市扩展趋势具有显而易见的好处。本文以多时相遥感影像及其分类结果为原始数据.应用GIS提供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北京城市规划中十个边缘集团和部分卫星城以及六条放射形交通线为基础做缓冲区分析,对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做了定量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得到一些北京市城市土地扩展的结论;北京城市原有的分散集团式规划效用不大,城市中心区的集聚能力依然较突出,沿交通线的扩展非常明显。整体来说北部地区的城市扩展强度指数远大于过南部,但是未来南部地区需要成为北京城市用地扩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滨水空间的景观要求也越来越高,景观设计的宗旨就是满足大众的行为心理。本文综合考虑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因素,从群众审美视角、大众行为心理等角度来综合分析南京市外秦淮河的滨河景观中植物配置的现状,并以此得到对类似有地域特色河道的滨河景观设计及改造的借鉴意义,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性建议。  相似文献   
73.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荒漠河岸林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以胡杨为建群种的荒漠河岸林是我国及上胡杨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通过分析土壤含水率、地下水埋深、地形地貌类型与胡杨空间分布、龄级结构、郁闭度关系,探讨了其生长状况。同时,采用1983、1992及1996年遥感信息源编制植被专题图件,在GIS支持下处理图件,并应用制图数据及相关自然及人文数据,分析胡杨面积变化及演替规律,强调了系统重建及恢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热带林业》2011,(4):I0003-I0003
海南陵水南湾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境内,保护区距陵水县城15km,位于109°22′~110°03′E,18°22′~18°25′N。总面积21026.67hm,核心区面积623.67,缓冲区面积2 2135hm,实验区面积248hm。保护区于1965年批准建立,1976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批准文号为(广东省林业局革命委员会粤林革[1976]177号文件),是一个以半岛型猕猴栖息保护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2hm  相似文献   
75.
为加强河流植被修复及保护,通过对河流植被的现状调查,采用河岸带植被缓冲区宽度、河岸带植被缓冲区纵向连续性及植被覆盖丰富度3个指标对凡河流域河流植被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凡河流域植被健康综合指数为0.21~0.76;黄河子断面的植被健康等级很健康;夹河厂、老边台及树芽屯断面的植被健康等级为健康;岱海寨、榛子岭、小屯及凡河站断面植被健康等级为亚健康;仅杨坟沟断面植被状况为不健康。  相似文献   
76.
为研究福建省铁路建设、运营期间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作用过程,选取温福铁路、福厦铁路、龙厦铁路、向莆铁路4条铁路线的福建段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覆盖监测数据,首先利用GIS缓冲区分析法对铁路2侧土地利用/覆盖的梯度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进一步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相似文献   
77.
随着人们对植物在增强土壤稳定性方面研究的深入,综合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稳定河岸边坡越来越受到青睐。美国学者K.Barrett等采用以植物为基础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对美国米尔小溪的一个垃圾场进行生态恢复。设计的特点是采用处于休眠状态的天然灌木丛配置:在岩石坡脚的缝隙中安置原木;在土工格栅上面放置灌丛垫;通过椰子壳纤维垫层的活枝扦插;在岸顶附近的沟渠中放置活枝柴笼等。综合生物工程建成后,植被生长茂盛,河岸保持稳定,没有出现侵蚀问题。实践表明,此种护坡技术在类似河道生态修复中有广阔的推广空间。  相似文献   
78.
近50年以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曾因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严重退化。自2000至2013年实施的人工生态输水工程对胡杨为主体的荒漠河岸林的恢复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对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程度。结果表明:88.1%的被调查者对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服务有深刻的认识,7.8%的人不清楚;84%的被调查者认为荒漠河岸林在防止沙(荒)漠化方面的效益最高,仅有8.1%被调查者认为提供建筑材料和动物饲料等方面效益最高;被调查者对人工输水后生态环境变化的感知度依次为:灰尘和沙尘暴减弱沙(荒)漠化减少胡杨长势改善胡杨幼树增多河岸林面积增加;被调查者对人工输水的支付意愿有所差异,其中15.1%的人对其态度模糊,7.8%的人不愿意支付,有36%的被调查者愿意支付工资的1%,15.4%的被调查者愿意支付工资的1%,12%的人愿意支付工资的2%,3.8%的人愿意支付工资的3%,7.9%的人愿意支付工资的3%。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对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度和支持率相当高,体现出生态输水的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9.
阐述了如何应用GIS的缓冲区分析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缓冲分析,包括缓冲区分析原理及缓冲区分析的具体操作流程等。  相似文献   
80.
采用巴氏罐诱法,对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不同功能区——核心区(绿色长廊)、缓冲区(八道沟)、远离农田的实验区(神尾沟)及靠近农田的实验区(八水沟)林地地表隐翅虫亚科级甲虫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探明该保护区有代表性林地隐翅虫的物种组成及受不同程度人为干扰下的隐翅虫多样性格局。结果表明:1)共捕获隐翅虫标本1862号,分属于9亚科。其中,前角隐翅虫亚科为优势类群,与四眼隐翅虫亚科、异形隐翅虫亚科、隐翅虫亚科和尖腹隐翅虫亚科一起构成研究样地的常见类群。2)不同功能区生境中隐翅虫物种组成和数量分布各不相同,个体数量核心区最多,其他α多样性各项指标均为缓冲区最高,βw为靠近农田实验区最高。3)群落相似性分析表明核心区与其他3个生境差异性较大,缓冲区与其他3个生境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适度干扰可提高物种多样性,降低人为过度干扰有利于增加隐翅虫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