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4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75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6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甜椒雄性不育系AB91,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田间发现的甜椒雄性不育株为不育源,经十几年选育而育成的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是一个雄性不育性与优良农艺性状、抗病性、高配合力高度统一的不育系。其不育性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遗传简单、不育性稳定,不育花与可育花易于区别,恢复源广泛、配合力高,可较快地培育出不同类型的优良一代杂种。利用AB91已选育出早、中、晚熟配套的系列甜椒杂交种,解决了我国甜椒一代杂种种子生产人工去雄的难题。利用AB91生产一代杂种,简化了杂交制种程序,大大降低了杂交制种难度和成本,可保证杂种种子纯度。AB91的育成及利用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2.
《河北农业科学》2005,9(2):i002-i002
马平(1964-),男,博士,研究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兼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实验室主任,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一级学科带头人,河北农业大学和河北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河北省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河北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  相似文献   
483.
《今日农村》2005,(9):13-13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早作农业研究所利用生物防治蔬菜害虫的技术,工厂化地生产出了甘蓝夜蛾赤眼蜂、食蚜瘿蚊等5种蔬菜害虫的天敌昆虫。这5种天敌昆虫被释放在蔬菜大棚内,可以有效地防治鳞翅目害虫、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以及多种蚜虫,达到不使用农药也能消灭蔬菜上害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484.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1.实行聘任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农业科研单位是政府的一个部门,一个机构,职工是国家“事业人”.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科研单位必须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每一个职工要完成由国家“事业人”向市场“自然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485.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生物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蔬菜连茬种植3年以后,病害逐年加重,植株长势逐渐衰弱,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这就是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究其原因是由于土壤和设施封闭环境中病原菌量逐年增加,土壤结构失调.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创建了系统微生态调控技术,即将根际、叶际等植物组织微生态系统的调控与生长环境和生长环节有机结合实施系统调控.根据已研制的微生态制剂及其增效物质,在解决设施菜连作障碍难题方面已获得突破.  相似文献   
486.
<正> 经历了深刻经济制度改革以后,中国经济面貌出现了巨大变化,农业科技推广面临新的环境、新的对象、新的内容;竞争的氛围淡化了行政推广方式垄断权威,某些传统的推广措施的效用在逐步退化,新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创生,推广的传输渠道发生着变换,不由地让我们感叹农业技术推广已经进入改革、创新的新阶段。作为省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肩负着使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的双重使命,新时期推广工作的目标定位、推广的方式推敲、推广力量的依托等等成为农业科研推广  相似文献   
487.
《河北农业科技》2006,(6):F0002-F0002
堤上试验站于2004年建成,是集农业新技术研究与示范、新品种展示与繁育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科研综合试验站。占地面积700亩,配套设施建设投资3000多万元。拥有试验办公楼、智能化日光温室、农产品加工车间、作业室、农机具库、甘薯储藏窖、晒场、现代化奶牛养殖场等设施,以及高标准科研试验用地600多亩。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重要的研究试验基地和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窗口。  相似文献   
488.
近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苹果种质创新课题组新培育的晚熟苹果新品种“金钟”通过专家鉴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人员采用杂交实生选种手段,将立足冀中南、太行山区,面向黄淮海平原,培育优质、晚熟、耐贮的区域化苹果新品种为育种目标,先行引进和收集了418个  相似文献   
489.
无核早红葡萄(8611)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培育的三倍体无核葡萄新品种,2000年从昌黎果树研究所引入该品种,栽植在伊川县郭寨村。园地属河滩地,砂壤土,有机质含量0.58%,pH值7.0,地下水位4m,排灌方便。当地年平均气温14.4℃,1月平均气温1℃,7月平均气温28℃,平均年降  相似文献   
490.
早红考密斯梨为原产于英国的早熟优质品种。2001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引进并在本所及滦南县林场试栽。经过多年观察,该品种结果早,果实紫红色,品质上乘,丰产,适应性强,为综合性状优良的红色西洋梨品种。1.1果实经济性状果实粗颈葫芦形,平均单果质量200g,最大270g。果实全面紫红色,蜡质较厚,果点细小,果面光滑,外观漂亮。果肉绿白色,质地较细,石细胞少,汁液多,风味酸甜,具较浓郁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品质上乘。果实在常温下可贮存15d。1.2植物学特征树冠中等大,树姿直立,结果后树姿较开张。主干灰褐色,当年生枝红褐色,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